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国(或祖籍国),通常指称移民的前国籍。对于移民来说,母国与祖国是相对应的。母国概念与娘家类同。《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祖国就是自己的国家。
外来民族移入所在国时,会使移民的生活方式与心态产生重大改变,此种改变为所在国文化影响来源国文化时,一般称为文化融合。
发生文化融合以后,此时移民产生对移入所在国产生归属感,一般会称所在国为“祖国”。而来源国对移民来说,便是“母国”,例如英国移民美国,则美国领土中的前英国人会将英国视为移民的母国。此时移民就文化融合的生活而融入所在国,视所在国为祖国,称为民族融合。
第一代移民如果在母国成长的话,往往对母国抱有深层感情,由于战争或贫穷或工作等原因到达陌生国度生活,在适应当地生活环境后,产生怀念对移民来源国的文化思乡情结。
在移民中的后代,对所在地产生归属与认同感,会认为所在国为祖国。而移民的前国籍,也视为文化输出的母国。
任何移民在出国之前,必然在其母国已经生活相当时间,在如此长的社会化过程所习得的身份认同,必然跟移入国教化出来的身份认同会有所差异,要期望新移民在短的时间内来认同移入社会,甚至认同移入国为其祖国,非常困难。
一般认为,惟有双管齐下,一方面扩大跨国社群连结,促进双方面的沟通与了解,让移入者的原来母国亲戚朋友多认识了解移入国,并且让新移民的家庭多了解配偶前国籍的社会文化。同时强化移入国公民认同,多做双向沟通与了解,是消弭政治认同冲突的最佳途径。
自小就离开母国以及土生土长的移民后代一般认为对母国的认同没有任何必要,即是不去认同所谓的“母国”,疏远母国,而以现存所在地的国家为生活重心,视其为祖国。某些华人甚至认为他们的母国根本就不是中国。由于华人在移民国当地人生育的下一代混血儿的血统身份已经相当模糊,大多数思想上只以现在拥有的国籍为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