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

✍ dations ◷ 2025-07-27 12:16:48 #蛇亚目,白化病

白蛇,多指身体发生白化现象的蛇类。白蛇一般分无毒和有毒两种类型,其鳞皮大多都是呈乳白色的,无花纹。

有毒的白蛇均属于变异种的眼镜蛇,其毒为剧毒。头形呈圆三角,蛇皮是纯白色与淡粉红色的相间,此蛇眼睛呈金色,舌头为赤红色,体形比较粗大,腹部是透明的,可以看到里面的内脏。在阳光的照耀下此蛇通体发亮显得格外耀眼,两只金色的眼睛令人望而生畏,还不时吐出它那鲜红而灵活的舌头。剧毒白蛇与无毒白蛇的外表相似,头部有点像菜花蛇头形的样子,很容易被人认为是无毒蛇,但它并非无毒蛇,而是剧毒蛇。这种蛇为肉食性蛇,原本并不是什么异类蛇,而是在孵化阶段发生了变异。

无毒白蛇身躯比剧毒白蛇要显得细小些,头形比较圆滑;与翠青蛇一样是非常温顺的无毒蛇。

白蛇与其它蛇类一样多于有水塘或比较潮湿的丛林环境中生存,主要捕食青蛙、仓鼠及鸟类。它们于晚间活动,如非受到人类的挑衅,它们甚少会主动咬人。这种蛇在摄氏26度以下的气温情况很少咬人,然而当天气处于摄氏26度以上时,这种蛇的咬人频度就会急增,因为白蛇性情怕热,在偏热的天气下脾气较为暴躁。

白蛇是一种比较稀有的蛇类动物,人们一般认为白蛇是一种具有灵性的动物,所以白蛇也称为“灵蛇”,被认为是神明或活佛的转世。日本人认为白蛇是一种白化现象的蛇,由于相当罕见,因此成为人们所崇拜及信仰的对象(如岩国白蛇)。

然而在中国,白蛇却同时有妖物的形象,最著名例子是《白蛇传》中的白素贞。传说中,西汉开国君主刘邦,曾于芒砀山“斩白蛇起义”,白蛇相传为白帝之子;另外,小说《封神演义》中有所谓“梅山七怪”,当中的蛇精常昊就是白蛇;《水浒传》第一回中,太尉洪信于求见张天师时曾被一条大白蛇所吓。在这些例子中,白蛇的形象均为妖邪之物。

相关

  • VIAF虚拟国际规范文档(英语:Virtual International Authority File,VIAF)是一个国际性的规范文档。该项目联合了许多国家图书馆,由线上电脑图书馆中心(OCLC)负责运营。此项目最初是为连
  • 王式丹王式丹(1645年-1718年),字方若,号楼村。江苏宝应人。清朝状元、政治人物。生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少有才名,嗜古好学,“诗文知名海内”,王渔洋称其文皆“衍裕典重,卓伟精致”,二十岁时被
  • 大阪之战大坂之役是日本江户时代早期(1614年-1615年,庆长19年-庆长20年)江户幕府为消灭丰臣家而发起的战争,为日本战国时代的最终战役,战争主要范围是大坂城附近(今大阪府大阪市中央区),其中包
  • 日式猪排日式豬排(日文:豚カツ,英文:Tonkatsu)又称吉列猪排;zh-hk日式豬排,以吉列的方式炸猪排。吉列猪排选用较厚身的猪排,裹上蛋汁、面包屑及炸粉油炸,最后切成数块淋上猪排酱,佐以卷心菜丝
  • 亲电加成反应亲电加成反应(EA),简称亲电加成,是亲电试剂(带正电的基团)进攻不饱和键引起的加成反应。反应中,不饱和键(双键或三键)打开,并与另一个底物形成两个新的σ键。亲电加成中最常见的不饱和
  • 荡平菜荡平菜(韩语:탕평채)是朝鲜历史名菜,源于1725年左右的朝鲜英祖时期,当时党派纷争,英祖便实行“荡平”策略,屡设酒席宴请各党派。后来还亲自设计了这一道用4种不同颜色的蔬菜所做的
  • 三爪子三爪子,日治初期曾误写为三瓜子,是新北市瑞芳区的一个地名,位于该区中部偏南。台湾清治末期,三爪子地区为一街庄,称为“三爪子庄”(日治初期曾误写为“三瓜子庄”),隶属于石碇堡。该
  • 波拉德普尔波拉德普尔(Poladpur),是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Raigarh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5297(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5297人,其中男性2660人,女性2637人;0—6岁人口704人,其中男360人,女344人;识字
  • 希尔格尔·冯·玛林道夫希尔格尔·冯·玛林道夫(日语:ヒルデガルド・フォン・マリーンドルフ,英语:Hildegard von Mariendorf),一般称为希尔德, 是日本作家田中芳树所著的科幻小说《银河英雄传说》中的女
  • 天主教旧金山总教区天主教旧金山总教区(拉丁语:Archidioecesis Sancti Francisci;英语:Roman Catholic Archdiocese of San Francisco)是美国一个罗马天主教教省总教区,也是该国三十二个总教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