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寮区

✍ dations ◷ 2025-09-29 12:50:04 #贡寮区
坐标:25°01′19″N 121°54′36″E / 25.0220426°N 121.9100822°E / 25.0220426; 121.9100822贡寮区(台湾话:.mw-parser-output .sans-serif{font-family:-apple-system,BlinkMacSystemFont,"Segoe UI",Roboto,Lato,"Helvetica Neue",Helvetica,Arial,sans-serif} Kòng-liâu-khu)是中华民国新北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位于新北市最东端,北与东邻太平洋,南邻台湾省宜兰县头城镇,西侧与西北侧分别与双溪区与瑞芳区相邻。贡寮为台湾本岛最东端的行政区,区内的三貂角为台湾本岛的地理极点-极东点,行政区域形状呈一回力镖状,其三面环太平洋、西倚雪山山脉。贡寮区位居台湾最东北角,东临太平洋,为新北市唯一临太平洋的行政区,南接台湾省宜兰县头城镇,西接双溪区,北接瑞芳区,系新北市最东端的区镇,总面积99.9680平方公里,为滨海丘陵地型,昔日以盛产海鲜名闻遐迩,近年来更以“反核四”名噪四方,其实本区‘亲山近水’美景,更是北台湾最佳旅游胜地。本区地处大陆沿岸流与菲律宾洋流交汇黑潮带,海洋资源非常丰富,且为雪山山脉之起点,境内群峦起伏,翠岭层叠、景致极为优美,并有发人思古幽情、缅怀先人荜路蓝缕以开发兰阳之草岭古道,登高远眺海天一色,近览绵延长达30多公里海岸线,奇岩嶙峋、湾岬相间、蜿蜒有致,令人心旷神怡,沿岸鬼斧神工的海蚀地形与平坦岩滩交错,更有长达三公里的金黄沙滩,不啻为登山、赏景、钓鱼、浮潜、戏水的天堂。以三貂角为分界,三貂角以北的龙洞、鼻头角至和平岛的海岸属沈降海岸地形,山脉与海岸线近乎呈垂直相交,受东北季风及强风巨浪之海蚀作用,多海岬、海湾及海崖。鼻头角到三貂角,呈大型岬湾地形,如龙洞湾、龙洞岬、澳底、福隆和卯澳。三貂角以南至头城海岸线,多为断层海岸,东北、西南走向的地质构造,海岸线较平直,少海湾突岬,大部分为发育良好的海蚀平台及砾石海岸。本区古名扛仔寮,“扛仔”是台湾北部的凯达格兰巴赛语“Kona”的汉译,原意系捕捉野兽的“陷阱”,而为了等候捕捉山兽, 在陷阱附近搭建的草寮,就称“扛仔寮”。本区古为一片荒野,是巴赛族人聚落与狩猎之地,时名叫做“Ki-vanow-an”。1626年,西班牙海军初到台湾,航行到今日的三貂角一带,在此地登陆,遂以西班牙的圣人圣迪雅哥(Santiago)为所登陆的岬角命名,现在习称的三貂角就是“圣迪雅哥”音译而成。但在西班牙统治这整个三貂地区,巴赛族人也不叫自己生活领域为“三貂社”而叫做“Kivanowan”(基瓦诺湾)。当时西班牙人在以贡寮区为主之地区设省为“ 哆啰满”(Turoboan)。在汉人势力进入这地区以后,“Kivanowan”这个称呼已不复存在,“三貂”这个名称却被保留下来,并用来当作整个区域的总称,其他译名也有称做“山朝”或“三朝”者。   1773年至1795年,漳人吴沙招募一批垦民来此开垦。寄居本区丹里(仁里里)因三十六社平埔族,散处在近港附近,时汉人极少进入,而吴沙通平埔族人语言,生性任侠、重信用、讲义气,与先住民通市甚得喜爱。日久一批穷困潦倒汉人前来投靠,并发给每人米一斗、斧一柄。入山采樵抽藤,于是投靠的人日渐增多,辟地也益广,“杠仔寮”也一直沿用的地名。1895年,乙未战争之时,日本的近卫师团由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统率,于5月29日(5月6日)自澳底(现为盐寮公园)登陆台湾,并在澳底设立行宫(即仁和宫现址)。大正九年(1920年)实施地方官制改正,将“杠仔寮区”简化改设贡寮庄。1945年终战后改称为贡寮乡,2010年12月25日,台北县升格为新北市后,贡寮乡改称贡寮区。贡寮区在考古学上,存在许多台湾史前住民巴赛族(Basai)的遗迹。1962年盛清沂地表调查发现旧社遗址,位处贡寮区龙门里双溪出海口北岸之沙丘,当时采集了284件标本,包括陶质标本179件、石器9件。2005 年国立历史博物馆曾再度进行发掘,文化类型归为十三行文化晚期旧社类型。台大林朝棨教授于《凯达格兰族之矿业》〉论述十三行遗址的铁质石块,乃炼铁时所留下的半成品或铁渣,推论该地居民会炼铁,并推论福隆、旧社、仁里等遗址也有炼铁处。另在发掘到的依附铜渣的陶片,推论有炼铜的能力。旧社遗址于过多次发掘历年出土的遗物中,发现此地确实为居住区,文化层属最早的旧社类型,推论居民从台湾史前400年左右才开始居住,并有炼铁厂的出现。此遗址古住民之习性及生活环境和马赛人St. Jago社相同,旧社遗址可能是马赛人三貂社的旧社之一。马赛人仁里遗址,位于新北市贡寮区仁里里13邻,是台湾北部考古遗址之一。台湾北部之平埔族群,凯达格兰族最为人知,实际上北台湾平埔族实为多群性,如马赛人、雷朗人、龟仑人等,擅长从商的马赛人是一个特殊的族群,在北台湾的族群交流中占重要地位。在考古学上,马赛人及噶玛兰人的居处,被分类为十三行文化旧社类型。1962年盛清沂地表调查发现仁里遗址,共采集到标本共161件,其中包括陶质标本137件、近代瓷片3件、铁渣17件、贝类3件、安南铜币“光中通宝”半个。1981年,陈玉美进行发掘,出土屈肢葬墓葬。刘益昌教授将仁里遗址,文化类型归为十三行文化中期福隆类型、晚期旧社类型。仁里遗址可能是三貂社的旧社之一,且有可能是凯达 格兰族的登陆地及落脚居住之处。符合台湾古早住民的生业性格,海路方便渔货多,陆路有腹地活动,许多条件都符合马赛人的性格。1986年台大人类学系李光周教授地表调查发现十三姓遗址,位于贡寮区龙门里双溪北岸阶地上,为古沙丘地形。十三姓遗址的位置稍微靠内陆,目前可参考的标本量较少,但日常使用的物品齐全。贡寮区在行政区域上共有11个里之区域划分。贡寮区由于受地形阻隔、发展落后、缺乏教育资源,导致幼年、青壮年人口大量外移,目前已处于超高龄社会,属新北市少子化、人口老化严重的行政区之一,其人口扶养比为39.119%,略低于全国平均人口扶养比(39.126%)。人口比例:(2020年1月)三貂角灯塔三貂角灯塔装置艺术三貂角灯塔贡寮卯澳渔村2006年贡寮国际海洋音乐祭草岭古道虎字碑四角窟观景台

