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国

✍ dations ◷ 2025-07-21 01:37:21 #国家

母国(或祖籍国),通常指称移民的前国籍。对于移民来说,母国与祖国是相对应的。母国概念与娘家类同。《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祖国就是自己的国家。

外来民族移入所在国时,会使移民的生活方式与心态产生重大改变,此种改变为所在国文化影响来源国文化时,一般称为文化融合。

发生文化融合以后,此时移民产生对移入所在国产生归属感,一般会称所在国为“祖国”。而来源国对移民来说,便是“母国”,例如英国移民美国,则美国领土中的前英国人会将英国视为移民的母国。此时移民就文化融合的生活而融入所在国,视所在国为祖国,称为民族融合。

第一代移民如果在母国成长的话,往往对母国抱有深层感情,由于战争或贫穷或工作等原因到达陌生国度生活,在适应当地生活环境后,产生怀念对移民来源国的文化思乡情结。

在移民中的后代,对所在地产生归属与认同感,会认为所在国为祖国。而移民的前国籍,也视为文化输出的母国。

任何移民在出国之前,必然在其母国已经生活相当时间,在如此长的社会化过程所习得的身份认同,必然跟移入国教化出来的身份认同会有所差异,要期望新移民在短的时间内来认同移入社会,甚至认同移入国为其祖国,非常困难。

一般认为,惟有双管齐下,一方面扩大跨国社群连结,促进双方面的沟通与了解,让移入者的原来母国亲戚朋友多认识了解移入国,并且让新移民的家庭多了解配偶前国籍的社会文化。同时强化移入国公民认同,多做双向沟通与了解,是消弭政治认同冲突的最佳途径。

自小就离开母国以及土生土长的移民后代一般认为对母国的认同没有任何必要,即是不去认同所谓的“母国”,疏远母国,而以现存所在地的国家为生活重心,视其为祖国。某些华人甚至认为他们的母国根本就不是中国。由于华人在移民国当地人生育的下一代混血儿的血统身份已经相当模糊,大多数思想上只以现在拥有的国籍为祖国。

相关

  • 儿童横纹肌肉瘤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简称 RMS)是发生自胚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发生率低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占儿童实体肿瘤的15%,软组织肉瘤的50%。儿童、青年
  • 姆班扎刚果姆班扎刚果(M'banza-Kongo),旧名为圣萨尔瓦多(São Salvador),是安哥拉西北部的城市,也是扎伊尔省的首府,毗邻刚果民主共和国,是刚果王国的古都,海拔高度408米,市内有机场设施,2008年人
  • 保育保育运动也被称为自然保护运动,是一个政治,环境和社会运动。保育运动旨在保护自然资源,包括动物、真菌和植物物种以及它们的栖息地。早期保育运动,包括渔业和野生动物管理,水,土壤
  • 巴比教巴比教,也叫巴布派、巴比运动(波斯语: بابی ها Bábí há),是1844-1852年在波斯兴起的一场宗教运动,后传播到奥斯曼帝国,尤其是塞浦路斯。创立者设拉子人赛义德·阿里·穆
  • 特拉法加33艘战舰 (27艘风帆战列舰和6艘其他战舰)41艘战舰 (法国:18艘风帆战列舰和8艘其他战舰 西班牙:15艘风帆战列舰)458人阵亡1,208人受伤法国:10艘战舰被俘获、1艘战舰被毁、2,218人
  • 约翰·马瑟约翰·克伦威尔·马瑟(英语:John Cromwell Mather,1945年8月7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航天中心的高级天体物理学家。他和乔治·斯穆特因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和
  • 自转旋翼机自转旋翼机(Autogyro、Gyroplane)简称自旋翼机,是旋翼航空器的一种,介于飞机和直升机之间。自旋翼机大多以尾桨提供动力前进,用尾舵控制方向。它的旋翼没有动力装置驱动,仅依靠前
  • 加夫蛤属加夫蛤属(学名:),又名纵帘蛤属:111或厚壳蛤属,是帘蛤目帘蛤科的一个属。本属的名称在1798年由彼得·弗里德里希·罗丁(Peter Friedrich Röding)首次发布,他对约阿希姆·弗里德里希
  • 古斯塔夫·德·莫利纳里古斯塔夫·德·莫利纳里(Gustave de Molinari,1819年3月3日-1912年1月28日)是比利时裔的法国经济学家,属于自由主义的自由放任学派。在莫利纳里一生中,他和其他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
  • Mother Nature NetworkMother Nature Network (mnn.com)是个网站,提供有关可持续性,健康,生活方式,技术,金钱,食品和家庭的新闻和信息。 它由前营销主管Joel Babbit和Rolling Stones键盘手Chuck Leav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