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菲斯托费勒斯

✍ dations ◷ 2025-07-29 10:47:56 #虚构恶魔,戏剧角色,虚构诡计者,浮士德,德国传说,魔鬼交易

梅菲斯托费勒斯(梅菲斯托菲列斯,德语:Mephistopheles,另外还有其他写法),简称梅菲斯特(Mephisto)。最初于文献上出现是在浮士德传说中作为邪灵的名字,此后在其他作品成为代表恶魔的定型角色。

根据史实人物约翰·乔治·浮士德(英语:Johann Georg Faust)而产生的浮士德传说,关于一个学者以其灵魂为赌注向恶魔打赌。梅菲斯托费勒斯这个名字与这个传说有关。

这个名字出现在16世纪晚期的浮士德廉价书(英语:Faust chapbooks)里。而在约翰·歌德所读的1725年版本中,梅菲斯特是浮士德在维滕贝格外的树林里所召唤出来穿着灰衣修士装扮的恶魔。其实,梅菲斯特这个名字在1527年出版于帕绍的《Praxis Magia Faustiana》已经出现,与拟希伯来文文本放在一起。该书是文艺复兴魔法(英语:Renaissance magic)那故意隐晦的拟希腊文或拟希伯来文形式一个很好的范例。

从该本廉价书开始,这个名字进入浮士德有关的文学作品,并被自克里斯多夫·马洛到约翰·歌德等作家所使用。在《浮士德博士悲剧》1616年的版本中,梅菲斯特的名字写法从“Mephostophiles”变成了“Mephistophilis”。

杰佛瑞.波顿.罗素推测这个名字的构成中含有希腊语的成分,例如“mē”是“不”,“phōs”是“光”,“philos”是“爱好者”,合起来就是“不是光的爱好者”,是路西法 (“光的使者”,撒旦的一个普遍称号)这个名字的讽刺性模仿。而在这个例子中,之所以从所推测的原文“mephoto-”转变成“mephist-”可能是因为与拉丁文“mephitis”(来自大地的有毒散发物,即瘴气)产生了联想。

而在梅菲斯特名字另一写法“Mephostopheles”中,“phosto-”这个部分可能是“Faust”的变体,而产生“不喜欢浮士德的”之意思。汉梅林指出这个来自希伯来文“Mephistoph”的衍生意味着“善之摧毁者”。其另一个可能性是希伯来词“mephiz”(说谎者)与“tophel”(摧毁者)的结合。而另一个可能性则是因为包含了“-ph-”被错误地当成希腊文对待的拉丁文“mephitis”,外加了希腊文最高级字尾“-ιστος”,增加了希腊文“-ωφελης”(帮助、有帮助的、有用的):“他是(靠不住的)帮忙中最糟或最肮脏的类型。”(可与疟蚊(anopheles)这个字比较。其由希腊文“α(ν)- = 不”加上“-ωφελης”而成为“没帮助,帮助的相反”之意。)

梅菲斯特在之后的浮士德作品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甚至成为作品的名称。例如1855年梅耶·拉特兹(英语:Meyer Lutz)的《Template:Link-enMephistopheles, or Faust and Marguerite》、1868年阿里格·博伊托的《Mefistofele(英语:Mefistofele)》和弗朗茨·李斯特的《梅菲斯特圆舞曲(英语:Mephisto Waltzes)》。

在《温莎的风流娘们(英语:The Merry Wives of Windsor)》的第一幕第一场第128行里,莎士比亚提及到梅菲斯特。而到了17世纪这个名字已经开始独立于浮士德传奇之外。波顿.罗素发现“这个名字是某些不确定的起源所造成的纯粹现代创造,这些起源使这个名字伴随着众多小说和不同的形式的出现而成为一个现代恶魔的精致象征。”

虽然梅菲斯特以恶魔也就是撒旦之劳工的身份出现在浮士德里,但批评者们主张他并不是寻找目标并使其堕落而是去服务和收集那些已经被罚入地狱的灵魂。法纳姆解释说:“梅菲斯特第一次出现在浮士德面前也不是以一个在地上到处去引诱偶遇者的恶魔之身份现身。他出现是因为在浮士德的魔法召唤时他感觉到浮士德的灵魂已经堕落了,而确实他也已经处于堕入地狱的危险中了。”

梅菲斯特已经由于作为恶魔而被困在他自己的地狱中。他对浮士德要将灵魂贩售给恶魔的选择提出警告:“梅菲斯特,路西法的使者,出现并在一开始时就劝告浮士德不要为了达成其目标而放弃天堂的保证。”法纳姆补充其理论:“……浮士德进入了永远属于他那一如属于梅菲斯特所拥有的地狱。”法纳德和克尔斯托维克及拉札第都认为梅菲斯特是做为被浮士德这个灵魂已被罚入地狱者所召唤出来的恶魔劳工。但是盖尔文学评论(Gale Literature Criticism)更进一步地几乎将梅菲斯特描绘成一个在浮士德表现出他成为路西法仆人的样貌时的保护者。

