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 (使徒)

✍ dations ◷ 2025-11-05 16:26:25 #彼得 (使徒)

Emblem of the Papacy SE.svg

彼得,天主教汉译伯多禄或伯铎(希腊语:Πετρος,天主教中文译伯多禄或伯铎,正教中文译裴特若,唐朝景教译岑稳僧伽法王,1年-67年6月29日),基督教奠基者耶稣所收的十二使徒之一,初代教会的核心人物之一。他有两封书信被收入新约圣经,另外,撰写马可福音的马可是他的门徒。

天主教会认为他建立了罗马教会,是罗马教会的第一位主教,也追认他为天主教会第一任教宗。 基督新教则认为这个说法没有证据。

按照《新约圣经》记载,彼得是加利利海边的一位渔夫,本名西门天主教中文译西满(希腊语:Σίμων),由兄弟安德肋带领认识耶稣。耶稣给他改名为矶法天主教中文译刻法(希腊语:Κηφᾶς),即亚兰文“磐石”的意思,翻译成彼得,又称伯多禄。他开始跟随耶稣,承认耶稣是神之子,是耶稣最亲近的门徒之一,福音书中对十二门徒的记载以彼得最多。耶稣被捕以后,他失去信心,别人问他是否是耶稣的门徒,他三次否认,正如耶稣预言的一样。耶稣复活以后,他重新坚定信心。耶稣升天以后,他开始讲道,传讲福音,他大传耶稣是救世主、也就是弥赛亚,也就是基督的好消息,并成为教会的领导人。

按照教会传统说法,他后来在尼禄逼迫基督教的时候到了罗马传福音,不久之后殉道。官府是依他的要求将其倒钉十字架而死,因为他认为自己不配像耶稣一样端正地钉十字架。

按照新约圣经,下面是彼得的生平。

彼得本来是加利利海边的渔夫。他的兄弟安得烈是最早跟从耶稣的,他带领彼得跟从了耶稣。

约翰同两个门徒站在那里。他见耶稣行走,就说:“看哪,这是神的羔羊!” 两个门徒听见他的话,就跟从了耶稣。 ...听见约翰的话跟从耶稣的那两个人,一个是西门彼得的兄弟安得烈。他先找着自己的​​哥哥西门,对他说:“我们遇见弥赛亚了。”(弥赛亚翻出来就是基督。) 于是领他去见耶稣。耶稣看着他,说:“你是约翰的儿子西门,你要称为矶法。”(矶法翻译出来就是彼得。) (约翰福音1:35-37,40-42)

耶稣设立了十二个使徒,“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们去传道,并给他们权柄赶鬼”(马可福音3:14),“这十二使徒的名,头一个叫西门,又称彼得”(马太福音10:2)。彼得与耶稣有特别亲密的关系,福音书里面记载得最多的门徒就是彼得。下面这段记载特别重要,天主教认为彼得得到了天国的钥匙,也就是一种特别的属灵权柄,这就是教宗和天主教会的权柄的来源。基督新教认为耶稣基督是教会的唯一的头和唯一的磐石,所有信徒人人皆祭司,都有属灵的权柄,需要在顺服神的前提下彼此服事、彼此顺服。

耶稣到了凯撒利亚腓立比的境内,就问门徒说:“人说我人子是谁?” 他们说:“有人说是施洗的约翰;有人说是以利亚;又有人说是耶利米或是先知里的一位。” 耶稣说:“你们说我是谁?” 西门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 耶稣对他说:“西门巴约拿,你是有福的!因为这不是属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 我还告诉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 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马太福音16:13-19)

《新约圣经》记载耶稣曾在被捕之前预言,彼得会在鸡鸣破晓以前连续三次不肯承认认识他。结果,他在耶稣被审讯时因为害怕,果然三次不肯承认与耶稣的师徒关系。彼得想起耶稣所说的话,就开始大哭。后来耶稣复活以后,他的信心得到重建,耶稣特别嘱咐彼得“牧养我的羊”,并预言他将来会被监禁。

在耶稣复活又升天以后,彼得成为门徒中的领导,开始建立教会。彼得、约翰与主的兄弟雅各,被称为教会的三大柱石。

彼得是保罗在教会中最初的支持者,他们彼此都很支持。保罗的主要事工对象是罗马帝国境内的外邦人,就是非犹太人,使基督教得以在罗马帝国中传播。彼得的主要事工对象可能是犹太人。保罗曾经直言不讳地批评过彼得“在守割礼的犹太人面前‘装假’”,但彼得在去世前不久的书信中仍然非常推崇保罗。

