盎博罗削

✍ dations ◷ 2025-02-23 16:24:18 #生年不详,397年逝世,340年代出生,罗马帝国基督徒,拉丁教父,4世纪基督教圣人,教会圣师,天主教圣人,东正教圣人,圣公宗圣人,圣经评论家

圣盎博罗削(拉丁语:Sanctus Ambrosius,意大利语:Sant'Ambrogio,英文中常作 Ambrose,约340年-397年4月4日),罗马公教(天主教)神职人员,任米兰主教,4世纪基督教著名的拉丁教父之一。他也是罗马公教公认的四大教会圣师之一。

约340年,盎博罗削出生于特里尔一个有名望的基督教家庭。父亲曾任高卢行政官,是一位基督徒,母亲则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虔诚妇女。盎博罗削从小就接受希腊文、文学、法律、修辞学、哲学的训练,父母对他寄予厚望,他也继承父亲的衣钵投身公共政务。盎博罗削于公元370年左右,完成法律的训练曾当执业律师,大约在372年,盎博罗削担任伊米利亚-利古里亚(Aemilia-Liguria)的省长,总部是设在相当于罗马帝国第二首都的米兰。盎博罗削展现了自己杰出的行政及演说能力,他的公正无私也获得众人的赞誉。

374年,亚流派的米兰主教死了。教会内的阿里乌教派与尼西亚教派的信徒相争,将形成分裂。盎博罗削基于省长的职责所在,走进教堂去平息风波。当他正向群众讲话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孩子的声音喊著说:“让盎博罗削作主教!”会众以为是出于天主的声音,两派齐声唱和:“阿们!”欢呼拥立他为主教。 不过,那时他只是一个新信徒,还未受洗礼,他向群众表示自己乃罪人,不配担任神职,便返回自己家中,但是信徒却举行大规模的游行,该省的主教们也批准这次选举有效,盎博罗削写信给皇帝说明此事不妥,但皇帝瓦伦提尼安二世却回信赞成盎博罗削作主教,于是,从权在八天之内,先受洗而后任主教。

盎博罗削上任后,立志反对亚流主义,他在政治上参与对抗阿里乌教派的工作,主动将亚流主义从以利哩古(Illyricum,今伊利里亚)驱逐出去,但他也在380年代,被支持亚流主义的皇后所逼迫,要他把当地教会交给亚流的跟随者管理,在此过程中,他的生命受到威胁,若不是米兰的市民公开支持,恐怕他已经遭遇不测。他说:“主教没有权力把神的教会交出来。”盎博罗削一生致力于使教会免受皇帝干涉,如390年夏天,帖撒罗尼迦城的驻军司令因为拒绝百姓要求释放一位人民喜爱的战车手,百姓将驻军司令杀了,皇帝狄奥多西一世为了给他报仇,不顾盎博罗削的反对,屠杀了大批居民,及后皇帝懊悔但为时已晚,七千多有罪或无辜的居民已经死了。盎博罗削给狄奥多西写了一封密函,告诉他,皇帝若不公开悔罪就要把他开除教籍,狄奥多西只好让步,在教会里当众认罪、请求饶恕。盎博罗削是第一位能以主教地位影响统治者的教会领袖。盎博罗削在历史上是功多于过的,他坚持政教分离,教会有教会的权柄,政府有政府的权柄,二者不应该相混和,但在某些情况下,他认为皇帝也应该受到教会的约束,他说:“皇帝是在教会之内,而非在教会之上。”

由于盎博罗削坚持政教分离,除了担任皇帝的顾问,干预罗马帝国的宗教政策外几乎没有参与政治。在盎博罗削坚持政教分离的影响下,成功令西部皇帝格拉提安下令驱逐异教。公元382年,格拉提安强占了异教祭司和维斯塔贞女的收入,并禁止遗赠地产给予他们;祭司学院的财产亦被没收,异教祭司的特权和豁免权也被取消。在盎博罗削建议下,格拉提安同时宣告所有异教寺庙的收入全数充公到国库,并把罗马多神教的重要祭坛“胜利女神祭坛”拆毁。由于他坚持政教分离,所以他于公元384年阻止了异教议员的重建胜利女神祭坛。盎博罗削还成功说服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于公元389年下达“狄奥多西诏书”,其内容主要为禁止异教活动,取消异教假日,熄灭异教圣火,解散维斯塔贞女,处罚援助异教者等等。