《浮士德博士》已经被一些评论者视为一个对基督教的扭曲。“基督教被这种形式的剧本讽刺模仿所唤起。苏珊·斯尼德指出这是一种‘圣人生活的反转’兼有‘有罪的’早期生活(神学的学生)、‘皈依’(向恶魔)、上(路西法的)教堂、(被善良天使)‘引诱’、在(邪恶天使)帮助下克服之、奇迹和快乐的景象(关于异教的海伦),以及最后进到主(路西法)之宅中。”然而,梅菲斯特却警告浮士德他对于失去上帝和天堂愉悦的悔恨。他要浮士德的灵魂,但也可能是想要从浮士德所做的错误中拯救他。“基督教对那些把它丢到一旁的人论说着地狱。但是,当浮士德向梅菲斯特宣示同意在24年的结尾放弃他的灵魂时他对梅菲斯特说:‘我认为地狱只是个寓言。’‘当然,’梅菲斯特说‘继续这么想吧,直到体验改变你的想法。’”

在《浮士德博士》里,梅菲斯特扮演着浮士德的向导。梅菲斯特不只是恶魔的发言人,也可能是一个情人的角色。在这出戏中,浮士德要求梅菲斯特给他一个妻子,而当他回来时,那个女人却只是恶魔所伪装的。根据汉米尔(Hammill)的说法,“那个梅菲斯特所带来的妻子显示了婚姻不是一个可以稳定性别的符号。这剧情……反而以在同性交际(英语:Homosociality)之交易的经济结构中的一系列艺妓来取代这个妻子。”汉米尔也解释说梅菲斯特带给浮士德一个事实上不是女人的妻子是因为他想要培养浮士德与他自己之间的性张力。这篇论文描写了这两个角色于〈如同男性友谊一样公开清楚〉这一场中彼此间的会话。该文继续解释说这会话不再被认为是属于朋友关系的乃是因为他们所谈论的女人似乎有着十足的男子气概特征。而根据其他论文,显示《浮士德博士悲剧》的作者马娄(Marlowe)是一个同性恋。欧格尔(Orgel)认为“马娄的(…)幻想物在实质上乃是同性恋的”。而在〈神话、心理学以及马娄的《浮士德博士》〉一文中,肯尼士·哥尔登则解释说梅菲斯特的角色象征浮士德由他压抑著的想法所构成的另一自我(alter ego)。

在大众文化作品里登场的梅菲斯特大多已没有原作的影子,与一般的恶魔人物无异。此外由于梅菲斯特有各种的拼法,但中文译名则基本上统一使用“梅菲斯特”,而不使用较长的“梅菲斯特费利斯”。

相关

  • 化学物质化学物质,又称化学物种,是有着固定化学成分和特定性质的一类物质。它们不能通过物理手段分成更小的组分。化学物质可以是以元素形态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离子或者合金。
  • 霍沃思沃尔特·诺曼·霍沃思爵士,FRS(英语:Sir Walter Norman Haworth,1883年3月19日-1950年3月19日),英国化学家。因在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上的研究,1937年获诺贝尔化学奖。该奖项是与瑞士
  • 黄斑病变黄斑部退化(英语:Macular degeneration),也被称为老年性黄斑部病变(英语: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簡寫為AMD或ARMD),会出现视力模糊(英语:blurred vision)或中央视野(英语:visua
  • 湖泊喷发湖底喷发,又称为湖泊喷发(英语:Limnic eruption),是一种罕见的自然灾害,是由于二氧化碳(CO2)突然从湖底喷发,造成野生动物、牲口及人类窒息而死。科学家相信山崩、火山活动、或是爆炸
  • 浑天说浑天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宇宙学说,同盖天说和宣夜说并称为“论天三家”。浑天说最早起源于战国时期,之后经过不断的发展和补充,逐渐完善。直至唐朝时亦有方炯著浑天赋驳斥宣天说
  • 高龙岛高龙岛 (高棉语:កោះរ៉ុង, 也可以写作Kaôh Rōng 或者 Kos Rong), 是柬埔寨第二大岛屿。在一些岛民的眼中,龙(Rong)是一位历史人物的名字,但在过去,龙(Rong)也含有山洞或者隧
  • 牛津学堂坐标:25°10′33″N 121°26′04″E / 25.1759356499419°N 121.434367346069°E / 25.1759356499419; 121.434367346069牛津学院(Oxford College,汉名为“理学堂大书院”),是加
  • 郭柏鹭郭柏鹭(1997年9月25日-),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因父亲将其照片上传至网易相册后被网友发现并广泛转载而出名,目前出演过多部电视剧以及广告片,是中国大陆地区的著名童星。
  • Be'lakorBe'lakor 是一支旋律死亡金属乐团,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市。团名的灵感来自于游戏中古战锤中的恶魔贝拉寇(Be'lakor)。Be'lakor于2004年组成,直到2005年才开始公开演出活动。2007
  • 永龄教育慈善基金会财团法人永龄教育慈善基金会(英语译名:Yonglin Foundation)为台湾企业家郭台铭及其第一任夫人林淑如在2000年创办的基金会,“永龄”一名即是从其父母的名字中各取“永”字与“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