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电影委员会
✍ dations ◷ 2025-05-16 20:46:12 #国家电影委员会
加拿大国家电影局(英语:National Film Board of Canada,简称NFB;法语:Office national du film du Canada,简称ONF)是加拿大的国营电影制作机构,创建于1939年,现隶属于加拿大文化遗产部,总部位于魁北克省蒙特利尔。由于加拿大官方语言为英语和法语,所以NFB分为英语、法语两个分支,各自拥有独立的预算与制作体系。截至2016年,NFB共获得了12项奥斯卡奖,其中1988年为“表彰其成立50周年,以及对电影制作的各个领域提供支持”而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终身成就奖。1938年,加拿大政府邀请英国著名纪录片导演约翰·格里尔逊(英语:John Grierson)共同研讨电影制作事宜。格里尔逊建议加拿大政府建立一家国营电影制作协调机构,以更好地进行电影制作。1939年,NFB的前身——国家电影委员会(英语:National Film Commission)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成立,不久后改为现名,格里尔逊成为首任主席。二战期间,NFB制作的电影以新闻影片为主,比较知名的影片包括《加拿大前进(英语:Canada Carries On)》(Canada Carries On)系列、《世界在行动(英语:The World in Action)》(The World in Action)系列及《战争结束(英语:The War Is Over (1945 film))》(The War Is Over)。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NFB通过雇佣电影放映员的方式,在加拿大全国巡回放映电影。20世纪50年代通过的《国家电影法案》(National Film Act)保证了NFB制作的独立性。成立初期,NFB制作的电影绝大多数为英语影片,其绝大多数雇员的母语也是英语,而以加拿大另一种官方语言——法语制作的影片只有极少的一部分,法语片甚至一度被列入NFB制作的“外语片”之中。直到1947年法国制片人雅各布·波贝(英语:Jacques Bobet)(Jacques Bobet)的加入,这一局面才被打破。1956年,NFB将总部从英语区的渥太华迁往法语区的蒙特利尔。而在寂静革命期间,当时的NFB主席阿尔伯特·特鲁曼(英语:Albert Trueman)(Albert Trueman)敏锐地意识到魁北克社会发生的变化,于是聘请皮埃尔·朱诺(英语:Pierre Juneau)(Pierre Juneau)为NFB的“法语顾问”,随后由朱诺主导成立了NFB的法语制作部门,并于1964年正式组建完成。
相关
- 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Malayo-Polynesian languages)是南岛语系以下的一个分支,使用人口约有3亿8550万。在过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有时候也被当作是南岛语系的同义词。马来-波
- 性玩具情趣用品、成人玩具(sex toy,日语:性具),古称淫器、淫具,泛指帮助性愉悦或性行为所使用的器具。有些仿效类似性器官之触感。此外,具有性意味的一些摆设或小玩具等也是广义的成人玩
- 弱力弱相互作用(又称弱力或弱核力)是自然的四种基本力中的一种,其余三种为强核力、电磁力及万有引力。亚原子粒子的放射性衰变就是由它引起的,恒星中一种叫氢聚变的过程也是由它启动
- 利萨如轨道在航天动力学中,利萨如轨道(Lissajous orbit)是一种类周期性振动轨道,限制性三体系统中有5个平衡点(拉格朗日点),利萨如轨道是围绕与两个主体在同一直线上的L1和L2点运行的轨道。李
- 丹尼斯·苏利文丹尼斯·帕内尔·苏利文(英语:Dennis Parnell Sullivan,1941年2月12日-),美国数学家。 他在拓扑学(代数拓扑及几何拓扑)以及动力系统理论方面的研究颇有建树。他是纽约市立大学研究
- 马及比县马及比县或马吉比县(英文:Margibi County)是利比里亚15县之一,首府卡卡塔。其下有四个区,全县土地面积约2,616平方千米(1,010平方英里)。 2008年人口普查显示当地有199,689人,是利比
- 铀玻璃铀玻璃是含有铀元素的玻璃,一般以二氧化铀的形式在玻璃熔融前加入着色。添加铀的重量比例通常从痕量到约2%,但在20世纪初期也有铀含量高达25%的铀玻璃被制成。铀玻璃曾被制成餐
- 尼泊尔大会党尼泊尔大会党(尼泊尔语:नेपाली काँग्रेस)是一个成立于1947年的尼泊尔政党。2008年7月21日,尼泊尔大会党候选人拉姆·亚达夫获得2008年尼泊尔总统选举的胜利,出任尼
- 阵风阵风 是自然界的流体力学现象,指空气流动,风速时急时缓,一阵阵子。强力的阵风,使人防不胜防,可达时速百数公里,令建筑物、货柜、飞机、竹棚架等造成严重破坏及人命伤亡。
- 杨炽昌杨炽昌(1908年-1994年)是台湾日治时期著名诗人,笔名:水荫萍、南润。台南市人。杨炽昌9岁进入台南第二公学校(现在的“立人国小”),读了5年公学校后,考入台南二中与日本人共学,毕业后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