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阳平原

✍ dations ◷ 2024-12-22 18:31:52 #兰阳平原
宜兰平原,又称兰阳平原、噶玛兰平原,位于台湾东北部的宜兰县境内,是一个面积约有320平方公里的小型平原,也是台湾第三大的平原(仅次于嘉南平原及屏东平原);主要由兰阳溪冲积和地型升高造成,属冲积扇平原。平原南北端各有乌石渔港及苏澳港两处港口,在早期为平原对外的重要口岸,今日已开发成为观光渔港与商港。兰阳平原是台湾东部最早开发的地区。在汉人尚未进入前,兰阳平原为平埔族噶玛兰人活跃的区域,故早期宜兰被称为“噶玛兰”,另有原住民语译名“蛤仔难”。兰阳平原的开发历史,可追溯到1776年,林元旻由乌石港北边的河流上溯,成功入垦淇武兰(今礁溪乡),为汉人入垦兰阳平原最早者。1796年时,以吴沙为首的福建漳州府移民两百多人的共同垦殖,当时为侵略噶玛兰人,故从今日的头城为起始点,渐次建立了以“围”、“结”为单位的聚落群,显现出聚落的防卫功能,头城之名由此而来。宜兰县志记载:‘惟当时吴(沙)使用火器甚猛,平埔族终于不敌溃走,撤至西势之哆啰美远、珍仔满力、辛仔罕三社为后图,吴乘势侵入,沿途无敌,遂入头围。’。以地理学的区域观点而言,宜兰因水利资源(降雨、涌泉、沟渠)丰沛,故具有明显的散村聚落,与台湾常见临近水源的集村有相当不同。另外兰阳平原也具有良好中地理论的架构-平原以宜兰市、罗东镇为中地,四周各有规模较小的乡镇聚落。

相关

  • 句法句法(英语:Syntax)是一个语言学概念,指一门语言里支配句子结构,决定词、短语、从句等句子成分如何组成其上级成分,直到组成句子的规则或过程;研究句法的语言学分支称为句法学,其终极
  • 扶余语族扶余语系是一种假定存在的古代语系,约莫于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5世纪左右在今日的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南部通行。扶余语族包括了濊貊、扶余国、高句丽、东濊、沃沮、百济等国家的
  • 连接组学连接组学(Connectomics)绘制与研究神经连接组(connectome):这是一种刻画有机体神经系统(尤其是脑和眼)的连接方式的完整线路图。由于这些结构极其复杂,高效筛选的神经成像和组织学方
  • 共振共振点(声学称为共鸣)是指当一种物理系统在特定频率底下,比其他频率以更大的振幅做振动的情形;此些特定频率称之为共振频率。在共振频率下,很小的周期驱动力便可产生巨大的振动,因
  • 肘后备急方《肘后方》,原名《肘后救卒方》,东晋葛洪编著,又称《肘后备急方》,共八卷70篇,为中医方剂学名著。这是葛洪将他在广东时编著的一本方剂书《金匮药方》(一作《玉函方》),其中撷取出的
  • 化学渗透化学渗透(Chemiosmosis,或称化学渗透偶联)是离子经过半透膜扩散的现象,这种现象与渗透类似。化学渗透是离子的运动,离子穿过选择性渗透膜,沿电化学梯度移动。更具体地的说,在细胞的
  • 核苷三磷酸核苷三磷酸(英语:Nucleoside triphosphate;NTP)是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中含有与三个磷酸基团结合的核苷的分子。因此它是一种类型的核苷酸。核苷三磷酸是生命必需的,因为它们提
  • 四吡咯四吡咯(Tetrapyrroles)是一类化合物,除了其中的咕啉(corrin)之外,该种类化合物的其它物种含有4个吡咯,且这4个吡咯是经由单碳(如亚甲基或次甲基)桥进行连结,可分为线性或环状两大类。
  • 曲钦岳曲钦岳(1935年5月21日-),山东牟平人,中国天文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原校长。1935年5月生。曾先后就读于烟台经纶街小学、青岛九中、青岛一中。1953年考入南京大学天文
  • 分类的处理生物分类学(英语:biotaxonomy)通常直接称分类学(英语:taxonomy;法语:taxonomie;西班牙语:taxonomía),是一门研究生物类群间的异同程度,阐明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进化过程和发展规律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