盎博罗削以神学著作闻名,乃天主教教会圣师之一。然而他的神学著作大多是秉承希腊神学家的思想,对于罪与恩,有较深的感觉。他的思想趋向实践方面,讨论基督教伦理学;对于教会圣诗的发展,也大有贡献。 盎博罗削的希腊文造诣极高,因此能把东方最优秀的尼西亚神学,写成清晰的拉丁文,其中最重要的作品包括《论信仰》(On the Faith)和《论圣神》(On the Holy Spirit)。

盎博罗削是推广赞美诗的功臣。他建立了教会调式。采用四个希腊音阶定为“正格调式”音阶。成为今日音调系统的基础。他认为诗歌有对抗异端的价值,所以歌词中必提到基督教的教训。

盎博罗削自从成为米兰主教后,不仅掌握西罗马帝国的宗教权,也成为皇帝之师。格雷帝征讨哥德族时不但将三位一体的信条公布在军中,遇难时还呼喊盎博罗削的名字,其影响力由此可见一般。特别是后来和皇太后贾丝泰娜(Justina)为了是否要将米兰堂让给阿里乌教派教徒以及军队包围波西亚教堂一事,盎博罗削一连五天在米兰大教堂内讲道,誓死守护教堂。最后,皇帝撤兵,军队对信徒态度和蔼并且握手言欢。这是罗马历史上第一次的教会教权与政府皇权的正面冲突,自此意大利整个成为基督教世界。

相关

  • 詹姆斯·罗斯曼詹姆斯·E·罗思曼(英语:James E. Rothman,1950年11月3日-),美国生物学家和医学家,耶鲁大学细胞生物学系系主任、Fergus F. Wallace名誉生物医学教授。他曾获得多种荣誉,包括哥伦比
  • 谷氨酸受体代谢型谷氨酸受体(英语: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简称mGluR),属于谷氨酸受体的一种类型(另一类为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可借由间接代谢过程进行激活。该受体是GPCR家族C组的成
  • 布莱士·帕斯卡布莱兹‧帕斯卡(Blaise Pascal,1623年6月19日-1662年8月19日),法国神学家、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音乐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帕斯卡早期进行自然和应用科学的研究,
  • 彼特拉克弗朗切斯科·彼特拉克(意大利语:Francesco Petrarca,1304年7月20日-1374年7月19日),或译为彼得拉克、佩脫拉克,意大利学者、诗人、和早期的人文主义者,亦被视为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
  • 1997年英国大选约翰·梅杰 保守党托尼·布莱尔 工党1997年英国大选(United Kingdom general election of 1997)于1997年5月1日举行,时任首相约翰·梅杰于3月17日宣布解散国会及举行大选。本届
  • 吉尔吉斯公共广播电视公司吉尔吉斯公共广播电视公司(吉尔吉斯语:Кыргыз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нын Коомдук телерадиоберүү корпорациясы / КТРК),是
  • 莱巴嫩坐标:43°38′38″N 72°15′19″W / 43.64389°N 72.25528°W / 43.64389; -72.25528莱巴嫩(英语:Lebanon),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格拉夫顿县西部的一个城市,位于康涅狄格河东岸,面对佛
  • 李容浩李勇浩(朝鲜语:리용호,1956年7月10日-),或译“李容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现任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最高人民会议代议员,曾任外务相(外交部长)。李勇浩之父为前朝
  • 蔡文姬蔡琰(177年?-249年?),字昭姬,晋时为避司马昭讳而作文姬,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为蔡邕的女儿,博学有才,通音律,据称能用听力迅速判断古琴的第几根琴弦断掉。是建安时期著名的女诗人。初嫁于
  • 库特布丁·设拉子库特布丁·设拉子(Qutb al-Din Shirazi)(1236年-1311年2月7日)是13世纪波斯学者,对伊斯兰科学和哲学多有贡献。出生于设拉子,其父亲为名医和苏菲派长老,自幼从父学医,曾专研伊本·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