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塔婆(梵文:स्तूप,;巴利文:Thūpa),又译窣堵坡、窣都婆、窣堵波、私偷簸、塔婆、率都婆、素睹波、薮斗婆等,对中国影响最深的名称是卒塔婆,也就是“塔”的名称来源。为印度地区墓地坟包式样,后为佛教所用;在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南亚国家及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国家比较普遍。在佛教中因为通常是储放佛陀、高僧舍利所用,故亦称为舍利塔、佛塔、浮屠塔。
印度的卒塔婆原是埋葬如来佛祖释迦牟尼火化留下的舍利的一种佛教建筑,卒塔婆就是坟冢的意思。开始为纪念释迦牟尼佛,在佛诞、佛灭的地方都要建卒塔婆,随着佛教在各地的发展,在佛教盛行的地方也建起很多塔,争相供奉佛舍利。后来塔也成为高僧圆寂后埋藏舍利的建筑。
关于卒塔婆的形式,许多佛经都有记载,其中律部《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中记载:
我今欲于显敞之处以尊者(指舍利弗)骨起窣堵波。得使众人随情供养。佛言长者随意当作。长者便念。云 何而作。佛言应可用砖两重作基。次安塔身上安覆钵。随意高下上置平头。高一二尺方二三尺。准量大小中竖轮竿次着相轮。其相轮重数。或一二三四 乃至十三。次安宝瓶。长者自念。唯舍利子得作如此窣堵波耶。为余亦得。即往白佛。佛告长者若为如来造窣堵波者。应可如前具足而作。若为独觉勿安宝瓶。若阿罗汉相轮四重。不还至三。一来应二。预流应一。凡夫善人但可平头无有轮盖
东汉时传入中国的与当时中国本土的建筑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的塔,尤其是舍利塔,古中国楼阁式塔的塔刹就是卒塔婆造型的。这类塔称为佛塔或浮屠塔。
卒塔婆早期在汉地发展为覆钵式塔,再传入藏地,成为藏传佛教佛塔的典型样式。藏语称佛塔为“曲登”(藏语:མཆོད་རྟེན་,威利转写:mchod-rt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