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力马扎罗山

✍ dations ◷ 2025-02-23 14:43:30 #乞力马扎罗山
乞力马扎罗山(斯瓦希里语:Kilimanjaro,发音: /ˌkɪlɪmənˈdʒɑːroʊ/,意为“灿烂发光的山”)位于坦桑尼亚东北的乞力马扎罗区,临近肯尼亚边界,是非洲的最高山,常被称为“非洲屋脊”、“非洲之王”。其最高峰为基博峰(也称乌呼鲁峰),海拔5,895米(19,341英尺)。乞力马扎罗山的部分山区被指定为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并登录为世界遗产。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与南纬3度之间,在东非大裂谷以东160千米处。大约在两千五百万年之前,在地壳断裂造成东非大裂谷的时候,地壳的大幅度抬升和岩浆的猛烈涌动,在裂谷两岸形成一系列火山。其中最高者就是乞力马扎罗山,大约形成于七十五万年之前。整个乞力马扎罗山山脉东西绵延80多公里,主要由马文济峰(Mawensi,5,149米(16,893英尺))、西拉峰(Shira,3,962米(12,999英尺))和基博峰(Kibo,5,895米(19,341英尺))三座山峰组成,其中马文济峰和基博峰最为著名。基博峰的火山口在顶峰南侧,保存完好,直径2400米,深200余米,内有一个由火山灰形成的内锥。虽然基博峰还在休眠,但现在其火山喷气孔还不时地释放出火山气体。科学家在2003年的一次考察证实火山熔岩距离顶峰的火山口地表只有400米深,但目前尚没有喷发的迹象。由于非洲的历史记录尚不清楚,历史上没有乞力马扎罗山火山喷发的记录,但根据研究,最近的一次喷发可能在15万-20万年前。乞力马扎罗山因为阻挡了印度洋上潮湿的季风,故水源充足。水流和气温条件相结合,使乞力马扎罗山从上到下形成几个迥然不同的山地垂直植被带。4000米以上分别是高山寒漠带和积雪冰川带,以下大约每隔1000米分别是高山草甸带、温带森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赤道雨林带。19世纪80年代晚期,基博峰山顶完全覆盖着冰盖,出口的冰川沿着西面和北面的山坡下滑。除了火山口内的内火山锥,火山口内为常年的积冰,从西侧流出一条冰川。对从北部冰场冰川采集到的冰核的分析表明,“乞力马扎罗的雪”(指冰川)有至少11700年的历史。在冰川最大的时期,连续的冰盖覆盖了大约400平方千米(150平方英里)的面积,一直延伸跨越基博峰和马文济峰。在从公元前2200年开始的3个世纪的干旱时期,仍然有冰川保留了下来。但近年来,山顶积雪融化、冰川消失的现象非常严重,从1912年到2009年的近80年间,冰川已萎缩85%。从1912年至1953年,峰顶冰川大约每年减少1%;从1989年到2007年间,每年减少2.5%。如果冰川以这个速度消融,大约在2022年至2033年间,乞力马扎罗山峰顶的冰川将会完全消失。公元2世纪,希腊著名地理学家托勒密曾在地图上标出位于赤道附近的这一雪山,但后人觉得赤道有雪山不可思议,就把它从地图上抹掉了。1846年,德国传教士约翰内斯·雷布曼到非洲大陆沿海地区传教,并深入内陆地区探险。1848年5月,他成为亲眼看到乞力马扎罗山的第一个欧洲人。他对乞力马扎罗山的见闻被发表在德国,并在欧洲引起轩然大波。有的人斥之为“异端邪说”,但是却引起许多欧洲探险家的兴趣。1889年,德国地理学家汉斯·迈尔和奥地利登山家路德维希·普特舍勒亲自登上了基博峰,拍摄并带回大量赤道雪山的照片,才使得乞力马扎罗山的存在最后被欧洲人确认。这也是人类有记载的第一次登顶乞力马扎罗。乞力马扎罗山为地球上人类可徒步前往的最高处之一。攀登乞力马扎罗共有六条常用登山线路——马兰古(Marangu,也称可口可乐线路)、龙盖(Rongai)、莱莫绍(Lemosho)、沙拉峰(Shira)、翁背(Umbwe)和马切姆(Machame,也称威士忌线路)。其中马切姆路线是风景最好的路线,但较陡峭。龙盖路线是最容易攀登的线路,但沿路景观较差。一度最受欢迎而且起始难度较低的是马兰古路线,虽然此线路因为缺少海拔适应,登顶成功率最低。几乎所有路线都不需要专业登山技术和专门的登山装备。每年都有大约1-2万人试图攀登乞力马扎罗山,其中有30-40%的人能成功地登上顶峰。但从其他路线攀登会比较困难,尤其是如果从冰川一侧攀登必须是专业登山人员。最好的登山季节是寒冷而干燥的6月至10月,或者是充满绿意但还未到雨季的12月至次年3月。由于乞力马扎罗山是位于赤道附近的雪山,登山者在路途中可以体会到一年四季的所有气候条件。亚洲: 珠穆朗玛  •  南美洲: 阿空加瓜  •  北美洲: 迪纳利  •  (中美洲: 奥里萨巴)  •  非洲: 乞力马扎罗欧洲: 厄尔布鲁士/勃朗  •  南极洲: 文森  •  大洋洲: 查亚/威廉  •  (澳洲: 科修斯科)

