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力马扎罗山

✍ dations ◷ 2025-08-04 02:04:04 #乞力马扎罗山
乞力马扎罗山(斯瓦希里语:Kilimanjaro,发音: /ˌkɪlɪmənˈdʒɑːroʊ/,意为“灿烂发光的山”)位于坦桑尼亚东北的乞力马扎罗区,临近肯尼亚边界,是非洲的最高山,常被称为“非洲屋脊”、“非洲之王”。其最高峰为基博峰(也称乌呼鲁峰),海拔5,895米(19,341英尺)。乞力马扎罗山的部分山区被指定为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并登录为世界遗产。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与南纬3度之间,在东非大裂谷以东160千米处。大约在两千五百万年之前,在地壳断裂造成东非大裂谷的时候,地壳的大幅度抬升和岩浆的猛烈涌动,在裂谷两岸形成一系列火山。其中最高者就是乞力马扎罗山,大约形成于七十五万年之前。整个乞力马扎罗山山脉东西绵延80多公里,主要由马文济峰(Mawensi,5,149米(16,893英尺))、西拉峰(Shira,3,962米(12,999英尺))和基博峰(Kibo,5,895米(19,341英尺))三座山峰组成,其中马文济峰和基博峰最为著名。基博峰的火山口在顶峰南侧,保存完好,直径2400米,深200余米,内有一个由火山灰形成的内锥。虽然基博峰还在休眠,但现在其火山喷气孔还不时地释放出火山气体。科学家在2003年的一次考察证实火山熔岩距离顶峰的火山口地表只有400米深,但目前尚没有喷发的迹象。由于非洲的历史记录尚不清楚,历史上没有乞力马扎罗山火山喷发的记录,但根据研究,最近的一次喷发可能在15万-20万年前。乞力马扎罗山因为阻挡了印度洋上潮湿的季风,故水源充足。水流和气温条件相结合,使乞力马扎罗山从上到下形成几个迥然不同的山地垂直植被带。4000米以上分别是高山寒漠带和积雪冰川带,以下大约每隔1000米分别是高山草甸带、温带森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赤道雨林带。19世纪80年代晚期,基博峰山顶完全覆盖着冰盖,出口的冰川沿着西面和北面的山坡下滑。除了火山口内的内火山锥,火山口内为常年的积冰,从西侧流出一条冰川。对从北部冰场冰川采集到的冰核的分析表明,“乞力马扎罗的雪”(指冰川)有至少11700年的历史。在冰川最大的时期,连续的冰盖覆盖了大约400平方千米(150平方英里)的面积,一直延伸跨越基博峰和马文济峰。在从公元前2200年开始的3个世纪的干旱时期,仍然有冰川保留了下来。但近年来,山顶积雪融化、冰川消失的现象非常严重,从1912年到2009年的近80年间,冰川已萎缩85%。从1912年至1953年,峰顶冰川大约每年减少1%;从1989年到2007年间,每年减少2.5%。如果冰川以这个速度消融,大约在2022年至2033年间,乞力马扎罗山峰顶的冰川将会完全消失。公元2世纪,希腊著名地理学家托勒密曾在地图上标出位于赤道附近的这一雪山,但后人觉得赤道有雪山不可思议,就把它从地图上抹掉了。1846年,德国传教士约翰内斯·雷布曼到非洲大陆沿海地区传教,并深入内陆地区探险。1848年5月,他成为亲眼看到乞力马扎罗山的第一个欧洲人。他对乞力马扎罗山的见闻被发表在德国,并在欧洲引起轩然大波。有的人斥之为“异端邪说”,但是却引起许多欧洲探险家的兴趣。1889年,德国地理学家汉斯·迈尔和奥地利登山家路德维希·普特舍勒亲自登上了基博峰,拍摄并带回大量赤道雪山的照片,才使得乞力马扎罗山的存在最后被欧洲人确认。这也是人类有记载的第一次登顶乞力马扎罗。乞力马扎罗山为地球上人类可徒步前往的最高处之一。攀登乞力马扎罗共有六条常用登山线路——马兰古(Marangu,也称可口可乐线路)、龙盖(Rongai)、莱莫绍(Lemosho)、沙拉峰(Shira)、翁背(Umbwe)和马切姆(Machame,也称威士忌线路)。其中马切姆路线是风景最好的路线,但较陡峭。龙盖路线是最容易攀登的线路,但沿路景观较差。一度最受欢迎而且起始难度较低的是马兰古路线,虽然此线路因为缺少海拔适应,登顶成功率最低。几乎所有路线都不需要专业登山技术和专门的登山装备。每年都有大约1-2万人试图攀登乞力马扎罗山,其中有30-40%的人能成功地登上顶峰。但从其他路线攀登会比较困难,尤其是如果从冰川一侧攀登必须是专业登山人员。最好的登山季节是寒冷而干燥的6月至10月,或者是充满绿意但还未到雨季的12月至次年3月。由于乞力马扎罗山是位于赤道附近的雪山,登山者在路途中可以体会到一年四季的所有气候条件。亚洲: 珠穆朗玛  •  南美洲: 阿空加瓜  •  北美洲: 迪纳利  •  (中美洲: 奥里萨巴)  •  非洲: 乞力马扎罗欧洲: 厄尔布鲁士/勃朗  •  南极洲: 文森  •  大洋洲: 查亚/威廉  •  (澳洲: 科修斯科)

