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5刺刀

✍ dations ◷ 2025-04-12 09:01:47 #刺刀,美国冷战武器,韩战武器

M5刺刀(英语:M5 Bayonet)是一柄由美国于1953年采用的刺刀、用以取代美国.30口径M1加兰德步枪过去的其他刺刀。它的整体建于M3格斗刀以上。它使用M8A1刀鞘。

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军士兵表示在戴上手套以下,难以将安装在M1加兰德步枪以上的M1刺刀和M1905刺刀拆卸下来。作为回应,1953年,美国研制并且发配了M5加兰德刺刀。这是以M1卡宾枪所配用的M4刺刀为蓝本、但经全面重新设计的型号。M5刺刀的外观与M1加兰德原来的M1905或M1刺刀都完全不同。M5亦是美国唯一一款在横式刀格以上并无枪口安装环的刺刀,这使得它看起来更接近通常的战斗刀(英语:Combat knife)而非刺刀。

M5刺刀装有长达6.75英寸的刀身,总长度为11.5英寸。重量是11.5盎司。刀身的一侧磨成全长度的刀锋,而另一侧是磨尖3英寸的副刀锋。握把以上装有相对较大的释放按钮,以在戴手套以下从步枪以上拆卸下来。

在刺刀刀格以上的螺柱对应于M1加兰德枪管以下的导气管闭锁螺钉。锁定凹槽连接到步枪以上的刺刀座(英语:Bayonet lug)。M5仅适用于M1加兰德以上,并不可与任何其他枪械互换使用。

M5刺刀有三种不同的模式:M5、M5-1和M5A1,在步枪附着机构和一些细节处理以上彼此不同。

M5配备了方格纹理黑色模塑塑料握柄,而所有金属部件都采用了深灰色的磷化(英语:Parkerizing)表面处理。刀身以上并无标记。生产商名称或缩写和“US M5”(或其他型号)都印在横式刀格以下。朝鲜战争以后,韩国生产了众多M5系列刺刀,这些刺刀以“K”的标记代替“US”。生产商包括航空餐具、琼斯及迪金森工具、帝国刀(英语:Imperial Schrade)、尤蒂卡餐具以及Columbus Milpar & Mfg。M5A1是在1960年代生产,亦是最后为M1加兰德生产的刺刀。

M5有两款可配用的刀鞘,两款刀鞘都具有橄榄褐色玻璃钢制鞘身与钢喉。早期版本的M8刀鞘只有一个皮带环并且移除了早期的刺刀刀鞘用于连接负载设备,比如M1910背袋(英语:Haversack)的双钩。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当中生产的改进型M8A1刀鞘具有对应M1910的弯曲线钩。在鞘喉凸缘部的扁钢制部件以上标有“US M8”或“US M8A1”以及生产商的首字母。后来一部分M8刀鞘作出了追加对应M1910的钩子的修改。其后M8A1刀鞘在腹板吊架上制有经过改进的延伸护翼,为M5刺刀提供更多间隙,继而加宽了其刺刀握柄的摩擦面。这款刀鞘亦对应于战后的所有美国刺刀,包括M4、M5、M6和M7。这些刀鞘亦可用于收纳M3格斗刀。

相关

  • 古食肉目肉齿目(学名:Creodonta),又名古食肉目,是一目已灭绝的哺乳动物,生存于古新世至中新世。它们与食肉目有一个共同祖先,而且一样拥有裂肉齿。肉齿目是5500-3500万年前非洲、欧亚大陆及
  • 二甲基硫二甲基硫醚,是最简单的硫醚化合物。结构、性质与二甲基醚类似。常温下为无色挥发性液态。有着如海鲜般特殊气味物质。在自然界中,常由蛋白质的分解产生。这也是海鲜腥味的来源
  • 黑松露黑松露(法语:truffe noire,学名:Tuber melanosporum),又称佩里戈尔松露(法语:truffe du Périgord)是一种原产于欧洲南部的松露品种,也是世界上最昂贵的食用真菌之一。意大利博物学家
  • 白色大理石雕像第一门的奥古斯都像(意大利语:Augusto di Prima Porta)是一尊罗马帝国的第一位皇帝奥古斯都的白色大理石雕像,高2.04米,完成于1世纪,1863年4月20日于罗马附近郊区第一门(Prima Port
  • 副食品副食品(英语:Non-staple food)是营养学的一个分类,指主食以外的食物;其具体指涉范围因不同饮食文化对“主食”的定义而异。 一般而言,米、小麦、玉米、马铃薯等淀粉含量较多,以提供
  • 托尔索伊勒山托尔索伊勒山(德语:Torsäule),是奥地利的山峰,位于该国中部,由萨尔茨堡州负责管辖,属于上柯尼希山的一部分,距离绍伯山0.4公里,海拔高度2,588米,每年平均降雨量2,176毫米。
  • 东经九十度洋脊东经九十度洋脊是印度洋的洋脊,位于北面的安达曼群岛和南面的印度洋东南海岭之间,全长约5,000公里,平均宽度200公里,北部和南部分别在4,320万年和8,180万年形成。坐标:3°S 90°E
  • 东海水道东海水道,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西南部的一条河涌,是西江干流入海水道的一条分汊,西起杏坛镇南华村,东南流5.2千米处被江中海心沙和南沙围将水道一分为二,至莺哥
  • 韦伊诺·林纳韦伊诺·林纳(芬兰语:Väinö Linna,1920年12月20日-1992年4月21日)是芬兰作家。他出生于乌尔亚拉一个屠夫家庭,后来在坦佩雷一家工厂当过工人。他的第三部小说《无名战士》(1954年
  • 勒保勒保(满语:ᠯᡝᠪᠣᡠ,穆麟德:,1740年-1819年),字宜轩,费莫氏,满洲镶红旗人,清朝官员、工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出身监生。乾隆年间,以笔帖式任军机章京,外任陕甘总督。乾隆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