相关

  • 膨松剂膨松剂(英语:Leavening agent),俗称为臭粉,是加入生面团或面糊中,使最终产品蓬松软化的物质。其方法即是将气体充入面团中,当然,理论上也可以通过机械手段实现,但实际上更多的是通过
  • 金刚烷衍生物金刚烷(化学式:C10H16,三环癸烷)是无色晶状固体,有樟脑气味。化学性质稳定,对光稳定,亲油性强,天然存在于石油中。它是分子式为C10H16的异构体中最稳定的。金刚烷的碳架结构相当于是
  • 膝跳反射膝跃反射,或称膝跳反射(英:Knee jerk reflex)是一种反射动作,当膝关节半屈和小腿自由下垂时,轻敲一下膝盖骨下方,引起股四头肌收缩,小腿就会往前踢的反应。反射弧的传入和传出途径
  • 模除(又称模数、取模操作、取模运算等,英语:modulo 有时也称作 modulus)得到的是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的余数。给定两个正整数:被除数 a 和除数 n,a modulo n (缩写为 a mod n)得到
  • 藓类植物藓纲(学名:Bryopsida)在生物分类学上是苔藓植物门(Bryophyta)中的一个纲。它是苔藓植物门中最大的一纲,包含95%的全部的藓纲物种。它约有15,000种。中国约有500余种。本纲可分为三
  • 申不害法家系列条目战国:李悝、吴起、慎到、申不害、   商鞅、李斯、韩非申不害(前420年-前337年),尊称申子,中国战国时代郑国京邑(今河南荥阳)人,郑国被韩国所灭之后,以法家学说,成为韩昭
  • 依地普仑艾司西酞普兰(英语:Escitalopram),或称依地普仑 ,商品名为立普能(Lexapro)等,是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抗抑郁药。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其用来治疗成人和12
  • 马丁·福勒马丁·福勒(英语:Martin Fowler,1963年-),生于英国英格兰沃尔索尔,软件工程师,也是一个软件开发方面的著作者和国际知名演说家,专注于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统一建模语言,领域建模,以及敏
  • 朱昌祚朱昌祚(1627年-1667年),字云门,中国山东高唐人,清朝初年名臣。朱昌祚于1638年在皇太极入侵山东时被掳往辽东,入汉军镶白旗。清朝在全国建立统治后,被任命为宗人府启心郎,后又担任工部
  • 泰国肝吸虫泰国肝吸虫(学名:Opisthorchis viverrini),又称“香猫肝吸虫”,是一种可寄生在肉食性动物胆管的吸虫,其生活史与中华肝吸虫极为相似,以胆汁为食,可造成肝、胆病变,主要分布在泰北、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