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反文化运动

✍ dations ◷ 2025-01-23 03:12:14 #1960年代反文化运动
1960年代反文化运动(英语:1960s counterculture movement)是一种反文化反体制行为,这种现象首先发生在英国和美国,之后在19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在西方世界大规模传播。伦敦、纽约和旧金山是早期反文化活动的温床。随着美国民权运动的演进,反文化运动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并随着美国政府对越南军事干预的扩大而演变为一场革命性的运动。自1960年代以降,美国在一些社会议题上也出现了广泛的紧张态势,其中例如体现在人类性行为、妇女权利、精神药物实验、对传统权威的态度以及对美国梦的诠释。与这些争议问题有关的运动在1960年代的反文化潮流中诞生以及发展。随着这场运动的发展,许多新的文化形式、亚文化先后诞生,波希米亚主义、嬉皮士等另类文化及生活方式应运而生。这种现象在英国入侵时期尤其明显,披头士乐队和其他一些电影制作人的作品受到审查制度的限制。除了创造流行趋势的披头士乐队,其他许多的创意艺术家、作家和思想家,在许多行业和专业内部,推波助澜地定义反文化。有几个因素将1960年代反文化运动与以前的反独裁运动区分开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的“婴儿潮”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数量的潜在的对社会不满的年轻人,他们作为美国社会的潜在参与者,重新思考了美国民主主义发展的方向。战后美国国内充裕的财富也使得他们不必过于关注自身及家庭的财政状况,而这些物质必需品是他们主要生活在大萧条时期的父母所必须关心的。这个时代值得注意的是,这场运动中的一系列行为何其起因的很大一部分很快被主流社会所吸收,特别是在美国。反文化运动基本始于1963年11月肯尼迪总统被刺杀事件,它伴随着美国军事介入东南亚的终止和1973年征兵法案的终止而融入流行文化,最终结束于1974年8月尼克森辞去美国总统一职。广义上看,1960年代的反文化运动从多方面来讲作为一个社会催化剂,使那个时代产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以下人士因为参与1960年代的反文化运动而著名(民权运动人士不在此列):

相关

  • 相关不蕴涵因果相关不代表因果(英语:correlation does not imply causation)是科学和统计学经常强调的重要观念,意思是若两个事物(统计学上会用变数代表)有明显的相关时(即当一件事出现,另一件事也
  • 鸟嘌呤鸟嘌呤(英语:Guanine,又称鸟粪嘌呤,简写为G)是五种不同碱基中的其中之一,并同时存在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及核糖核酸(RNA)中。鸟嘌呤是嘌呤的一种,并与胞嘧啶(cytosine)以三个氢键相连。鸟
  • 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创伤后压力综合征(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PTSD,又称创伤后遗症)是指人在经历过情感、战争、交通事故等创伤事件后产生的精神疾病。其症状包括会出现不愉快的想法、
  • 性工作者性工作者有两重意思:狭义的性工作者是指为不特定对象提供性服务以获得报酬的人;广义的性工作者则包含在色情产业中表演性行为的人,例如女性色情片演员。人们从事性工作的原因是
  • 巴拿马市巴拿马城(西班牙语:Panamá)是中美洲国家巴拿马的首都。它位于巴拿马运河太平洋端的入口,拥有880,691人口,而都市圈更有1,272,672人口居住,而该城亦是巴拿马的政治、行政及文化中
  •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面积以下资讯是以2013年估计国家领袖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 以下资讯是以2016年估计国内生产总值(国际汇率) 以下资讯是以2016年估计人类发展指数 以下资讯是以2018年估计密
  • 乳痂乳痂(英语:Cradle cap),也称头皮乳痂、摇篮帽、婴儿或新生儿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发生于新生儿头皮上的黄色的、斑点状、油腻的鳞状硬皮疹。它通常不会发痒,也不会影响婴儿健康。乳痂
  • 启示录《启示录》(希腊语:ΑΠΟΚΑΛΥΨΙΣ ΙΩΑΝΝΟΥ;天主教《思高圣经》汉译作《若望默示录》;东正教译作《约安之启示录》;唐朝景教译作《启真经》),东正教汉译作《约安之启
  • 相互理解性相互理解性(mutual intelligibility)指语言学上的互通程度(亦称互懂程度),为某种语言的使用者在从未接触另一种语言(包括听或学习)的情况下,能通过听力或(及)阅读理解另一种语言的程度
  • 语素构词学语素构词学(英语:Morpheme-based morphology)是一种具有如下三个基本公理的构词学观点:语素构词学有两种主要的学理,一个是布鲁费尔德的,而另一个是霍克特的。对布鲁费尔德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