1939年,罗马教廷例行整修圣伯多禄大殿的时候,工人在大殿的墓地下面发现了一个骨灰盒,上面有“伯多禄在此”等几个希腊字。经考古学家瓜杜齐检验以后发现,这九块骨头是一名六十多岁男性留下的,而且这名男性穿着紫色镶金边的寿衣,他称遗骨很可能是圣伯多禄的。不过考古学界主流声音都对此重大发现存疑。

2013年11月24日,教宗方济各在圣伯多禄广场举行“信德年”的结束弥撒,并首度公开陈列圣伯多禄遗骨。方济各在弥撒开始前,先在铜盒前祷告,然后再以香为遗骨祈福。方济各当着数千信徒的面,捧着装著遗骨的匣子,亲吻了匣子,然后把匣子放在圣坛旁边。在弥撒进行期间,刻有圣伯多禄海中撒网图案的铜盒,一直都打开。 这是圣座首次公开展示圣伯多禄的遗骨。在此之前,从未有任何一位教宗宣称此为圣伯多禄之遗骨。

《新约圣经》中有两封书信(彼得前书/伯多禄前书和彼得后书/伯多禄后书)为其所写,当时他自己和教会受到极大逼迫,他勉励基督徒在苦难中要靠主喜乐,仰望神的日子来到。

亲爱的弟兄啊,有火炼的试验临到你们,不要以为奇怪(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倒要欢喜;因为你们是与基督一同受苦,使你们在他荣耀显现的时候,也可以欢喜快乐。 (彼得前书4:12-13)

写马可福音的马可也是他亲密的门徒。彼得的天主教瞻礼日为6月29日,与圣保禄/圣保罗瞻礼联合庆祝。

西门彼得
西满伯多禄
公函①②

安得烈
安德肋

西庇太的儿子雅各
载伯德的儿子雅各伯

约翰
若望
福音书?·公函①②③?·启示录?

腓力普
斐理伯

巴多罗买
巴尔多禄茂

马太
玛窦
马太福音

多马
多默
多马福音

亚勒腓的儿子雅各
阿斐尔的儿子雅各伯
公函?

奋锐党的西门
热诚者西满

犹达
达陡
公函?

加略人犹大
犹达斯依斯加略

马提亚
玛弟亚
马提亚福音(英语:Gospel of Matthias)

相关

  • 亚什摩及卡地尔群岛阿什莫尔和卡捷群岛(Ashmore and Cartier Islands)是澳大利亚的海外领地,位于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之间。无人口居住,陆地总面积约114400平方米。1印度尼西亚的部分地区和东帝汶
  • 高阳岱西山高阳岱西山战斗(英语:Battle for Outpost Kelly)是朝鲜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的一次战斗。高阳岱北山,又称194高地、Outpost Kelly,1952年7月下旬由美3师65团一
  • 郊熊详见正文郊熊(学名:)是生存于中新世至更新世(~13.6–2.5 百万年前)的北美洲、欧洲、非洲及亚洲已灭绝的熊。本属最后的物种 于格拉斯阶(英语:Gelasian)早期时数量锐减,并走向灭绝。
  • 李江 (同治进士)李江(1834年-1883年),字观澜,号龙泉山人,汉军镶蓝旗人。咸丰乙卯举人,同治壬戌进士。后任兵部职方司主事、车驾司行走、钦加四品衔,诰授朝议大夫。同治五年(公元 1866 年)秋,因病失音
  • 弗兰克·海勒弗兰克·海勒(英语:Frank Heller)是瑞典作家Gunnar Serner(1886年7月20日- 1947年10月14日)的笔名。笔下主要角色是科林侦探。
  • 莽何罗莽何罗(?-前88年),本名马何罗。因明德皇后马氏厌恶其先人谋反,所以改其姓为“莽”。官至侍中仆射。其先为赵国将领赵奢,号马服君,子孙以马为姓。另一说为归顺汉朝的匈奴人,匈奴语“莽
  • 薛仕凌薛仕凌 (绰号:40),曾为台湾男女混合团体大嘴巴成员之一, 身兼大嘴巴饶舌及歌词创作。小学时在加拿大温哥华念书,因为家庭因素,国中后就回高雄就读前镇高中,大学时就读辅仁大学。20
  • 基隆山 (台中市)基隆山,是台湾台中市和平区博爱里的一座山峰,位于谷关东南方,标高2,938米,属雪山山脉。附近有白姑大山、九仙山及谷关七雄之首的八仙山等。
  • 托德·朗德格伦托德·朗德格伦(英语:Todd Rundgren,1948年6月22日-)是美国最出色的流行乐和摇滚乐的歌手、词曲作者、乐器演奏家、吉他手、音乐制作人和录音工程师之一。朗德格伦出生于美国费城
  • 143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