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托尔特·布莱希特

✍ dations ◷ 2025-08-14 10:25:39 #1898年出生,1956年逝世,德国剧作家,德国诗人,德国作家,男性编剧,斯大林和平奖得主,好莱坞黑名单,奥格斯堡人,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党员

欧根·贝托尔特·弗里德里希·布莱希特(德语:Eugen Bertholt Friedrich Brecht,1898年2月10日-1956年8月14日)德国戏剧家、诗人。他的剧作在世界各地上演。布莱希特创立并置换了叙事戏剧,或曰“辩证戏剧”的观念。贝尔托·布莱希特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奥格斯堡,年青时曾任剧院编剧和导演,并投身左翼工人运动。1933年后因纳粹党上台而被迫流亡欧洲大陆。1941年经苏联去美国,但战后又在美国遭到反共迫害,不得不于1947年返回欧洲,并自次年起定居东柏林。1951年因对戏剧的贡献而获国家奖金,1955年获列宁和平奖。 1956年8月14日布莱希特逝世于柏林。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于1898年2月10日出生于奥格斯堡,为其父贝托尔特·弗里德里希·布莱希特(Berthold Friedrich Brecht)与其母威廉明妮·弗里德里克·索菲·布莱希特(Wilhelmine Friederike Sophie Brecht)的长子。他的父亲贝托尔特·布莱希特是天主教徒,出身于阿赫恩黑森林地区,并从1893年开始受雇于海因德尔申造纸厂(英语:Haindl'schen Papierfabrik),并从1914年起担任员工主管。因此布莱希特一家得以迁居造纸厂的宿舍。布莱希特的母亲索菲来自新教家庭,其父约瑟夫·弗里德里希(Josef Friedrich)曾是位于上施瓦本(德语:Oberschwaben)劳斯伯格(Roßberg,今属沃尔夫埃格)的皇家符腾堡州立铁路(德语:Königlich Württembergische Staats-Eisenbahnen)员工。布莱希特的弟弟瓦尔特·布莱希特(德语:Walter Brecht)是达姆斯塔特大学(德语:Universität Darmstadt)的造纸技术教授。他们的祖父在阿赫恩拥有一家平面印刷工厂,曾祖父约翰内斯·米歇尔于1807年出生于施派尔的莱茵海姆(Rheinheim,今属菲利普斯堡)。布莱希特的祖先可追溯到17世纪左右的克里斯曼·布莱希特。

少年时代的布雷希特被父母昵称为“欧根”(施瓦本语又称Aigin,“艾勤”)。布莱希特在奥格斯堡的赤足教堂(德语:Barfüßerkirche (Augsburg))受洗并且行坚信礼。布莱希特童年时期生活在手工匠的生活圈里,他家住所的下层就住着一位锉刀工。布莱希特从小内向而害羞,体弱多病,心脏有问题,因此也得到了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小学毕业后,他在1908年至1917年之间在奥格斯堡的皇家职业高中(今Peutinger-Gymnasium)学习,书还没读完,他就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获得战时高中毕业证(德语:Notabitur)匆匆毕业。布莱希特很早就显露出文学才能,早在1913年,他就在日记中写下“我要一直写作。”同年,由他一人主创、编辑、出版的学生杂志《收获》出版。其中主要刊登布莱希特创作的爱国主义诗歌、故事及书评。他深受宗教的影响,同年他在《收获》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剧作《圣经》。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战后,布莱希特在《慕尼黑-奥斯堡晚报》(München-Augsburger Abendzeitung)发表了他的《奥格斯堡战时信札》(Augsburger Kriegsbriefe)。 虽然起先还被广泛存在的战争热情所感染,但布莱希特在学生时代便已开始明确批评称,“为祖国而牺牲是美好而荣耀的”的口号仅是为了宣传,只有笨蛋才会相信。他为此受到学校的停课处罚。幸好他的父亲位高权重,加上宗教老师的干预,他才得以继续留校学习,取代开除处罚的仅是一个口头警告。

1916年7月,他第一次在《慕尼黑-奥格斯堡晚报》上以“贝尔特·布莱希特”(Bert Brecht)署名。

1917年10月2日起,布莱希特在慕尼黑大学学习哲学、医学和文学,但不得不在1918年中止学业。虽然布莱希特从当时已成为医生的学生时代的同学那里获得了医学诊断,借口心脏问题而不能从军,他还是被派到奥格斯堡的一个储备野战医院当护理员。

1922年,布莱希特就获得了德国最高的戏剧奖项。1924年,布莱希特受邀担任徳意志剧院的导演。1928年,他改编约翰.盖伊的三便士歌剧获得极大的成功,在柏林演了一年。在1928-1930年间,布莱希特曾写作一系列引起强烈争议的教育剧。对于教育剧阶段的作品,是布莱希特最引人争议的部分。其中措施和母亲两剧被认为是宣扬共产主义。但对此罗兰巴特为文驳斥这个说法,他认为母亲一剧很明显的主题即是“母性”。措施是布莱希特一系列教育剧最有争议的一部,布莱希特即是在1933年措施演出被警察打断,而开始流亡时期。但是,在之后他发展出史诗剧场等成熟期作品之后,布莱希特晚年被问及:“如果要有一个剧本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戏剧形式,那剧本应该是什么?”布莱希特回答的就是《措施》

