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差问题

✍ dations ◷ 2025-11-11 21:42:44 #时差问题
由于地球围绕着太阳的公转和地球的自转,使得生活在不同经纬度的人们处于不同的时区。因旅行的缘故,改变了人们所处的时区,出现时差,使身体产生了各种不适,最主要的后果是睡眠障碍、警觉下降和生活节律失调。生物组织在所有水平上均具有生物节律的周期性,这种生物节律通常称为生物现象。睡眠与苏醒周期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生活规律,人们基本上按照这一规律生活起居。睡眠是一种有规律、重复、可逆转的生理状态。合理的睡眠,对于一个健康的身体是不可缺少的,它是保持和恢复健康的先决条件。近30年来发现,睡眠并不是一个平静被动的过程,而是由一系列主动调节的睡眠周期所组成,即从觉醒到睡眠是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周期性的。睡眠是由特定的中枢进行调节的,并与某些神经介质的代谢活动有关。睡眠是一种很自然的生理活动,有一定的规律,它既有被动性,即非睡不行;又有主动性,即可以在某些条件下主动控制。睡眠的早晚与睡眠持续的长短,都是有规律的。违反了这一规律,人们常常会感到困倦、疲乏等不适,这种不适是因为睡眠与苏醒周期紊乱造成的,如果这种规律行为的改变,又形成了一个新的规律。同时通过长时间的适应,原来产生的不适就会逐渐消失,而按照新的规律建立睡眠苏醒周期。时差的产生使得人们经过长时间建立起来的规律性被打破,神经介质仍按原来时间周期分泌和调节代谢,使人产生不适。表现为兴奋或疲乏、思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困难、易激怒、情绪不稳、兴趣减少、反应迟钝、思维缓慢、工作学习效率降低等现象。这种失调的严重程度与时差的小时数成正比,当时差超过4个时区时,出现明显反应。一般在出现时差后,恢复睡眠苏醒周期所需的时间要比时差小时数略长一些,而其它生理和生物化学周期可能需要调整得更长一些时间,如体液分泌和肠蠕动周期等。生理节律对白日的延长(向西旅行)比白日缩短(向东旅行)更容易适应,因为身体延长其各种规律比缩短这一规律要容易些,即自发性节律总是比24小时长一些。在正常情况下,一个24小时节律是外部同样节律强加给身体内部的生理节律,其最重要的是进食和阳光。时差造成的主要后果是睡眠障碍和警觉下降,睡眠与苏醒周期的失调使人们更容易发生事故和削弱判断力。机体抵抗力下降,出现感冒、腹泻、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及其它各类传染病。时差所带来的不适可以采取各种方法减轻,这些方法依生活节律失衡程度而异。医学导航:心理学/精神病学心理历程障碍(o, p, m, p, a, d, s)症状/齐名/涉及操作(评估/治疗)药物(N5A/5B/5C/6A/6B/6D)

相关

  • 损害损害,是伦理及法律概念。伯纳德·格特(英语:Bernard Gert)将损害包括:
  • 古特·布洛伯尔古特·布洛伯尔(德语:Günter Blobel,1936年5月21日-2018年2月18日)是一位德裔美国生物学家。因为发现信号肽被授予199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地址标签”信号肽引导新合成的
  • 伦敦药典药典(英语:Pharmacopoeia)是一个国家收录记载药品规格、制剂工艺、检验标准的法典,由国家组织专门的药典编纂委员会编写,药典具有法律的约束力。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药典只收录那
  • 配子生成配子生成是一个生物体内的机制,可以形成双倍体或单倍体的前期细胞使之进行细胞分裂以及分化,形成成熟的单倍体配子。根据不同生物的生活史,配子发生会借由双倍体细胞进行减数分
  • 亚甲基二氧吡咯戊酮亚甲基二氧吡咯戊酮(Methylenedioxypyrovalerone, MDPV),俗称浴盐或丧尸浴盐,是一种兴奋剂属性的精神药物,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NDRI)的一种。在1969年开发时,它是一种
  • 维希维希(法语:Vichy),又译维琪、维奇,是法国中南部的一个位于奥弗涅-罗纳-阿尔卑斯大区阿列省的一个市镇,也是该省的一个副省会。从1940年到1944年间,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纳粹德国
  • 卢西亚诺·贝里奥卢西亚诺·贝里奥(意大利语:Luciano Berio,1925年10月24日-2003年5月27日),意大利作曲家。曾与马代尔纳共建电子音乐实验室。后来应米约之邀赴美国加州任教。返欧后在巴黎等地从事
  • 多不饱和脂肪酸多元不饱和脂肪是两类不饱和脂肪之一,分子中有多于一个双键,相比之下单元不饱和脂肪则只有一个双键,其余为单键。它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常见的这类脂肪包括亚麻油酸及次亚麻油酸
  • 涮是一种烹饪方式,南方多称煠(俗写烚),指将食物置于沸水中烫熟。
  • 硝酸甘油炸药硝酸甘油炸药(英语:Dynamite)是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于1866年发明出的一种炸药。主要成分是硝酸甘油与木屑(或是任何可以吸附液体的物质)、硝石和碳酸钙混制而成。诺贝尔最初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