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吻南茴鱼

✍ dations ◷ 2025-08-22 13:50:15 #尖吻南茴鱼

尖吻南茴鱼(),又名新西兰河鳟,是已灭绝的胡瓜鱼目,生活于新西兰的低地河流。它们长约20至40厘米。

尖吻南茴鱼像后鳍鲑生活在远洋带的浅水区。它们于1800年代的夏天至冬天广泛分布在低地河流。它们的生命周期可能如银鱼及后鳍鲑般,在淡水成长及产卵,初出生的幼鱼会被冲到海洋生活几个月。

尖吻南茴鱼的数量在欧洲人到达新西兰后开始减少,早到1870年代就已经有学者提出它们减少的问题。于1923年,巴克(Te Rangi Hīroa)在北岛东面的罗托鲁瓦河发现尖吻南茴鱼。于1930年,大英博物馆不知从何获得了尖吻南茴鱼的标本,有可能正是最后存活的尖吻南茴鱼。自欧洲殖民开始后,向当地引入了鳟鱼 ,并大量伐林,可能正是导致尖吻南茴鱼灭绝的原因。

尖吻南茴鱼的近亲南茴鱼仍然在澳洲生存着,对它们的研究可以帮助了解更多尖吻南茴鱼。

相关

  • 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 myeloma, plasma cell myeloma, 或Kahler's disease)是一种浆细胞(一种专责制造抗体的白血球)不正常增生,致使侵犯骨髓的一种恶性肿瘤(癌症)。
  • 寡突胶质细胞寡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是一种神经胶质细胞,最早由西班牙医学家皮奥·戴尔·里奥·霍尔特加(英语:Pío del Río Hortega)于1921年报导。寡突胶质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在中枢神
  • 勒内·列奥米尔勒内-安托万·费尔绍·德·列奥米尔(René-Antoine Ferchault de Réaumur,,1683年2月28日-1757年10月17日),又译雷奥米尔,法国科学家,在许多不同的领域都有成就,尤其是昆虫的研究。
  • 教条在宗教及比较宗教学中,教义(英语:dogma),又译为定理、信条、信理、教条、教理、定论,是一个或一组原则,被归源至由某个权威所制定,被认为是绝对正确,不可争辩的。它是一个意识型态或
  • 滨海湾地铁站滨海湾地铁站(英语:Marina Bay MRT Station,代号NS27/CC33/TE20)是新加坡地铁南北线与建造中的新加坡地铁汤申-东海岸线的地铁站,也是新加坡地铁环线上的一个终点站,位于新加坡本岛
  • 弗朗西斯科·费尔南德斯·奥乔亚弗朗西斯科·费尔南德斯·奥乔亚(西班牙语:Francisco Fernández Ochoa,1950年2月25日-2006年11月6日)是西班牙男子高山滑雪运动员。特长是小回转。21岁时在日本札幌冬季奥林匹克
  • 超人III《超人III》(英语:),是一部于1983年上映的美国超级英雄嘲讽电影,导演为理查德·莱斯特,主演克里斯托弗·里夫。其是超人系列电影的第三部,基于其连续上演很长时间的DC漫画超级英雄
  • 民主党 (利比亚)民主党是一个利比亚政党,2011年7月14日由利比亚自由与民主运动组建成立,以追求后卡扎菲时代的民主道路。该党追求世俗主义与自由主义价值观。该
  • 拿公拿公(闽东语:Nā-gŭng),或作拿王爷、协佑尊王,是福建民间信仰中的一位神祇,名叫卜福,字子偃,其信众主要分布在闽江中下游,以福州为盛,闽南一带同样也有信奉者,另外在琉球群岛也有拿公信仰。他被传为宋朝末年闽北邵武县拿口镇人,故称“拿公”,为救当地民众于瘟疫而牺牲并成神,明初又再度显灵拯救福州城。他被认为是仁义之士,能保佑民生和行船平安、也是福州的水神和井神,其配偶神拿婆亦具相同职能。清代小说《闽都别记》中叙述了拿公的许多事迹。清代林枫的《福州考古略》中记载拿公姓卜,是邵武拿口行船的商人,一天在船中听见
  • 伯尼·比克斯达夫伯纳德·泰隆·“伯尼”·比克斯达夫(英语:Bernard Tyrone "Bernie" Bickerstaff,1944年11月2日-),NBA前职业篮球教练。他在圣迭戈大学待了十年,其间担任过球员、助理教练和主教练。1964年—1966年期间,比克斯达夫在圣迭戈大学斗牛士队打球并且在大学四年级时成为球队队长和最有价值球员,比克斯达夫也是Kappa Alpha Psi兄弟会成员。比克斯达夫在执教生涯中取得了414胜和512负,取胜场次排列NBA的第33位。他在许多NBA球队中担任过诸多位置,包括总经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