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震

✍ dations ◷ 2025-07-10 13:58:07 #星震
天体震动指天体表面的震动,通常是因为突然释放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传送,其程度可能十分剧烈。它以震动的主体分类,如地震、月震等。发生于地球的地壳震动为地震,成因主要是板块的摇动和位移。海啸亦可能会伴随着地震发生。发生于月球的震动为月震,由阿波罗计划中宇航员设置的地震仪发现,于1972年至1977年间共录得28次表层月震。根据NASA,月震可分类如下:第1至第3种地震强度较轻微,而表层月震强度可达里氏地震震级5.5级。相对于强地震来说,月震的程度相对轻微。而由于月球上缺乏水体去吸收地震波的缘故,月震持续的时间较长,有些甚至达一小时。深层月震倾向在分散的区域中发生,区域大小以千米计。发生于火星的震动为火星震,在2012年的研究估计是百万年一遇的现象。目前尚未测量到明显的火星震,但在2019年4月6日测量到微弱的地震波讯号,相信为一次小型的震动。发生于金星的震动为金星震。透过麦哲伦号金星探测器于1990年11月及1991年7月拍得的两帧照片,清楚显示阿佛洛狄忒陆中一个地势险峻的高地出现大规模的滑坡,科学家相信这是金星震存在的证据。发生于太阳的震动为日震,日震使地震波在光球传播,速度可达每小时35,000千米,消散前可跨越达400,000千米。1995年SOHO发射升空观察太阳,当中就包括探测日震。根据自然期刊,1996年7月9日发生一次X2.6类的闪焰和强烈的日冕物质抛射,引发达里氏地震震级11.3级日震,比所有地球地震的记录要强得多。日震的能量达一千至一千一百亿吨TNT或二百万颗中型核弹,而一次颇普通的闪焰为何有足够能量产生这种威力的地震波仍未有明确答案。星震是指天体的震动,尤其是中子星的地壳震动。利用多普勒效应来观察天体的震动,研究天体的震动可以让科学家及人们了解到星体的内部。其成因有二:当地壳积累一定压力时,它会调整自己的形状,使自己更相似于球体。每次调整皆不超过一微米,但皆完成于一百万分之一秒内。2004年12月27日发生了有记录以来最强烈的中子星震,源头为50000光年外一颗名为SGR 1806-20的磁星。其释放的能量相当于里氏32级地震。当中释放了能量总和为1.3×1040 W的伽玛射线──若其在10光年外发出可导致地球物种大灭绝。2006年12月COROT开始,其卫星可探测天体的微小震动。

相关

  • 博帕尔事件博帕尔事件(印地语:भोपाल गैस काण्ड)发生于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中央邦的博帕尔市美国联合碳化物属下的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UCIL),设于博帕尔贫民区附近一所农
  • 古教会斯拉夫语古教会斯拉夫语(ⰔⰎⰑⰂⰡⰐⰠⰔⰍⰟ ⰧⰈⰟⰊⰍⰟ,словѣ́ньскъ ѩзꙑ́къ,slověnĭskŭ językŭ)也被称为古保加利亚语、古马其顿语、古斯拉夫语,它是斯拉夫语
  • 鲍氏囊鲍氏囊 (Bowman's capsule、capsula glomeruli或capsula glomeruli)是哺乳动物肾脏中的一个"杯状囊"的构造,位于肾元管状的前段。血液流入肾小球时,会在此处进行初步的过滤。滤
  • 氧化还原酶氧化还原酶是一种催化电子由一个分子(即还原剂,又名氢受体或电子供体)传送往另一个分子(即氧化剂,又名氢供体或电子受体)的酶。举例来说,若一种酶能催化以下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酶:在
  • 衰变常数某个量的下降速度和它的值成比例,称之为服从指数衰减。用符号可以表达为以下微分方程,其中N是指量,λ指衰减常数(或称衰变常数)。方程的一个解为:这里N(t)是与时间t有关的量,N0 = N
  • 德奥合并德奥合并(德语:Anschluss ,意指联合或政治联盟,也称为Anschluss Österreichs;同样指德奥合并),是1938年3月11日纳粹德国与奥地利第一共和国统一,组成大德意志的事件。一个历史渊源
  • 珊瑚藻珊瑚藻,又名钙化藻,是一科红藻,即珊瑚藻科。它们的叶状体坚硬,原因是在细胞壁中含有石灰。珊瑚藻一般都呈粉红色,有些呈红色,有些则呈紫色、黄色、蓝色、白色或灰绿色。没有附着的
  • 四星上将大将,也称一级上将,是部分国家设有的军衔,一般位于元帅和二级上将之间。通常以四颗星为代表。大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军衔制的一级军衔,位于元帅之下,上将之上,1965年随着解放
  • 雕版雕版(英语:Engraving)指的是通过刻出一道道凹痕,将设计雕刻到一张硬板上的过程,通常被雕刻的板材是扁平的。雕刻出来的东西可用作凹版印刷,本身也可以用来作艺术品装饰。
  • 东方设计大学东方设计大学,全名东方学校财团法人东方设计大学,位于高雄市湖内区,是一间以设计类科为主的科技大学。拥有艺术设计、民生设计、应用设计三学院。2015年教育部准予筹备东方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