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47°11′53″N 102°49′16″E / 47.19806°N 102.82111°E / 47.19806; 102.82111
哈拉和林(蒙古语:ᠬᠠᠷᠠᠬᠣᠷᠣᠮ,鲍培转写:,西里尔字母:Хархорум),又称哈剌和林,简称和林,位于今蒙古国境内前杭爱省西北角,是蒙古帝国的首都,直至忽必烈建元帝国才迁都至大都。
成吉思汗时期的1220年从曲雕阿兰迁都至此并兴建新都。1260年爆发的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争位战争中,该城市一度遭受毁坏。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并迁都大都(今北京)后,哈拉和林成为和林宣慰司都元帅府治所,仍为漠北最重要的都市。1277年蒙古窝阔台汗国君主海都在反叛的战争中一度攻占和林,元军直到次年才将窝阔台汗国军队逐出。不过,14世纪以来该城市得以恢复发展。大德十一年(1307年),罢和林宣慰司都元帅府,立和林等处行中书省。皇庆元年(1312年),元仁宗将和林等处行中书省改名为岭北等处行中书省,并将和林路改名为和宁路。
元朝灭亡后北元政权以之为首都。但是由于失去汉地的经济支持,已大不如前。1372年明朝左副将军李文忠率军攻入哈拉和林,造成重大破坏。1380年明军再次攻克哈拉和林。1387年明朝军队在捕鱼儿海(今中蒙边境之贝尔湖),俘虏7万蒙古人,次年即1388年也速迭儿刺杀脱古思帖木儿之后,北元裂解为鞑靼和瓦剌。15世纪初期蒙古诸部分崩离析,和林也逐渐没落。达延汗在16世纪初将哈拉和林订为首都,之后瓦剌占据此地。
现今和林还保存有《兴元阁碑》,刻于元惠宗至正二年(1342年)。
都城在经历了大蒙古国、元朝、北元、鞑靼和瓦剌,在瓦剌以后,和林变成废墟。
额尔德尼召的建筑材料取自哈拉和林城遗址。
长安 · 洛阳 · 汴 · 燕(明代,陈建)
关中 · 洛阳 · 建康 · 开封(明末,顾炎武)
长安 · 洛阳 · 金陵 · 燕都(民国,朱偰)
长安 · 洛阳 · 汴京 · 燕都 · 金陵
西安 · 洛阳 · 南京 · 北京 · 开封 · 杭州 · 安阳
西安 · 洛阳 · 南京 · 北京 · 开封
杭州 · 安阳 · 郑州 · 大同 · 成都
亳 → 隞(嚣) → 相 → 庇 → 邢 → 奄 → 殷 → 朝歌
岐邑 → 丰京 → 镐京 → 雒邑
西汉→新朝长安 → 东汉雒阳 → 东汉献帝长安 → 东汉献帝许都
长安遗址 · 谯都 · 许都遗址 · 邺都遗址 · 洛阳遗址
统治中心:长安 → 大兴→长安(胡姆丹) → 武周神都 → 长安 → 成都 → 长安 → 洛阳
北京太原府 · 东京河南府 · 中京京兆府 · 南京成都府 · 西京凤翔府
上京龙泉府 · 东京龙原府 · 中京显德府 · 南京南海府 · 西京鸭绿府
上京临潢府 · 东京辽阳府 · 中京大定府 · 南京析津府 · 西京大同府
上京会宁府 · 中都大兴府 · 南京→东京辽阳府 · 西京大同府 · 北京临潢府→大定府 · 南京开封府
后梁开封府 → 后唐洛阳 → 后晋→后汉→后周开封府
南唐江宁府 → 南都南昌府 · 北汉太原府
东京兴庆府→中兴府 · 西京西平府 · 辅郡西凉府
东京开封府(汴梁) → 行在临安府、行都建康府 · 西京河南府 · 南京应天府 · 北京大名府
大蒙古国:曲雕阿兰 → 哈拉和林 → 上都
大都路大都(汗八里) · 上都路(陪都)
北元:上都 → 应昌城 → 哈拉和林
察哈尔部林丹汗:查干浩特
· 京师应天府(后改为留都南京) → 京师顺天府(原为行在) → 应天府 → 顺天府
弘光应天府 · 隆武福京天兴府 · 绍武 · 永历 · 东武
后金:费阿拉(佛阿拉) → 赫图阿拉(兴京) → 界藩城(行都) → 萨尔浒城(行都) → 辽阳 → 东京 → 盛京奉天府(后改为留都)
京师顺天府 → 广州 → 重庆 → 成都 → 台北(中央政府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