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哈佩特

✍ dations ◷ 2025-05-18 20:46:15 #1977年电影,亚美尼亚电影作品

《纳哈佩特》(亚美尼亚语:Նահապետ),又名《生命得胜》(英语:),是一部在1977年上映的亚美尼亚剧情片,剧情乃是基于赫拉奇亚·科恰尔所创作同名小说,讲述一名亚美尼亚大屠杀生还者的故事。

纳哈佩特是一名亚美尼亚大屠杀生还者,他在大屠杀中被绑到木柱上,亲眼看着妻子和儿女遭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士兵杀害。大屠杀过后,纳哈佩特来到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偏远的地方居住,当地的共产党人推行土地改革,引进电力供应,又协助纳哈佩特在家附近种一棵苹果树;最终,纳哈佩特逐渐步进了新生活,迎娶了另一名妻子,并与她生下一个儿子。

这部电影经常使用倒叙手法,展示纳哈佩特一家人在亚美尼亚大屠杀期间的遭遇。电影其中一幕是这样的:一大堆红苹果从苹果树上掉下来,滚进了一条河流里,并一起顺流而下,这是隐喻青年土耳其党人在大屠杀期间把大量亚美尼亚人遗体扔进幼发拉底河的情景。电影没有明确提及被指种族灭绝亚美尼亚人的土耳其。

电影片名“纳哈佩特”在亚美尼亚语是指族长,可以回溯到亚美尼亚民族的创始人哈伊克。

《纳哈佩特》被认为是首部专门介绍亚美尼亚大屠杀的电影;在此之前,“拍摄以亚美尼亚大屠杀为题材的电影”是一个具突破性的想法。时任亚美尼亚共产党领导人卡连·杰米尔强与导演根里赫·马良的关系密切,在杰米尔强决定此电影将会基于赫拉奇亚·科恰尔所的小说《纳哈佩特》首部分内容后,制作人员把计划告知苏联当局;苏联政府最终在1976年批准拍摄这部电影,电影的制作也在同年开始。

此电影主要是在亚美尼亚阿拉加措特恩省的城镇塔林(英语:Talin, Armenia)和季安(英语:Dian, Armenia)取景,亦有部分镜头在电影制片厂内拍摄。

《纳哈佩特》曾在多个主要电影奖项中获奖;有评论认为,这部电影有机会是导演根里赫·马良最为人称道的作品。亚美尼亚通讯社(英语:Armenpress)曾在2015年10月刊出一篇评论,列出十部不可不看的亚美尼亚大屠杀电影,其中《纳哈佩特》位处此列表的首位。

相关

  • 软体动物疱疹病毒科软体动物疱疹病毒科(学名:Malacoherpesviridae)是疱疹病毒目的一个科,以软体动物为宿主,是该目中唯一感染无脊椎动物的类群,其学名来自希腊文的μαλάκιον(malakion),意指软体
  • 速率方程化学反应速率方程是利用反应物浓度或分压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的方程。对于一个化学反应 m A + n B
  • 青少年糖尿病1型糖尿病(旧称青少年糖尿病或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糖尿病其中一种类型,患者的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导致血糖水平过高,典型症状包括:多尿、口渴、易饿以及体重下降;其他症状
  • 松原忠司松原忠司(天保五年(1835年)-庆应元年(1865年))。为新选组队士(第四队组长、柔术师傅)。名字的念法有“ただじ”、“ただし”等。号柳赵斋。松原出生于播州(播磨),是播州小野藩藩士之子,
  • 特种作战军朝鲜人民军特种作战军(韩语:조선인민군 특수작전군),又译朝鲜人民军特殊作战军,被韩联社认为是朝鲜人民军在陆军、海军、空军及战略军后的一支军种,亦是目前已知最新的一支朝鲜人
  • Killer NICKiller NIC是全球首款专为电脑游戏而设的网卡,由Bigfoot Networks推出。配合MaxFPS技术,这款网卡能够帮助处理器独立处理网络数据,保证CPU性能不受网络连接影响。在此之前,nVIDI
  • 黄胜雄黄胜雄(1939年3月23日-),出生于今台湾南投县草屯镇。台湾著名医师、公益工作领袖及基督教传道人。黄胜雄是享誉美国的脑神经外科权威,曾是美国雷根总统随行的指定医师,被认为是医
  • 戴维·帕特森戴维·亚历山大·帕特森(David Alexander Paterson,1954年5月20日-),又译名派特森,曾于2008至2010年任美国纽约州的州长,并曾任第74任副州长。民主党籍。派特森在美国纽约州纽约市
  • 走马驿镇走马驿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走马驿镇下辖以下地区:西村、五间房村、北大沟村、教场村、午门村、葛沟村、东村、花园村、高家台村
  • 约翰·阿伯内西约翰·阿伯内西(John Abernethy,1764年4月3日-1831年4月20日),英国外科医生。阿伯内西生于伦敦,1779年成为圣巴塞洛缪医院查尔斯·布利克的学徒,1887年成为该院助理医师,28年后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