还未成为幕尼黑的戏剧家之前,布莱希特在一家报社《人民意志报》找到写剧评的工作。1922年布莱希特的《夜半鼓声》在慕尼黑和柏林的剧院上演,借此布莱希特获得有名的克莱斯特最佳年轻剧作家奖。布莱希特也开始稳定他的人际关系,于24岁娶了歌剧演唱家玛丽安娜。次年生了他们的第一个女儿汉娜。虽然结了婚,很少花时间陪妻子和女儿的布莱希特还是有其他的婚姻问题。1924年搬到柏林后,他认识了维也纳信仰共产主义的女演员海伦娜·魏格尔,并积极的追求海伦娜。海伦娜还为他生了一个私生子叫做施坦芬。后来布莱希特也认识了伊丽莎白·霍普特曼,并和她合作。1926年布莱希特 和玛丽安娜离婚,1929年和海伦娜结婚。

1933年国会纵火案发生后,布莱希特和他的家人逃到苏黎世,后来又到丹麦、芬兰,1941年旅行经过莫斯科、海参崴、圣·彼得罗港。直到1954年布莱希特获颁列宁和平奖。

在苏黎世的旅馆,布莱希特见到了亨利希曼、西格斯和本雅明,与他们结下友谊;在莫斯科,他观看了京剧演员梅兰芳的访问演出;在好莱坞,他跟喜剧演员卓别林成了朋友,还与当时访问美国的老舍相谈甚欢。

1956年8月14日,当布莱希特在研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时,因心脏病发而过世,被葬于柏林的多罗延公墓。

布莱希特从倡导歌剧改革入手,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叙事剧(史诗剧场)实验,特别吸收中国戏曲艺术经验,形成了独特的表演方法,并提出了间离效果理论。在20世纪上半,他与艾尔温·皮斯卡托(英语:Erwin Piscator)同为德国乃至欧洲史诗剧场(英语:epic theatre)(epic theatre)运动的领军人物。他的主要戏剧理论著作为《梅辛考夫》,代表性剧作有《勇气妈妈》、《四川好人》、《高加索灰阑记》、与《伽利略传》等。

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将叙事分为:历史、史诗、与戏剧,并定义戏剧为“对人类行动的模仿...以引发观众的怜悯与遗憾之洗涤”,亚里斯多德认为戏剧优于史诗。布莱希特所主张的史诗剧场理论反对这种美学传统,他认为剧场应该要破除虚构的现实,并且引发观众对社会现况的理性思考,以取代戏剧幻觉带来的情绪宣泄。他主张的间离(陌生化)效果便是刻意打断观众沈浸於戏剧幻觉。

布莱希特同时作为诗人也写出了大量左翼诗歌,其中的《统一战线之歌》被汉斯·艾斯勒谱写成为歌曲,至今仍是德国左翼工人运动最为著名的革命歌曲之一 。

相关

  •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德语:Romantik;法语:Romantisme;英语:Romanticism)是开始于18世纪德国的艺术、文学及文化运动,发生于1790年工业革命开始的前后。浪漫主义注重以强烈的情感作为美学经验的
  • 军种军种是国家军队的划分,通常分作陆军、海军、空军三个军种。军种可进一步细分为兵种。有的国家的军队在三军之外还有特殊的军种:
  • 长沙花鼓戏长沙花鼓戏为中国湖南东部和中部所流行的一个剧种,形成于清朝。由于当时流行的范围主要是在长沙府各地(今长沙,湘潭,株洲,益阳,娄底等地),并且以长沙话为统一的舞台语言,因此被称为长
  • 载具载具指载运工具,也称交通工具,是指使用于人或货物运输的设备。本身不产生位移的传送带或非人造的某些水面漂浮物都不能称为“载具”。为上述目的以人的意志为驱使的动物和人本
  • 有机钡化学有机钡化学是研究碳-钡键的化合物的化学分支。有机钡化合物的反应活性比有机钙和有机锶的要大,但是稳定性比它们小。金属钡和卤代烃反应,可以得到RBaX,在反应中通常会先加入碘
  • 荷兰加勒比区荷兰加勒比区(荷兰语:Caribisch Nederland)是属于荷兰本土的三个公共实体:博奈尔、圣尤斯特歇斯和萨巴的集体名称,又称BES群岛,其地名已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 3166-1国际标准注册
  • 张明觉张明觉博士(1908年10月10日-1991年6月5日),为出生于中国山西省岚县的美籍华裔生殖生物学(英语:Reproductive biology)家,专精于哺乳类繁殖的受精过程。他在人工体外受精的成就促成了
  • 瓦尔特·克里斯塔勒瓦尔特·克里斯塔勒(德语:Walter Christaller,1893年4月21日-1969年3月9日)是一名德国地理学家,专门研究城市分布规律。他于1933年创立出“中心地理论”,被视为地理学界的一个重要
  • 高斯整环高斯整环,指复数域 C {\displaystyle \mathbb {C} } 中,集合 { a + b
  • 奈杰尔·霍桑奈杰尔·霍桑爵士,CBE(1929年4月5日-2001年12月26日)英国演员,因其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BBC政治喜剧《是,大臣》及其续集《是,首相》中出演政务次官汉弗莱· 阿普比爵士闻名。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