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夜

✍ dations ◷ 2025-11-25 19:24:28 #消夜
消夜,或作夜消,俗作“宵夜”或“夜宵”。一般是在晚餐后,睡前的点心,时间介于11点后与隔天清晨6点前。但现代城市人出于工作或夜生活,消夜的菜色或分量,有时已跟晚餐无分别,不过一般消夜的内容,仍有别于正餐,例如甜汤或小炒。“消夜”一词,本指用酒食消磨夜晚,后引申为“深宵小吃”的意思。此词最早见于唐代方干的诗《冬夜泊僧舍》之中“无酒能消夜,随僧早闭门”一句,以及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六.除夜》:“是日,内司意思局,进呈精巧消夜果子合,合内簇诸般细果、时果、蜜煎、糖煎及市食”(“合”通“盒”)。“消夜”这个词语亦见于从唐代到民国的不少古籍,包括唐代方干的诗《冬夜泊僧舍》(另说唐代任翻《冬暮野寺》)、宋代周邦彦《关河令》、宋代吴潜《永遇乐.再和》、宋代周密《武林旧事.卷三.岁除》、元代孟汉卿《张孔目智勘魔合罗》、明代长谷真逸《农田余话》、明代兰陵笑笑生《金瓶梅》、清代孔尚任《甲午元旦》清代金农《冬心先生集》,及清末刘光第《夜泛宝华寺下》等等。从清代开始,消夜一词有时又写为“夜消”,例如吴敬梓《儒林外史》就有一句“三人点起灯来,打点夜消。”及后“夜消”这个倒写亦偶尔于一些文学作品出现。由于消夜是深宵小吃,加上中国大陆有些地方小食,又以“宵”为名(例如元宵及宵米),因此现代又产生了“宵夜”及“夜宵”两个俗写。今天广东人仍保留以“消夜”作动词的古代用法,亦是古代正确用法,不过在中国本土非粤语区,此语已转为只作名词解。

相关

  • 自然医学自然医学(英语:Naturopathy,或Naturopathic Medicine),又称自然疗法,起源于19世纪欧洲的非主流医疗方式,通常被归类在替代医学中。自然医学把人体视为一个整体,相信人体存在生命力,有
  • β-受体阻滞药β受体阻断药(英语:Beta blockers),又称Beta受体阻断药、β受体阻断剂、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拮抗剂或β阻断药、乙型阻断剂,是一类用来治疗心律不齐、防止心脏病发作后的二次心
  • 缬更昔洛韦缬更昔洛韦(英语:Valganciclovir),是一款抗病毒药物,用以治疗因艾滋病或器官移植造成巨细胞病毒感染,代表性的药品品名为 Valcyte 。本品只能压制感染,无法治愈,需长期使用。此药是
  • 交感神经交感神经(拉丁语: Sympathicus)和副交感神经共同组成自主神经系统。大部分的器官受到两者的共同支配,大部分情况下,两者相互拮抗(例外:唾液分泌),因而可以实现对该器官的精细调节,实
  • 正逆转录病毒亚科正反转录病毒亚科(学名:Orthoretrovirinae)又名正逆转录病毒亚科,为反转录病毒科的亚科,是一类单链RNA反转录病毒。本亚科包含6个属:代表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HIV-1(Human immun
  • 南部联邦管区南部联邦管区(俄语:Южный федеральный округ,罗马化:Yuzhny federalny okrug)位于俄罗斯西南部,是目前俄罗斯的联邦管区之一。介乎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哈萨克
  • 乳类本列表列出各国和地区年人均乳类消费量,数据年份为2007年:
  • 州辖市台北市(日语:台北市〔臺北市〕/たいほくし Taihoku shi */?)是台湾日治中后期(1920年-1945年)存在之行政区,也是当时台湾的首府,隶属于台北州;为台北州州治、以及台湾日治时期最高统
  • 大鸟圭介大鸟圭介(日语:大鳥圭介/おおとり けいすけ Ōtori Keisuke ?),德川幕府末期幕臣、军人,明治时代官僚、外交官。1833年4月14日(天保4年2月25日)出生,1911年(明治14年)6月15日逝世。受
  • 口音口音(英语:Accent),又称腔调。16岁以下口音可以透过从小习得,(12岁以下效果最好,16岁以下比12岁弱),因此从口音可以反映人的出生地区或社会背景。学习某一种口音会使某个社会阶层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