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沂蒙山小调
✍ dations ◷ 2025-07-19 17:53:31 #沂蒙山小调
《沂蒙山小调》前身《反对黄沙会》,于1940年10月,由当时驻扎在此地的文工团两位年轻的团员李林和阮若珊创作的。《反对黄沙会》歌词为控诉黄沙会的罪行,揭露黄沙会的阴谋;曲调是他们根据逃荒到东北的山东卖唱人所唱的曲调,加工整理而成的。1953年秋,山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的李锐云、李广宗、王印泉,因应本团演出工作的需要,将一首他们搜集的民间传唱的无名民歌,重新修改记谱,将原来歌词中的抗日主题,改为歌颂美好家乡的主题,后面又续加了两段歌词,定名为《沂蒙山小调》,从此传遍大江南北的沂蒙山小调正式版本诞生。此歌首唱人是彭丽媛的老师山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女高音歌唱家王音旋,在山东引起了轰动。此歌首唱人是山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的女高音歌唱家王音旋,1953年在山东演出引起了轰动。1964年,歌唱家韦友琴在上海举办的“华东地区民歌调演”上演唱的《沂蒙山小调》,受到了陈毅等首长的称颂,后被录制成唱片,在全国发行。从此,这首歌很快就传遍了大江南北,群众盛赞“南有《茉莉花》北有《沂蒙山小调》”,这首歌成了久唱不衰的红色经典歌曲。
相关
- 朊毒体朊毒体(英语:prion,发音为/ˈpriː.ɒn/;又译为普利昂、蛋白质侵染因子、毒朊、感染性蛋白质、普恩蛋白等)是一种具感染性的致病因子,能引发人类及哺乳动物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朊
- 异孢异孢耳霉(学名:Conidiobolus incongruus)是属于虫霉目新月霉科耳霉属的一种真菌,腐生在植物的腐烂组织、枯枝落叶及土壤中。该种分布于中国、印度、美国。
- 图像记谱图像记谱(Graphical notation)是音乐记谱法的其中一种,以图案、不常用的符号以及文字解释的形式去描述音乐的演奏方法。当代的实验音乐为了发掘新的演奏模式,当传统的音乐符号
- 碳14碳14(¹⁴C)或放射性碳是碳元素的一种具放射性的同位素,于1940年2月27日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放射性实验室(现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马丁·卡门和萨姆·鲁本首先发现。它透过
- 渐进变态半变态,又称不完全变态,是昆虫发育的一种类型。此类型的昆虫发育包括三个阶段:卵、稚虫和成虫。三个阶段之间的是逐渐变化的,没有蛹这个阶段。稚虫通常与成虫外表相似,但其生态异
- 出生顺序兄弟出生顺序和男性的性取向有关,是美国性学专家雷·布兰查德(Ray Blanchard)所发表的一个理论,也可称之为兄弟出生顺序效应。雷的研究结果称男性的同母兄长越多,他是同性恋的可
- 数位权利数字权利(Digital rights)意指个人合法使用电脑的权限,包含所有的电子仪器或是沟通网络。特别是针对现实已存的权利,诸如在新兴科技中内容的隐私权、言论自由(详见信息自由),尤其是
- 同素异构体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一种化学元素组成,而结构形态却不相同的单质。同素异形体由于结构不同,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上也有差异。同素异形体这一术语针对的是单质,而非化合物,更一般的
- 屈家岭文化屈家岭文化是分布于中国长江中游地区的江汉平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最早在湖北京山屈家岭遗址发堀而得名。该文化影响范围较广,东到湖北东部的黄冈、鄂州,西至三峡地区,北到河南
- AgAsFsub6/sub六氟砷酸银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AgAsF6。白色晶体,对光和潮湿敏感,易溶于二氧化硫,难溶于二氯甲烷。有毒。六氟砷酸银可由氟化银和五氟化砷反应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