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反应

✍ dations ◷ 2025-08-29 10:40:17 #爆炸反应
遇水易燃(又称遇水致燃、遇湿易燃,有时称为“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是一种化学危害(英语:Chemical hazard),一般指某种物质能与水发生危险的化学反应。综合不同学术机构的定义,“遇水易燃”的定义为:引用错误:name属性为“Iowa”的参考文献没有在<references>标签中给出 引用错误:name属性为“UQ”的参考文献没有在<references>标签中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中的规定与此规定相同。此分级标准可见于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等的一些中国大陆学术机构。美国消防协会制订的NFPA 704(材料危害性应急标识系统)以“₩”符号(英文字母“W”加上双删除线)来标示与水有异常反应的化学品,符号置于白色区域,用以提醒操作人员在扑灭火种或处理溅出化学品时谨慎用水。在危险品标贴规定(英语:Hazchem)中,蓝底白字菱形或蓝底黑字菱形用以标示与水生成易燃气体的固体化学品。欧盟的《危险物质指令(英语:Dangerous Substances Directive (67/548/EEC))》定义了一系列用以标示危险品的警示性质标准词,当中R14、R15、R29分别用来标示遇水反应剧烈、遇水释放极易燃气体、遇水释放有毒气体的化学品。遇水易燃物应该贮存在阴凉干爽的地方,注意防水、防潮,且避免靠近火种。贮存遇水易燃固体或液体的房间要使用防水物料来建设,地板要采用液密物料,也不宜设置自动洒水系统以外的水源;如果在设有自动洒水系统的房间,危险度高的遇水易燃物必须贮存在紧密水密容器内。危险性较高(国际法规委员会第二级或第三级)的遇水易燃固体或液体不应贮存在地下室。如果要室外贮存的话,遇水易燃物需放在容器里。此外,遇水易燃物不应与其它类型的危险品(例如易燃物)或灭火方法不同的化学品一同贮存。贮存遇水易燃物的分量应最小化。处理遇水易燃物的实验人员要穿上实验袍、不露趾鞋、长袖衣物,不可穿短裤;如果遇水易燃物有相当大机会接触皮肤的话,实验人员宜穿上额外防护衣物。使用遇水易燃物时要戴上防护手套(例如丁腈橡胶实验手套),或者使用镊子,不应直接用手。不少遇水易燃物在与水反应时会生成易燃的氢气,因此可以在通风柜内使用遇水易燃物,从而避免易燃气体积聚。如果遇水易燃物引起火灾,处理人员可使用干粉灭火器或多种干燥粉末来扑救,不应使用水、潮湿物件、酸碱灭火器、泡沫灭火剂来灭火。D类灭火器用作处理遇水易燃物引起的小火种。如果遇水易燃物溅出的话,可使用专门的惰性清理物料,但实验人员不应试图自行处理大量溅出的遇水易燃物。遇水易燃物包括:

相关

  • 宿主宿主(英语:Host),也称为寄主,是指为寄生物包括寄生虫、病毒等提供生存环境的生物。最终宿主(primary host或definitive host)是指寄生物的成虫赖以寄生的物种。这类宿主通常为寄生
  • 斯涅尔定律当光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具有不同折射率的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其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斯涅尔定律(Snell's Law)来描述。斯涅尔定律是因荷兰物理学家威理博·
  • 高速气流高速气流,或称喷射气流、高空急流、极锋喷流(英语:Jet Stream),是行星尺度的大气环流。在地球上,指数条围绕地球的强而窄的高速气流带,集中在对流层顶,在中高纬西风带内或在低纬度地
  • 脑外科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神经外科,也常称作脑外科,是外科的一个
  • 缬氨酸缬氨酸(Valine)是二十种蛋白氨基酸中的其中一种。其英文名称Valine的命名是源自于缬草(Valerian),而中文名称也因此称为缬氨酸。从营养学的观点来看,缬氨酸是一种必需氨基酸。它
  • 数据数据(英语:data),是指未经过处理的原始记录。一般而言,数据缺乏组织及分类,无法明确的表达事物代表的意义,它可能是一堆杂志、一叠报纸、数种开会记录或是整本病人的病历纪录。数据
  • 机械电子机械电子学(英语:mechatronics),又称机电整合学、机电工程学,是一门利用微电子理论来控制机械装置的学科,也是一门交叉学科,它的技术基础是来自机械制造和微电子控制,并配合电脑软件
  • 电子传递链电子传递链又称呼吸链,是氧化磷酸化的一部分,位于原核生物细胞膜或者真核生物的线粒体内膜上,叶绿体在类囊体膜上所进行的进行光合磷酸化过程,高能电子在膜上一系列蛋白传送的过
  •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地质化学循环(英语:Biogeochemical Cycle,又称作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学上指的是化学元素或分子在生态系统中划分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循环的过程。这使得相关
  • 列文虎克奖章列文虎克奖章(荷兰语:Leeuwenhoekmedaille)是由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学院1877年创建的奖章,以17/18世纪微生物科学家列文虎克的名字命名。该奖章每十年颁发一次,旨在表彰对微生物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