丕平王朝

✍ dations ◷ 2025-08-08 05:16:16 #丕平王朝
加洛林王朝(法语:les Carolingiens,旧称Carlovingiens,中世纪拉丁语:Karolingi,又译卡洛林王朝)是自公元751年后统治法兰克王国的王朝。在此之前,其王朝成员以“宫相”的身份涉理王国朝政。在公元751年,加洛林家族取代墨洛温家族,正式坐上法兰克王国的王位。在王朝其后的鼎盛时期,加洛林家族在名义上继承了古典时期的罗马帝国,也即是开创了后世所谓的神圣罗马帝国,这使得加洛林王朝成为最为后人所记得的法兰克王朝。加洛林家族起源于今日法国中部的日耳曼民族之法兰克人部落,在当时混乱不安的时代,只要有能力就极有可能出头。丕平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本身有能力并得到军队的支持,于是推翻了部落中旧王,自行任命自己是新王。而就在此时罗马帝国的边境出现了外族伦巴底人的入侵,当时罗马教会的教皇就想出了一个彼此互利的点子:就是请丕平与罗马帝国的军队一同出兵攻打伦巴底人,若打胜仗则罗马教皇就会公开为丕平王进行加冕仪式,立他作王。不料丕平竟然打了胜仗,并且把所占领的伦巴底人领土的一部分送给了罗马教皇,当作是一份大礼,其作用是:使其罗马城周围有一个安全且缓冲的保护,使敌人不容易入侵,史称“丕平献土”。原来教皇只是属于宗教上的领导,但因有这一大片土地要管理,故慢慢的有关部队、百姓生活、政府机关运作等等这些俗世的事物,教皇都得耗费时间来管理。也就是说原本教皇只是教会的领袖,但曾几何时教皇更是政治上的领袖。所以之后欧洲的一些蛮族国王因着丕平的例子,开始了一个新的认知:只要王能获得罗马教皇的加冕,则就算当初是自立为王,此时也具有合法性了,同时也让百姓们可以信服、有实质的权柄来指挥所属的百姓和领土。一般认为,“加洛林”的名称,是源自其最著名的君主--查理大帝的祖父查理·马特的拉丁语名字“Carolus”。最后一位加洛林王朝的神圣罗马皇帝死于首位皇帝登基后一百多年的公元899年。一般认为加洛林王朝的祖先是一位在墨洛温王朝颇具影响力的梅兹主教圣阿尔诺夫。他的儿子安塞吉塞迎娶了老丕平的女儿圣白加(Saint Begga)。安塞吉塞后来出任奥斯特拉西亚的宫廷宰相,自此宫相一职皆由同族成员继承,而宫廷宰相的权力愈来愈大,墨洛温国王渐沦为“无为王”(rois fainéants)。直到安塞吉塞的曾孙矮子丕平出任宫相后,于公元751年在教宗和法兰克贵族的支持下,推翻墨洛温王,自立为王。丕平的儿子便是查理曼,教宗里奥三世于800年加冕查理曼为皇帝。查理曼统治了46年,他死于814年。他的儿子路易成为皇帝。查理在806年就已经规定了他死后王国按日耳曼传统由他的儿子瓜分,但路易决定不顾这个遗嘱而欲保存帝国的统一。817年他发布了一个法令来防止帝国的分割,他的理由是皇帝的名称是不可分的,他指定儿子洛泰尔为副皇帝。他在他的法令中规定皇帝的长子继承皇帝位。他的这个决定获得了教会的支持,教会认为帝国的统一与教会的统一是一样的。这样一来帝国的主教介入了政治:他们成为皇帝儿子的对手。这些儿子们当然希望分国。从829年开始,皇帝与他的儿子们之间发生武装冲突。路易死于840年,他的儿子洛泰尔一世成为唯一的统治者,但是843年他的三个儿子还是在《凡尔登条约》里决定三分法兰克帝国。帝国后来在855年的普吕姆分割、870年的《墨尔森条约》和880年的《利贝蒙条约》中又多次被细分。此后法兰克帝国再没有被统一过。各个不同的帝国部分发展出不同的习俗、民风、语言,成为了独立的国家。

相关

  • C反应蛋白n/an/an/an/an/an/an/an/an/an/aC反应蛋白(英语:C-Reactive Protein,CRP) 是由肝脏生成的血浆蛋白,主要被当作发炎的指标。LOINC术语标准对于血清/血浆CRP检测项目的定义和编码请
  • 红霉素红霉素(拉丁语:Erythromycin)是一种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英语:skin infections)、衣原体菌感染(拉丁语:chlamydia infections),以及梅毒。本品也可用于
  • 脑内出血颅内出血(ICH)是头部颅骨内出血。这种情况可能导致血液或血块压迫到脑神经造成脑神经坏死。颅内出血包含:脑室内出血(英语:intraventricular bleed)和脑实质性出血(英语:intraparenc
  • 脂毛噬菌体科α脂毛噬菌体属 β脂毛噬菌体属 γ脂毛噬菌体属脂毛噬菌体科Lipothrixviridae名称来源: Lipo(lip-脂肪):根据希腊文,lipos(liposome脂质体),脂肪(fat) Thrix:根据希腊文,thrix,毛发
  • 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英语:endometrial cancer),指的是源自子宫内膜的癌症。其病因是由于细胞异常的生长,并且具备了能够侵袭或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的能力。最常见的初始症状为非经期阴道出
  • 臀部臀部,又称尻、腚,俗称屁股、屎窟、箩柚(碌柚谐音)、箩噼、噼噼,台语亦作尻川(kha-tshng),是猿类和人类盆骨部分后方的浑圆部位。亦是人类用来承受坐力的部位。臀部由臀大肌和臀中肌
  • 格拉齐亚·黛莱达玛丽亚·格拉齐亚·科西马·黛莱达(意大利语:Maria Grazia Cosima Deledda,1871年9月27日-1936年8月15日),意大利萨丁岛自然主义流派作家,1927年凭作品《邪恶之路》(La Via Del Male
  • 波特莱尔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年4月9日-1867年8月31日),法国诗人,象征派诗歌之先驱,现代派之奠基者,散文诗的鼻祖。代表作包括诗集《恶之花》(Les fleurs d
  • 尼古拉·卡诺尼古拉·莱昂纳尔·萨迪·卡诺(Nicolas Léonard Sadi Carnot,1796年6月1日-1832年8月24日),法国物理学家、工程师,常被形容为“热力学之父”。尼古拉·卡诺在1824年6月12日发表了
  • 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指一社会所面临之普遍性问题(认定标准上会随社会文化不同而有差异)。社会问题是由于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失调,致使人类全体(如人口过多、环境破坏、战争)、国家整体(如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