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地质历史

✍ dations ◷ 2025-09-15 11:39:06 #氧气地质历史

光合作用发生之前,地球大气中没有氧气。35亿年前,原核生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但氧气氧化了裸露的金属。氧化铁在海底沉积,形成条状铁层。大氧化事件开始5000万年后,大气层中才开始积累氧气。由于此时植物还没有诞生,前寒武纪产氧速率较慢,浓度不到今天的10%。此时氧气浓度波动较大,19亿年前,大气层可能不存在氧气。此时氧气浓度对生命影响较小。寒武纪以后多细胞生物大量繁殖,氧气浓度波动才会使生物大量灭绝。

氧气浓度上升,生命演化逐渐复杂,因为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的物质利用率更高。寒武纪以来,大气层氧气浓度在15%到35%之间波动。氧气浓度于3亿年前石炭纪时达到峰值,此时大气氧含量约为35%。氧浓度高的大气使节肢动物体型庞大。虽然人类燃烧化石燃料等活动对二氧化碳大气含量影响显著,但对于氧气的影响微乎其微。

大氧化事件中,大气氧含量猛增,许多厌氧生物因此死亡。氧气浓度变化会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是阿瓦隆大爆发(英语:Avalon explosion)和寒武纪大爆发可能的原因。氧气浓度也会影响动物体型大小和生物多样性。数据显示,大氧化事件后不久,生物数量猛增100倍。氧气浓度也会影响生物体型。石炭纪时期大气氧含量约为35%,节肢动物体型庞大,而石炭纪之后昆虫体型逐渐变小。

一种观点认为,氧浓度上升会加快生物进化的速率。最后一次雪球地球结束时,大气氧含量增加,开始出现多细胞生命。但是这种关联并不明显,理论也遭到质疑。氧浓度较低时,生物尚未进化到可以固氮的阶段,可利用的含氮有机物较少,存在周期性的“氮危机”,海洋可能不适合生物生存。氧气浓度上升只是生物进化的前提之一。氧浓度上升后,动物立即出现,并保存在化石记录中。此外,类似于大气缺氧,海洋缺氮等不适于宏观生命生存的条件,在寒武纪早期和白垩纪晚期时常出现,但是对多细胞生物没有明显的影响。这可能表明在寒武纪以前,海洋沉积物反映大气和地壳的化学组成的方式与现在不同,因为那时没有浮游生物进行物质循环。

富氧大气能更快的风化岩石,促进铁、磷等元素的循环,对物种的新陈代谢、生长繁殖起重要作用。

相关

  • 云南大学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东陆校区)云南大学(Yunnan University),简称云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所文脉深远,历史悠久,影响力高的综合性大学。云南大学是中国西部建立最早的综合性大
  • 煤烟煤烟(Soot,又称煙灰)是一种因碳氢化合物燃烧不完全而产生之成分不纯的碳粒子,泛指包括煤、石油焦等燃料在燃烧之后所残余的物质。煤烟被认为是全球暖化的第二主要成因。
  • 印度电影列表本列表为印度出品的电影资讯。
  • 人工诱变人工诱变是利用物理因素(X射线、紫外线等)或化学因素(亚硝酸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引起生物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异,以创造新类型。
  • 刘兰芳刘兰芳(1944年1月11日-),辽宁辽阳人,满族,中国评书表演艺术家,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刘14岁开始学习西河大鼓,次年加入鞍山市曲艺团,1972年开始在电台中播报评书,1
  • 贝尔塔·冯·苏特纳贝尔塔·冯·苏特纳(Bertha von Suttner,全名Bertha Sophie Felicitas Freifrau von Suttner,1843年6月9日-1914年6月21日),生于布拉格,逝世于维也纳,是一位奥地利小说家,激进的和平
  • 磷酸铵磷酸铵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NH4)3PO4。它还存在两种酸式盐——磷酸氢二铵和磷酸二氢铵。由于磷酸铵同时提供磷及氮,因此三种磷酸铵皆被用作肥料。和其它铵盐一样,磷酸铵
  • 维也纳德比维也纳德比(Wien derby)是指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两支球队奥地利维也纳和维也纳快速之间的同城德比大战。两家球队赢得的荣誉比奥地利其他任何球队获得的都多,在奥地利全国都有很多
  • 苏-9拦截机苏霍伊Su-9 战斗机,北约代号“装配匠-B”(Fitter-B)/“捕鱼笼”(Fishpot),是苏联研发的单引擎全天候战斗机,曾配发于苏联国土防空军。Su-9由苏联中央空气动力学研究于朝鲜战争时期
  • 东京都道·埼玉县道25号饭田桥石神井新座线东京都道·埼玉县道25号饭田桥石神井新座线(日语:東京都道・埼玉県道25号飯田橋石神井新座線/とうきょうとどう・さいたまけんどう25ごう いいだばししゃくじいにいざせん)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