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革-马斯登实验

✍ dations ◷ 2024-12-22 18:18:53 #原子核物理学,物理学实验

盖革-马斯登实验(英语:Geiger-Marsden experiment),又称卢瑟福散射实验,是1909年汉斯·盖革和欧内斯特·马斯登在欧内斯特·卢瑟福指导下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做的一个著名散射实验。

实验是用α粒子轰击各种金属箔纸,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的偏向很小,但少数的偏向角很大甚至大于90度。由此可以证明,一个原子大部分的体积是空的空间,这由没有被弹回的粒子充分说明。

这个实验推翻了约瑟夫·汤姆孙创建的汤姆孙模型 。根据这模型,原子是由电子悬浮于均匀分布的带正电物质里所组成。这个实验为建立现代原子核理论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实验主要调研三个论题:

α粒子散射的实验完成于1909年。在那时代,原子被认为类比于梅子布丁(物理学家约瑟夫·汤姆孙提出的),负电荷(梅子)分散于正电荷的圆球(布丁)。假若这梅子布丁模型是正确的,由于正电荷完全散开,而不是集中于一个原子核,库仑位势的变化不会很大,通过这位势的阿尔法粒子,其移动方向应该只会有小角度偏差。:51-53

在卢瑟福的指导下,盖革和马士登发射阿尔法粒子射束来轰击非常薄、只有几个原子厚度的白金箔纸。然而,他们得到的实验结果非常诡异,大约每8000个α粒子,就有一个粒子的移动方向会有很大角度的偏差(甚至超过 90°);而其它粒子都直直地通过白金箔纸,偏差几乎在2°到3°以内,甚至几乎没有偏差。从这结果,卢瑟福断定,大多数的质量和正电荷,都集中于一个很小的区域(这个区域后来被称作“原子核”);电子则包围在区域的外面。当一个(正价)α粒子移动到非常接近原子核,它会被很强烈的排斥,以大角度反弹。原子核的小尺寸解释了为什么只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这样排斥。:51-53

卢瑟福对这奇异的结果感到非常惊异。他后来常说:“这是我一生中最难以置信的事件…如同你用15吋巨炮朝着一张卫生纸射击,而炮弹却被反弹回来而打到自己一般地难以置信。”:51-53

卢瑟福计算出原子核的尺寸应该小于 10 14 m {\displaystyle 10^{-14}m\,\!} 。至于其具体的数值,卢瑟福无法从这实验决定出来。关于这一部分,请参阅后面的“原子核最大尺寸”一节。


卢瑟福计算出来的微分截面是

其中, σ {\displaystyle \sigma \,\!} 是截面, Ω {\displaystyle \Omega \,\!} 是立体角, q {\displaystyle q\,\!} 是阿尔法粒子的电荷量, Q {\displaystyle Q\,\!} 是散射体的电荷量, ϵ 0 {\displaystyle \epsilon _{0}\,\!} 是真空电容率, E {\displaystyle E\,\!} 是能量, θ {\displaystyle \theta \,\!} 是散射角度。

假设阿尔法粒子正面碰撞于原子核。阿尔法粒子所有的动能( m v 0 2 / 2 {\displaystyle mv_{0}^{2}/2\,\!} ),在碰撞点,都被转换为势能。在那一刹那,阿尔法粒子暂时是停止的。从阿尔法粒子到原子核中心的距离 b {\displaystyle b\,\!} 是原子核最大尺寸。应用库仑定律,