相关

  • 轮班工作制轮班工作制(英文:Shift work),是一些行业须在假日、晚上、周末和朝九晚五以外等非主流上班时间运作及提供服务时实施的工作制度,例如服务业、公共事业、医药业(英语:Health profess
  • 尿厕小便斗(或称尿斗、尿兜),是一种设置于墙壁上的小便设施,常见于男厕内,供男性小便使用。但也有少数专供女性使用的小便斗。小便斗较常出现在公共场所的厕所中,有时附有以红外线感应
  • 苯六酚苯六酚,又称六羟基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6H6O6或C6(OH)6。它是苯的六羟基取代物。苯六酚是一种可溶于热水的晶体,熔点大于310°C。它可以用肌醇(环己六醇)来制备。苯六酚
  • 前卫摇滚前卫摇滚(英语:Progressive rock),简称为prog,有时被称为艺术摇滚或古典摇滚或交响摇滚,是在1960年晚期兴起的摇滚乐分支之一,它的内涵十分复杂并且吸纳众多其他乐派精神,因此并不能
  • 玛莎与熊伏尔加格勒一座童话公园里的等身雕像《玛莎与熊》是由俄罗斯Animaccord动画工作室所作的3D电脑动画影集。故事改编自同名俄罗斯童话故事,描述著一名女孩玛莎在森林里与熊和各
  • 哌迷清双氟苯丁哌啶苯并咪唑酮(Pimozide;哌迷清;匹莫齐特;商标名 Orap)是二苯丁基哌啶(英语:Diphenylbutylpiperidine)类的抗精神病药药品。它于1963年由杨森制药公司(英语:Janssen Pharmace
  • 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一般是指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是代表西方近代哲学的最高阶段。它继承了由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代表的唯理主义倾向,同时又受到了苏格兰启蒙
  • 铁路利用本列表资料分别列出铁路货运及客运之资料。下表列出每年延吨公里超过10亿的国家,若无其他注记,资料均来自国际铁路联盟铁路统计2014年报告下表列出每年货运量1000万吨以上的国
  • 热塑性塑料热塑性塑料(英语:thermoplastic,又译导热塑胶)指具有加热软化、冷却硬化特性的塑料。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大部分塑料属于这个范畴。热塑性聚合物是一种聚合物,指具有加热后软化
  • 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菌素(法语:Cephalosporine、英语:Cephalosporin),又名先锋霉素,是一系列属于β内酰胺类的抗生素。与头霉素一并细分为头孢烯。头孢菌素化合物最初是于1948年,由意大利科学家G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