牌匾

✍ dations ◷ 2025-11-21 17:06:50 #牌匾
匾额是一块写上文字的牌子 (通常是木板),悬挂在殿堂、楼阁、门庭、园林大门的正上方,通常是说明建筑物的名称。挂在小船的牌子称为舫匾。匾额出现于中国及其他东亚地区的建筑物上。供奉皇帝御书的匾额称为龙匾,配游龙边抹。匾额上的文字常见的是三字匾额,如金字“太和殿”,漆字“释伽塔”,也有两字匾额,如金字“辟雍”匾额,最多有六字匾额如宋代晋祠圣母殿金字“显灵昭济圣母”匾。清代的匾额常见的是汉字和满文并列的六字竖式匾额,如“养心殿”(金字)、“坤宁宫”等。四字匾额多横匾额,无华带,但多有镶边;规格最高的,刻游龙镶边,如承德康熙御笔金字避暑山庄龙匾。宋李诫《营造法式》中称为“牌”。华带和牌面不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倾斜一个角度,成一个斗形。牌面后边四周用木楅加固,二尺的牌子用一楅,三尺的牌子用两楅、七尺的牌子用三楅。宋式匾额的牌首、牌带和牌舌都雕花:雕刻刀法用混雕,即圆雕宋代建筑太原晋祠圣母殿的前檐下有多幅四字匾,没有竖式匾额的华带,代以镶边;也的没有镶边。宋代建筑太原晋祠圣母殿华带牌晋祠宋代献殿匾额宋代圣母殿四字横匾明代匾额保存宋代的式样。武当山金殿匾额曲阜孔庙奎文阁匾额山西应县木塔明武宗御笔匾额大明正统元年释迦塔匾额明代嘉靖三十二年台骀庙匾额衡阳来雁塔匾额清代匾额有龙头匾、素线匾额二种,四围边抹(宋代称为华带),中嵌心字板。边抹雕刻包括三采过桥,流云拱身宋龙,深三寸,称之龙匾,龙匾供奉御书。素线匾用于亭、台、斋、阁之名。许多清代匾额有汉字和满文两种文字。 根据清代《武英殿镌刻匾额现行则例》,御笔匾额的匾面用粉油青色,其上金字需用金箔,一个一尺八寸的金字,需金箔588张。避暑山庄康熙御笔御印龙匾养心殿匾额养心殿雍正御笔中正仁和匾太和殿匾额乾清宫匾坤宁宫匾额交泰殿匾额碧云寺匾额汉中武侯祠中历代名人的题匾乾隆年间晋祠水镜台匾额日昇昌记铜匾额日昇昌汇通天下匾额衡阳珠晖塔匾额清代扬州的画舫多悬挂二字、三字、四字匾,如乘龙、载鹤、如意船、镜中游、花月双清、平安吉庆等。日本京都清水寺匾额京都应天门匾额京都知恩院匾额日本大华严寺匾额京都地主神社匾额青函隧道出入口的匾额那霸首里城守礼门匾额平壤市广法寺昌德宫仁政门,有横写汉文的匾额昌庆宫通明殿的匾额德寿宫即阼堂的匾额德寿宫重明殿的匾额德寿宫中和殿的匾额头轮山(朝鲜语:두륜산)大兴寺(朝鲜语:대흥사)山门的匾额美黄寺(朝鲜语:미황사)大雄宝殿的匾额四圣庵(英语:Saseongam)琉璃光殿的匾额光化门,朴正熙提的谚文匾额北宁省慈山市社亭榜坊李八帝庙的汉字匾额乌兰巴托

相关

  • 韧带韧带(ligament、拉丁语 ligamenta,单数 ligamentum)是可弯曲,纤维样的弹性结缔组织。韧带连接骨与骨,为明显的纤维组织,或附于骨的表面或与关节囊的外层融合,以加强关节的稳固性,以
  • 牙刷牙刷是用于刷牙的一种刷子。它的结构,是将嵌满一束束高密度刷毛的刷头安装在握把上,促进清洁口腔中难以触及的区域。一般刷牙时都会在牙刷上加上牙膏以提高刷牙的功效。市面上
  • 詹姆斯·沃森詹姆斯·杜威·沃森(英语:James Dewey Watson,1928年4月6日-),美国分子生物学家,20世纪分子生物学的牵头人之一。与同僚佛朗西斯·克里克因为共同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而与莫里斯·
  • 儿童心理学异常心理学 行为遗传学 生物心理学 心理药物学 认知心理学 比较心理学 跨文化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 差异心理学(英语:Differential psychology) 发展心理学 演化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 人民代表会议罗马人民大会是古罗马时期罗马共和国的立法机构。会议推行直接民主制,权力建立在普通公民的基础之上,而经选举产生的代表掌握权力,罗马人民大会与罗马元老院的组成是当今议会两
  • 左传《左传》是古中国华夏先民所著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十三经》中篇幅最长,在四库全书中为经部。《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 ,
  • 彼奇湖坐标:10°13′57.00″N 61°37′41.00″W / 10.2325000°N 61.6280556°W / 10.2325000; -61.6280556彼奇湖(Pitch Lake)是一个奇特的沥青湖泊,该湖泊位于加勒比海的特立尼达
  • 肉茎肉茎(Pedicle),亦作腕足、肉足或腹茎,是动物学的一个名词,指无脊椎动物里的舌形贝型亚门及小嘴贝型亚门腕足动物以及部分双壳纲软体动物用来固着于海床的软泥或砂砾中(亦作“受质
  • 焦炭焦炭是一种低杂质的高碳含量燃料,一般为煤炭破坏蒸馏(英语:Destructive distillation)或焦煤干馏后残存的固态产物。形态呈不规则块状,富含大小不等的气孔结构,质地坚硬,颜色为银灰
  • 杜贝莱约阿希姆·杜·贝莱(英语:Joachim du Bellay, 1522年-1560年),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诗人。他为七星诗社的成员,1549年发表最早的法语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其著作包括拉丁语诗歌和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