其中, m {\displaystyle m\,\!} 是质量, v 0 {\displaystyle v_{0}\,\!} 是初始速度。

重新编排,

阿尔法粒子的质量是 m = 6.7 × 10 27   k g {\displaystyle m=6.7\times 10^{-27}\ kg\,\!} ,电荷量是 q = 2 × ( 1.6 × 10 19 )   C {\displaystyle q=2\times (1.6\times 10^{-19})\ C\,\!} ,初始速度是 v 0 = 2 × 10 7   m / s {\displaystyle v_{0}=2\times 10^{7}\ m/s\,\!} ,金的电荷量是 Q = 79 × ( 1.6 × 10 19 )   C {\displaystyle Q=79\times (1.6\times 10^{-19})\ C\,\!} 。将这些数值代入方程,可以得到撞击参数 b = 2.7 × 10 14   m {\displaystyle b=2.7\times 10^{-14}\ m\,\!} (真实半径是 7.3 × 10 15   m {\displaystyle 7.3\times 10^{-15}\ m\,\!} )。这些实验无法得到真实半径,因为阿尔法粒子没有足够的能量撞入 27   f m {\displaystyle 27\ fm\,\!} 半径内。卢瑟福知道这问题。他也知道,假若阿尔法粒子真能撞至 7.3   f m {\displaystyle 7.3\ fm\,\!} 半径,直接地击中金原子核,那么,在高撞击角度(最小撞击参数 b {\displaystyle b\,\!} ),由于位势不再是库仑位势,实验得到的散射曲线的样子会从双曲线改变为别种曲线。卢瑟福没有观察到别种曲线,显示出金原子核并没有被击中。所以,卢瑟福只能确定金原子核的半径小于 27   f m {\displaystyle 27\ fm\,\!}

1919 年,在卢瑟福实验室进行的另一个非常类似的实验,物理学家发射阿尔法粒子于氢原子核,观察到散射曲线显著地偏离双曲线,意示位势不再是库仑位势。从实验数据,物理学家得到撞击参数或最近离距(closest approach)大约为 3.5   f m {\displaystyle 3.5\ fm\,\!} 。更进一步的研究,在卢瑟福实验室,发射阿尔法粒子于氮原子核和氧原子核,得到的结果,使得詹姆斯·查德威克和工作同仁确信,原子核内的作用力不同于库仑斥力。

现今,应用这些年累积的散射原理与技术,卢瑟福背散射谱学能够侦侧半导体内的重金属杂质。实际上,这技术也是第一个在月球使用的实地分析技术。在勘察者任务(surveyor mission)降落于月球表面后,卢瑟福背散射谱学实验被用来收集地质资料。

相关

  • CCL1CCL1(英语:Chemokine (C-C motif) ligand 1)是一小分子的细胞因子属于CC趋化因子家族,是由活化的T细胞分泌的糖蛋白。CCL1与细胞表面的趋化因子受体CCR8结合。CCL1对单核细胞,自
  • 丽水县丽水县(越南语:Huyện Lệ Thủy/.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Nom Ming","HAN NOM A","HAN NOM B","Ming-Lt-HKSCS-UNI-H","
  • 道氏理论道氏理论(Dow Theory)是一个关于美国股票市场创造财富方式的活动方式理论。理论起初来源于新闻记者、首位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的记者和道琼斯公司(Dow Jones and Com
  • 玻璃碳玻璃碳(glassy carbon),是结合了玻璃和陶瓷的属性的非石墨化碳。特点是耐高温,高硬度(莫氏硬度7),低密度,低电阻,低摩擦,低导热性,高耐化学侵蚀性,不被气体和液体渗透。 玻璃碳作为电极
  • 宗教学宗教学(英语:Religious Studies,亦称Study of Religions),是一门研究宗教的信仰、仪式、行为、制度的学问,是社会科学中较晚发展的近代史学科。相近的学科有生死学,神学,哲学,殡葬学
  • 杜布切克亚历山大·杜布切克(斯洛伐克语:Alexander Dubček;1921年11月27日-1992年11月7日),捷克斯洛伐克的政治家,曾经于1968年1月到1969年4月担任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第一书记。杜布切克生
  • 北学派北学派又称利用厚生派是18世纪后半期朝鲜实学的一个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洪大容(1731-1783年)、朴趾源(1737-1805年)、朴齐家(1750-1815年)等。:38-39:1242清灭明后,朝鲜士大夫以“小
  • 奔巴岛奔巴岛(Pemba Island),是坦桑尼亚在印度洋中一岛屿,位于桑给巴尔岛以北50公里,西距坦桑尼亚大陆部分50公里,面积980平方公里,人口362,000。行政区划分为北奔巴区和南奔巴区。坐标:5
  • 四阶七边形镶嵌在几何学中,四阶七边形镶嵌是由七边形组成的双曲面正镶嵌图,在施莱夫利符号中用{7,4}表示。四阶七边形镶嵌每个顶点皆由四个七边形共用,且七边形不重叠,这样一来,该点处的内角和
  • 值 (计算机科学)在计算机科学中,值(英语:Value)是一无法进一步求值的表达式。例如,表达式“1 + 2”不是一个值,因为它可以被化简为表达式“3”。表达式“3”不能够继续化简,因此它是一个值。表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