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贝特·施韦泽

✍ dations ◷ 2025-07-19 09:23:55 #1875年出生,1965年逝世,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德国诺贝尔奖获得者,法国诺贝尔奖获得者,20世纪哲学家,德国医学家,德国新教神学家,德国哲学家,德国音乐家,

阿尔贝特·施韦泽(德语:Albert Schweitzer,1875年1月14日-1965年9月4日),法国阿尔萨斯(出生时属于德国)的通才,拥有神学、音乐、哲学及医学四个博士学位。他生于当时德国阿尔萨斯-洛林凯瑟斯贝格,半年后举家迁往金斯巴克定居。阿尔萨斯位于法国与德国的边境,虽以德裔为主但曾长期属于法国,所以在孩童时期能运用德法两个语言。因为他在中非西部加蓬创立阿尔贝特·施韦泽医院(Albert Schweitzer Hospital(英语:Albert Schweitzer Hospital)),而在1953年获得1952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

当他还是年轻神学家的时候,在1906年出版了他首部著作《历史耶稣的探索》(The Quest of the Historical Jesus(英语:The Quest of the Historical Jesus)),获得很高的名誉。在这本著作中,他以末世学的信念解释耶稣的一生。施韦泽示范了一种新的作法:为了重新塑造耶稣而利用历史研究来描绘耶稣一生,俨如历史学家的描绘一般。这部著作成为新约圣经研究的次领域长达数十年之久。

他凭着神学博士论文,包括了1911年的《耶稣的精神病学研究》和1930年的《使徒保罗的神秘主义》建立了声誉,并且成为《新约圣经》学者。他对保罗的研究中,他检验了保罗的末世论理念,并以此检验了《新约圣经》。

当时他在斯特拉斯堡的圣尼古拉教堂担任归正会牧师,他曾祝福特奥多尔·豪斯的婚姻。特奥多尔·豪斯后来成为西德的首任总统。

当时,施韦泽是一位著名的管风琴师。他对巴赫的音乐特别情有独钟。他自己建立一种简单的表演风格,他认为比较接近巴赫的原意。他对巴赫的理解建基于重新评估巴赫的宗教意图。十八岁,他到巴黎师从管风琴泰斗魏多。当时他利用唱颂赞美诗内容来解释巴赫诗歌前奏的意象完全不是老人家所见的方法,让魏多感到十分惊讶。在1908年最终版本的《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一书中,他所主张的这个新风格对现今处理巴赫音乐的手法有重大影响。

魏多与施韦泽合作编定了巴赫管风琴的作品集。他的小册子《德法两国管风琴的制造与演奏风琴的技巧》(1906年)牵起了二十世纪一股风琴改革运动(Orgelbewegung)。虽然改革运动远超施韦泽的预期,但它让人摆脱了浪漫主义的极端,并重新发现巴洛克的信条。

施韦泽的世界观就是以尊重生命("")为基础,他相信这就是他对人类作出最伟大的贡献。他认为西方文明因为慢慢放弃肯定生命为伦理基础,所以变得腐化。

以尊重生命为最高原则就是他牢固的信念。类似尼采对生命的兴奋,施韦泽诚然跟随了和俄国人列夫·托尔斯泰一样的路线。当年有些人把他的哲学与圣方济各的作比较。在《文明的哲学》的第26章,他写道:

True philosophy must start from the most immediate and comprehensive fact of consciousness: 'I am life that wants to live, in the midst of life that wants to live'.

真正的哲学必须由全面而直接的知觉事实开始:'我是想要活下去的生命,与许多也想活下去的生命一起存活。'。

生命与爱在他眼中也是沿着同样的信念,尊重每一个生命,尊重个人与宇宙的精神关系。对他来说,伦理包含了强迫对每个愿意活着的生命表示同样的尊敬。纵使有时环境不容许,不应该引领到失败主义之上。因为愿意活着会促使自我更新,是演变必要的结果,是精神领域的现象。

施韦泽在他的一生都主张尊重生命。他坚持历史上的启蒙时期慢慢自行没落和堕落的原因是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但却强行跟从这样的伦理。因此,他期望有一个更新的有深度的文艺复兴和人道启蒙。他不断期盼人类对自己在宇宙中有更深的醒觉。他的乐观全依对真理的信赖。“来自真理的精神比环境所推动的精神更伟大。”他恒常地强调思考的必要性多于为刺激作反应或跟从最广泛的意见行事。

1939年至1948年,因为欧洲正陷入战争中,他便滞留于中非西部加蓬兰巴雷内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三年后,即1948年,他第一次返回欧洲,并且以后不断往返,有一趟更远赴美国,直到1965年逝世那年为止。

相关

  • 高卢人高卢人(拉丁语:Gallia)指的是在铁器时代和罗马高卢时期时聚居于高卢地区的凯尔特人,年代在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3世纪之间。他们的语言高卢语是大陆凯尔特语支的主要组成部分。前5
  • 加勒白眼蝶加勒白眼蝶(又译作大理石条纹粉蝶,学名:Melanargia galathea)是眼蝶亚科白眼蝶属的一种,分布在大部分的欧洲、北非及远东至伊朗,于20世纪末更扩展至英国。其的毛虫主要吃多种的草,
  • 阿赛尔托比亚斯·米夏埃尔·卡雷尔·阿赛尔(荷兰语:Tobias Michael Carel Asser,1838年4月28日-1913年7月29日),荷兰法理学家。他与阿尔弗雷德·弗里德一起获得了1911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 绿原酸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GA),又名氯吉酸、氯原酸、咖啡单宁酸、杜仲绿原酸、全蝎提取物、咖啡酰奎尼酸等,是一天然的化合物,由咖啡酸及(−)-奎尼酸酯化而成。 绿原酸是一种重要
  • 陈雨航陈雨航(1949年1月5日-),台湾文学作家,曾任职三峡国中、《中国时报》编辑、主编。1992年,与苏拾平共同创立麦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总编辑工作。代表作:《策马入林》(1976)、《小镇
  • 1993年 扎科帕内第十六届冬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于1993年在波兰的扎科帕内与塔特拉举行。这是波兰首次主办冬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吉祥物为沙布立克(Sablik,是扎科帕内的一种土拨鼠)王锦芳在两项
  • 酰基载体蛋白酰基载体蛋白(英语:Acyl Carrier Protein,简称ACP)是脂肪酸与聚酮生物合成中的一个重要构件,它在合成过程中将生长链接在4'-磷酸泛酰巯基乙胺辅基的末端硫醇上形成硫羟酸酯以将生
  • 猥亵猥亵是未经对方同意下妨碍或冒犯他人,并引起对方感到羞耻、厌恶感、亵渎的、恶心的行为,比如摸屁股和袭胸等。猥亵的判定标准各地民情不一,若男性向女性献吻,在西方世界可能属于
  • 共产党情报局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英语:Communist Information Bureau,缩写为Cominform),是一个共产主义运动的国际组织。二战结束冷战开始时,为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斯大林和铁托的倡
  • 美国军方合众国武装力量(英语:United States Armed Forces),中文通称美军,是美国的联邦武装部队,为目前世界整体军事实力最强的军队,其规模和装备均位于世界第一。美军分为六大军种,即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