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紫外光谱
✍ dations ◷ 2025-11-28 07:01:48 #紫外光谱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scopy,UV-Vis),又称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是以紫外线-可见光区域电磁波连续光谱作为光源照射样品,研究物质分子对光吸收的相对强度的方法。通过分子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的分析可以进行定性分析,并可依据朗伯-比尔定律进行定量分析。当光的波长减小到一定数值时,溶剂对它产生强烈的吸收,即“端吸收”,样品测试就在“端吸收”的透明界限之内。常用溶剂的透明界限如下表:成键σ电子由基态跃迁到σ*轨道。在有机化合物中,由单键构成的化合物,如饱和烃类能产生σ→σ*跃迁。引起σ→σ*跃迁所需的能量最大。因此,所产生的吸收峰出现在远紫外区,在近紫外区、可见光区内不产生吸收,故常采用饱和烃类化合物作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时的溶剂(如正己烷、正庚烷等)。R吸收带强度较弱,吸收峰在200~400nm之间。分子中未共用n电子跃迁到σ*轨道;凡含有n电子的杂原子(如N、O、S、P、X等)的饱和化合物都可发生n→σ*跃迁。由于此类跃迁比σ→σ*所需能量较小,一般相当于150~250nm的紫外光区,κ值在l00~l000 L.mol- 1.cm-1,属于中等强度吸收。K吸收带强度较大,吸收峰通常在217~280nm之间;其波长随着共轭体系的加长而向长波方向移动,吸收强度也随之加强。成键π电子由基态跃迁到π*轨道;凡含有双键或叁键(如C═C、C≡C等)的不饱和有机化合物,都能产生π→π*跃迁。π→π*跃迁所需的能量与n→σ*跃迁相近,吸收峰在200nm附近,属强吸收。B吸收带吸收峰通常在230~270nm之间;B吸收带的精细结构常用来判断芳香族化合物,但当苯环上有取代基且与苯环共轭或在极性溶剂中测定时,这些精细结构会简单化或消失。未共用n电子跃迁到π*轨道。含有杂原子的双键不饱和有机化合物能产生这种跃迁。如含有C═O、C═S、-N=O、-N=N-等杂原子的双键化合物。跃迁的能量最小,吸收峰出现在200~400nm的紫外光区,属于弱吸收。E吸收带分E1、E2带;E1带的吸收约在185nm处,E2带约在204nm处,都属强吸收。
相关
- 周产期死亡周产期死亡(PNM, Perinatal mortality)是指胎儿或是新生儿的死亡,是计算周产期死亡率的基础。周产期死亡率的标准定义较多样,特别是涉及到是否须把早期胎儿和晚期新生儿死亡纳入
- 脑膜炎脑膜炎(英语:meningitis)指发生于脑膜的急性炎症,脑膜是包裹大脑和脊髓的保护薄膜。脑膜炎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头痛和颈部僵硬。其他症状还包含精神错乱(英语:mental confusion)或
- 形意文字语言学上的形意符号(英:ideogram,亦称表意符号、形意图或表意图),是一种图形符号,只代表一定意义。它不是一种代表语言的语素或语音的文字系统。换句话说,这种文字系统并不能用于记
- 将来式将来时(future tense)又称为未来时,是一种时态,用于标示动词所描述的事件仍未发生,但预期会在将来发生(在绝对时态系统中),或者随某个其他事件之后发生而不管是在过去、现在或将来(在
- 南蝠南蝠(学名:Ia io)为蝙蝠科南蝠属的动物。分布于中国江西、广西、陕西、贵州、安徽、云南、四川、江苏、湖北等地,以及邻近印度,老挝,尼泊尔,越南和泰国北部。多见于岩洞。该物种的
- 雅典雅典(希腊语:Αθήνα,Athína,;古希腊语:.mw-parser-output .Polytonic{font-family:"SBL BibLit","SBL Greek","EB Garamond","EB Garamond 12","Foulis Greek",Cardo,"Gentiu
- 罗伯特·魏泰克罗伯特·H·魏泰克(英语:Robert Harding Whittaker, 1920年12月27日-1980年10月20日),著名的美国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他在1969年提出的魏泰克五界系统,将生物分为原核生物界、原生
- 注音第二式国语注音符号第二式,或称注音第二式、注音二式、国音二式,是中华民国在1980、90年代采用的译音系统。注音第二式属于国语罗马字拼写方案,中华民国教育部出面邀集学者进行修订,19
- 卢班戈卢班戈为安哥拉威拉省首府,位于罗安达南方750公里,距最近之大城纳米贝150公里,根据安哥拉2009年的人口普查,卢班戈有245,196人,为安哥拉第4大城市,于1975年之前则以沙达班代拉(Sá
- 污名化社会羞辱(英语:Social stigma)又称为社会耻辱、社会羞耻或社会污名,是指在社会关系中基于个体特征而对某人的否定、不认同或不满。这些状况时常包括:不公正的待遇、疏远或排挤,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