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夜

✍ dations ◷ 2025-04-26 13:00:24 #消夜
消夜,或作夜消,俗作“宵夜”或“夜宵”。一般是在晚餐后,睡前的点心,时间介于11点后与隔天清晨6点前。但现代城市人出于工作或夜生活,消夜的菜色或分量,有时已跟晚餐无分别,不过一般消夜的内容,仍有别于正餐,例如甜汤或小炒。“消夜”一词,本指用酒食消磨夜晚,后引申为“深宵小吃”的意思。此词最早见于唐代方干的诗《冬夜泊僧舍》之中“无酒能消夜,随僧早闭门”一句,以及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六.除夜》:“是日,内司意思局,进呈精巧消夜果子合,合内簇诸般细果、时果、蜜煎、糖煎及市食”(“合”通“盒”)。“消夜”这个词语亦见于从唐代到民国的不少古籍,包括唐代方干的诗《冬夜泊僧舍》(另说唐代任翻《冬暮野寺》)、宋代周邦彦《关河令》、宋代吴潜《永遇乐.再和》、宋代周密《武林旧事.卷三.岁除》、元代孟汉卿《张孔目智勘魔合罗》、明代长谷真逸《农田余话》、明代兰陵笑笑生《金瓶梅》、清代孔尚任《甲午元旦》清代金农《冬心先生集》,及清末刘光第《夜泛宝华寺下》等等。从清代开始,消夜一词有时又写为“夜消”,例如吴敬梓《儒林外史》就有一句“三人点起灯来,打点夜消。”及后“夜消”这个倒写亦偶尔于一些文学作品出现。由于消夜是深宵小吃,加上中国大陆有些地方小食,又以“宵”为名(例如元宵及宵米),因此现代又产生了“宵夜”及“夜宵”两个俗写。今天广东人仍保留以“消夜”作动词的古代用法,亦是古代正确用法,不过在中国本土非粤语区,此语已转为只作名词解。

相关

  • 壶菌门壶菌(英语:Chytridiomycota)是一类具有动孢子(英语:zoospore)的真菌。其名称来源于希腊文χυτρίδιον(chytridion),意思是“小壶”,因其产生动孢子的结构动孢子囊而得名。壶菌
  • 核分裂核裂变(德语:Kernspaltung;英语:nuclear fission),在港台称作核分裂,是指由较重的(原子序数较大的)原子,主要是指铀或钚,裂变成较轻的(原子序数较小的)原子的一种核反应或放射性衰变形式
  • 门罗主义门罗主义(英语:Monroe Doctrine)是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的一种思想观点,是一项关于美洲大陆控制权的美国外交政策。表明美国政府认为欧洲列强不应再殖民美洲,或涉足美国与墨西哥
  • 多脱氧核糖核酸病毒科姬蜂病毒属 茧蜂病毒属多去氧核糖核酸病毒科(英语:Polydnaviridae)病毒以昆虫为宿主,包含2属53种。
  • 黄斑病变黄斑部退化(英语:Macular degeneration),也被称为老年性黄斑部病变(英语: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簡寫為AMD或ARMD),会出现视力模糊(英语:blurred vision)或中央视野(英语:visua
  • 脒(Amidine)是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通式见右图,是羧酸的含氮衍生物。最简单的脒是甲脒,HC(=NH)NH2。常见的脒包括DBN、DBU和三氮脒等。低级的脒有毒。脒具碱性,可以和酸形成稳定的
  • 量子通讯量子网络(英语:quantum network),是指在多个通信节点间,利用量子密钥分发进行安全通信的网络。各节点间产生的量子密钥可以对传统的语音、图像以及数字多媒体等通信数据进行加密
  • 2004年台北世界五人制足球锦标赛2004年国际足联室内五人足球世界锦标赛决赛周为国际足联举办的第五届世界五人制足球锦标赛,于2004年11月21日至12月5日在台湾(以中华台北名义办赛)举行。本届比赛在台湾台北市
  • 吠檀多学派吠檀多(梵语:वेदान्त,转写:Védānta,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
  • 动作片动作片是娱乐电影或电视剧的一个种类,其情节多半包括一连串的动作镜头,如打斗、特技、追车或爆炸场面等等。剧情通常是正义的一方对抗邪恶的一方,而解决的方法往往是诉诸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