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学院

✍ dations ◷ 2025-10-29 03:00:40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英语: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缩写为PUMC)位于中国北京,1917年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捐资,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为蓝本建立,是中国第一所开设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院。1985年后,一度改名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目前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结合,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接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双重领导。北京协和医学院与北京清华大学合作办学,8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清华进行医学预科阶段的学习,可使用“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名称。2017年,中国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协和在基础医学得到A+,临床医学得到A。1906年,英国伦敦会与英美其他五个教会合作开办了协和医学堂,为协和医学院的前身。英文名为Union,即联合之意,被雅致地译成中文,称作协和。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收购协和医学堂。1916年,负责设计协和建筑的柯立芝来华考察豫王府,决定设计建造一座中西合璧的有着宫殿式外观的校园和医院群建筑。1917年9月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帮助建立北京协和医学院,开办医预科,附属医院为北京协和医院,首任校长为Franklin C.McLean。1919年10月开办医学本科,学制为八年制。1920年开办护士学校,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沃安娜(Anna D.Wolf)担任护校校长。1928年6月,国民教育部规定高等院校校长必须是中国人,学校董事会必须华人董事为多数。1929年4月,美国董事辞呈,董事会该选,胡适、张伯苓、伍朝枢、施肇基、周诒春、翁文灏、刘瑞恒等组成北京协和医院新一届董事,刘瑞恒出任第一任中国籍协和医学院院长。同年,北京协和医学院被国民政府教育部改名为私立北平协和医学院。1942年1月,因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学校停办。1947年10月学校第一次复校。1949年9月复称北京协和医学院。1953年学校停止招生。1951年改名中国协和医学院。1957年并入中国医学科学院。1959年在原协和医学院的基础上成立了8年制的中国医科大学。1970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停办。1979年8月复校,校名改为“中国首都医科大学”。1985年改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9月,教育部、卫生部两部领导签署了清华大学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紧密合作,共建“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协议,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进入“211”和“985”工程建设项目。此协议在2007年5月的新协议诞生后终止。“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名称从未正式注册和使用过。2006年9月,根据清华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签署的《清华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关于落实两部协议的实施意见》,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英文名称为“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Tsinghua University”,接受教育部、卫生部双重领导,原有隶属领导关系、资产关系和经费管理体制不变,仍为独立法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由清华大学纳入“211工程”和“985工程”及其他相关计划之中。2007年5月,根据教育部、卫生部共建协议,《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和清华大学关于落实两部协议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关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名的通知》以及《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正式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鉴于与清华大学紧密合作办学的需要,同时使用“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的名称。更名后仍为独立法人单位,原隶属关系、人员编制、资产关系和经费管理体制保持不变。更名后的名称及相应印章自2007年5月18日正式启用。目前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官方网站使用北京协和医学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名字,学院可同时使用“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作为第二名称,学校仍为独立法人单位。目前,北京协和医学院和清华大学联合培养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清华大学进行医学预科阶段的学习,前2.5年在清华大学生物系学习,后5.5年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学习。北京协和医学院是教育部卫生部认可的具有授予临床医学博士的高等院校(学校代码:10023),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在整个学习期间,拥有清华大学(学校代码:10003),北京协和医学院双重学籍,其学位证书盖“北京协和医学院”公章,毕业证书加盖“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两个公章。从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招收的所有专业的研究生拥有北京协和医学院学籍以及清华大学学籍,其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盖“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公章。北京协和医学院自行招生的护理本科专业,只有北京协和医学院学籍,其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盖“北京协和医学院”。前2.5年(5个学期)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习的基础课程,内容包括生物、数学、物理、化学、英语、体育及人文学科。其中以生物学课程为主,内容包括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微生物学及生态学等。之后的1.5年转入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所学习基础医学内容,其中包括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医学分子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医学生物化学等。剩下的4年学习临床医学,在校本部临床医学院进行,其中包括学习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课程及临床见习。北京协和医学院同时也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医科院与协和医学院实行院校合一的管理体制,医科院为协和医学院提供雄厚的师资和技术力量,协和医学院为医科院培养高层次的人才,相互依托,优势互补,教研相长。院校设有18个研究所(以及2个分所)、5所分院、7所临床医院(含与北京市共建的天坛医院)、5所学院。2012年1月5日,院校召开京津地区全体干部大会,宣布了卫生部党组关于院校领导班子调整的决定。曹雪涛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曾益新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北京协和医学院与清华大学部分专业合作办学,两校及其院系互不隶属。2001年创立的清华大学医学院,于2009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八年制的“医学药学实验班”学生,2013年改为招收“医学实验班”,旨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新一代医师科学家,而北京协和医学院主要培养优秀的临床医生,两者是不同的两个实体。简而言之,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博士(八年制)的预科阶段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成者将同时获得清华大学和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文凭。 北京协和医学院以独立代码招收护理学专业的学生。1989年,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创建,培养公共卫生应用性、管理型人才。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的前身是北京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建于1920年,是中国最早开设护理本科教育的学校。1952年停办,1985年成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护理系,1996年成为护理学院。目前每年招收本科生120人(含助产方向和老年方向),三年制硕士研究生10~15名,三年制博士研究生1~2名,五年制直博生1~2名。1978年成立。参见: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

  • J01AA·B·C·D·G·H·QI·J·L·M·N·P·R·S·VATC代码J01(抗菌药)是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药物分组,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HO Collaboratin
  • 普通话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认定的汉语通用语。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普通话与汉族人口占比最高的官话方言区最为类似
  • 巴尔奇克巴尔奇克 (保加利亚语:Балчик)是位于保加利亚东北部的城市。地处多布里奇州,黑海沿岸。巴尔奇克是海滨度假胜地。位于瓦尔纳东北42公里处。市区建在黑海沿岸的多布罗加台
  • 柯林武德罗宾·乔治·柯林武德(英语:Robin George Collingwood 1889年2月22日-1943年1月9日)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以哲学著作以及死后发表的《历史的观念》(1943年)而知名。
  • 子午流注子午流注(midnight-noon and ebb-flow doctrine),意即根据中医学说,一日的十二个时辰,和人体的十二条主要经络互相对应,如下表所列。中医认为,在每一个时辰内,其所对应之经络上之血
  • X染色体易裂症X染色体易裂症(Fragile X syndrome (FXS)),或译X染色体脆折症、染色体易脆症等,是一种可能造成智能障碍的病症。患病以男性为主,相较女性严重,可能睾丸较大、咬合不正、自闭症、肌
  • 鳃是一种器官,很多水生动物依靠它将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吸收到血液中。这种呼吸方式被称为鳃呼吸。最近的研究表明,鳃的进化起初并非为了呼吸,而是用来调节体液平衡,避免脱水。鳃被
  • 琉球语琉球语(冲绳语:ルーチューグチ),又称岛言叶(しまくとぅば),属日本琉球语系,分布在冲绳县、鹿儿岛县奄美群岛,是对琉球群岛(包括奄美群岛及冲绳群岛)一系列本土语言的统称。由于各种琉球
  • 傈僳竹书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 
  • 新兴技术新兴技术(Emerging technologies)是一些普遍认为可以改变现状的技术,新兴技术多半是新的技术,不过也有一些较早期出现,但仍有争议的技术,或是有潜力,但目前相对发展不多的技术,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