相关

  • 痳疯杆菌麻风杆菌也称为韩森氏杆菌,是一种可引起麻风病的分支杆菌,菌体呈短小棒状或稍弯曲,长约2-6µm,宽约0.2-0.6µm,抗酸染色呈红色(抗酸性),革兰氏染色呈阳性,好氧菌。于1873年由挪威医生
  •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 (Low-carbohydrate diets或简化为Low-carb diets)是一系列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的饮食方案,通常用于治疗肥胖或糖尿病。此饮食会限制精致碳水化合物的摄取(例
  • 古典时代古典时代(或称为古典时期、古典古代、古风时期,英语:Classical antiquity)是对希腊罗马世界(英语:Greco-Roman world)(以地中海为中心,包括古希腊和古罗马等一系列文明)的长期文化史的
  • 埃卡瑞丁埃卡瑞丁(Icaridin),别名派卡瑞丁(Picaridin)、KBR 3023,它在INCI的名称是羟乙基哌啶羧酸异丁酯(hydroxyethyl isobutyl piperidine carboxylate),学名是2-(2-羟乙基)哌啶-1-羧酸仲丁
  • 沙皇沙皇(俄语:царь)是部分斯拉夫君主采用的头衔,此字源于罗马时期的拉丁语称号“凯撒”,在中世纪时被视为与“皇帝”一词拥有类同的地位,即与罗马皇帝一样,受他国皇帝或宗教领袖(如
  • 神经发炎周边神经病变(英语:Peripheral neuropathy,缩写PN)俗称神经系统疾病,是指神经系统的疾病或异常状态下的神经系统 。虽然在大众文化中神经病常常是一种代替精神病的说法,但神经病实
  • 模仿言语模仿言语(echolalia)是一种重复(他人所说的)特定辞汇、句子之不随意动作 。被重复的辞汇未必有特殊的意义。此症状是妥瑞氏症、自闭症常见的并发症
  • 凯西·贝兹凯西·贝兹(Kathy Bates,1948年6月28日-)是一位资深美国实力派影视演员及电影导演,屡次获提名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及金球奖,更于1991年以《米泽丽》(Misery)赢得第63届奥斯卡最佳女主
  • 张广学张广学(1921年1月31日-2010年2月24日),山东定陶人,回族,中国昆虫学家。1946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艺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 低温杀菌法巴氏消毒法,法国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于1864年发明的消毒方法,原理是用60~90°C的短暂加热,来杀死液体中的微生物,以达到保质的效果;确切温度和时间依照液体的种类和它所含的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