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佐尔格·阿拉维(波斯语:بزرگ علوی,Bozorg Alavi,1904年2月2日—1997年2月18日)全名赛义德·穆吉塔巴·阿伽博佐尔格·阿拉维(سید مجتبی آقابزرگ علوی),是伊朗著名的左翼文学家,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伊朗人民党的创始人之一。他与萨迪克·希达亚特(英语:Sadegh Hedayat)、萨迪克·丘巴克(英语:Sadeq Chubak)一同被认为是现代伊朗小说之父。
博佐尔格·阿拉维1904年2月2日出生于德黑兰,家中子女共六人,他排行老三,其家庭为波斯立宪革命拥护者,其父赛义德·阿布勒哈桑·阿拉维(سید ابوالحسن علوی)是政治活动家,曾在柏林出版宣传革命思想的《卡维》杂志(英语:Kaveh (magazine)),于1927年因商业失败在柏林自杀。其祖父赛义德·穆罕默德·萨拉夫(سید محمد صراف)为富有的银行家及商人,与其子赛义德·阿布勒哈桑·阿拉维一道曾是第一届波斯国会(波斯语:مجلس شورای ملی)的代表,为立宪革命的参与者。而其兄亦是伊朗第一批共产主义者。博佐尔格·阿拉维名字中的“阿伽博佐尔格”(آقابزرگ)意为“大先生”、“伟大的先生”得自其曾祖父阿伽·赛义德·穆吉塔巴·伽纳德(Agha Seyyed Mojtaba Ghannad),他是一名糖业商人。
博佐尔格·阿拉维于1922年同其兄穆尔塔扎·阿拉维(波斯语:مرتضی علوی)一同前往德国留学,留学期间,他将一些德语文学作品翻译成了波斯语。1927年,其父因为商业上的大失败而自杀,其后一年他从慕尼黑大学毕业,返回伊朗。返回伊朗后,先后在设拉子和德黑兰担任德语教师。在德黑兰,他结识了萨迪克·希达亚特(英语:Sadegh Hedayat),并与其共同组建了“四人文学组”。从此他与希达亚特成为了密友。1934年,他与其他几位同志一道出版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世界》杂志(英语:Donya (magazine))。
1937年,阿拉维等人因进行共产主义活动而被礼萨汗政府逮捕,同一起入狱的人被称为“53人组织(英语:The Fifty-Three)”。他被判七年徒刑,但四年后的1941年因同盟国控制伊朗后的大赦而出狱。后来,他将狱中的经历写成了作品《53个人》(波斯语:پنجاه و سه نفر (کتاب))(Panjāh-o seh nafar)及《狱中书简》(ورقپارههای زندان,Varaq-pāreh-hā-ye zendān,一译《狱中札记》)二书。
出狱后,他们与在狱中结识的另外一些共产主义者共同建立了伊朗人民党,阿拉维是党中央委员会成员。同时,他也担任数份杂志的主编。1951年,阿拉维发表了他最著名的小说作品《她的双眸(波斯语:چشمهایش)》(Chešmhāyesh,一译《她的眼睛》),描写了一个年轻贵妇与一名革命艺术家马坎(ماکان)的风流韵事。
1952年他到奥地利旅行,同时前往布拉格参加文学节,期间爆发1953年伊朗政变,首相摩萨台被推翻,作为革命者的阿拉维不得不滞留国外,后定居在东德。旅居德国期间,他任洪堡大学波斯语言文学教授。旅德期间,他用德语写了不少关于伊朗和波斯文学的书,向德国、欧洲介绍伊朗。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巴列维王朝被推翻,阿拉维时隔二十五年重新短暂地回到伊朗,受到了伊朗作协(波斯语:کانون نویسندگان ایران)的热情欢迎。其后1980年及1993年他虽然两次短暂返回伊朗,但仍然定居在柏林。在旅居德国期间,他发表了最后两本小说《白蚁》(موریانه,Muriyānayehhā,1989年)及《叙述》(روایت,Ravāyat,1998年)。他于1997年2月18日因心脏病逝世并葬于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