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台风马鞍 (2011年)

✍ dations ◷ 2025-10-30 06:32:32 #超强台风马鞍 (2011年)

超强台风马鞍(英语:Typhoon Ma-on),在菲律宾被称为台风伊能,是个规模庞大且风力强劲的台风,在2011年7月影响日本南部。它是2011年太平洋台风季的第六个获得命名的风暴和第二个台风。马鞍的前身起源于7月9日一个位于威克岛附近的低气压区,随着它向西移动并逐渐发展(英语:Tropical cyclogenesis)。到7月11日,其组织已经有足够改善,可以被宣布成为热带低压,然而气旋的环流仍然广阔。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马鞍逐渐增强,并在7月14日达到台风的标准。有利的环境条件使其进一步增强,风暴最终在7月16日达到最高十分钟持续风速每小时175公里/小时。在亚热带高压脊减弱后,台风转向北方,并经历一系列导致其减弱的眼墙置换循环。7月19日,马鞍吹袭四国,然后转向东南方并返回海面。随着马鞍受强烈的风切变影响,继续缓慢地减弱。该系统最终在7月24日转变成温带气旋,日本气象厅在一周后于堪察加半岛附近最后一次标注该系统。

最初,马鞍对马里亚纳群岛构成轻微威胁并促使当局发布热带风暴警告。然而,该系统在该区较远处掠过,仅产生零星降水。在日本,数百人从泥石流多发地区撤离。风暴产生的暴雨估计超过1,200毫米,引发大范围具破坏性的水灾。马鞍造成五人死亡,损失达到39亿日圆(5000万美元,2011年)。

马鞍起源于7月9日一个在威克岛附近蜿蜒的对流区域。扰动逐渐巩固并发展成低层环流。基于低风切变和大致有利的环境条件,热带气旋预报模型(英语:Tropical cyclone forecast model)预计该系统将发展(英语:Tropical cyclogenesis)成热带气旋。7月11日早上,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TCFA)。数小时后,日本气象厅(JMA)报告指,一热带低压在威克岛和北马里亚纳群岛之间的中途海域形成。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紧随其后,并开始发布有关第八W号热带低压的公告。

受北面的高压脊影响,该低气压向西移动。其环流最初是广阔且不甚明确,受干空气影响,对流变得杂乱无章。由于大致有利的条件,该低气压得以增强,日本气象厅在7月12日上午6时将该低气压升格为热带风暴马鞍。雷暴逐渐集中在中心附近,然而北面和西面的外流受到限制。马鞍以比气候学速率慢的速度增强,不过在7月13日早上出现一明显的眼状特征。当天凌晨0时,日本气象厅将马鞍升格为强热带风暴,24小时后风暴在北马里亚纳群岛东北方增强为台风。当时,它位于硫磺岛东南方约970公里处。卫星影像上出现一明显的粗糙风眼,在高空形成反气旋后,它的流出变得更加清晰。

到7月15日,超强台风马鞍的风眼变得清晰,其南部外围的对流最强。它继续增强,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估计1分钟的持续风速为每小时220公里。7月15日晚上,由于风切变较强,马鞍略有减弱,导致其眼墙在西北象限破裂。在眼墙置换循环开始后的翌日再次增强。在7月16日上午6时,日本气象厅估计10分钟最高持续风速为每小时175公里,当时台风位于冲绳岛东南方约1,185公里处。大约在那个时候,由于亚热带高压脊减弱,马鞍开始向西北移动,并短暂进入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PAGASA)的责任区域;该机构给予当地名称伊能(Ineng)。

7月17日晚上,尽管北象限的流出和对流有所改善,但马鞍经历另一个眼墙置换循环并减弱。台风庞大的尺寸使其无法再次增强——烈风从中心向东延伸370公里。此外,干空气的入侵使西部外围的雷暴有所减弱。到7月18日,马鞍到达高压脊的西部,开始向北朝日本移动。翌日,它转向东北移动,在日本近海与海岸线平行移动。7月19日下午2时左右,马鞍以台风的最低标准登陆四国。台风转向东移并减弱为强热带风暴,然后在7月20日早上穿越纪伊半岛南端。离开该国后,马鞍转向东南方。增强的风切变使对流向东切离,但预计风暴会稍微重新增强。然而,在风暴失去大部分对流后,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7月21日将马鞍降格为热带低压。环流变得不甚明确,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7月22日停止发布公告,指出该系统正在消散。然而,日本气象厅认为马鞍维持强热带风暴标准直到7月23日,此时风暴已转向东北。风暴在7月24日于千岛群岛附近转变成温带气旋,之后又持续七天,然后在堪察加半岛以东消散。

在马鞍达到热带风暴标准后,关岛巴里加达(英语:Barrigada, Guam#Tiyan (Former NAS Agana))的国家气象局办公室针对阿格里汉岛、帕甘岛及阿拉木根岛(英语:Alamagan)发布热带风暴观察预警。马鞍成为台风后预警升级为热带风暴警告,警告在风暴从北方经过该群岛后取消。台风在关岛产生大浪 ,其外围云带亦产生阵风和降水。

台风带来的大浪在东海掀翻一艘船,六名乘客获救。风暴带来的水分向西延伸至台湾,据报导降水量超过600毫米。强降水引发水灾及泥石流阻塞道路,居民被迫疏散。

在日本,预计台风将吹袭受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影响的地区。官员准备安装一个盖子以防止雨水受污染。但最终雨水还是受污染,马鞍的经过产生2000吨放射性水。在风暴吹袭日本之前,宫崎县都城市的官员建议约900人从易发生泥石流的地区疏散。至少有300个航班因风暴影响而取消。台风还导致该国铁路系统延误。新日石在风暴期间停止运输石油。当马鞍横越日本时,它产生时速108公里的风速,以及高达1,200毫米的强降水。高知县马路村的24小时降水量达到860毫米,创下24小时降水量记录,超过7月的平均降水量265.5毫米。大雨淹没该区的房屋和道路。暴雨导致多条高速公路封闭,静冈县一条道路遭堵塞,使96名登山者滞留。强风使四国岛约11,000人断电。风雨交加,破坏拥有385年历史的京都二条城。台风造成60人受伤,另有5人丧生。其中一宗是一名男子在风暴中检查他的船只时溺水身亡。损失估计为39亿日圆(5000万美元,2011年)。

马鞍走后,日本各地的气温下降,导致因中暑而死亡的人数显着减少。在整个7月,因中暑而死亡的人数比2010年7月减少70%。

相关

  • 格哈德·多马克格哈德·多马克(Gerhard Johannes Paul Domagk,1895年10月30日-1964年4月24日)是一位德国病理学家与细菌学家。出生于德国勃兰登堡邦。多马克由于发现了能有效对抗细菌感染的药
  • 世界体系理论Portal:政治世界体系理论是一套由萨米尔·阿明、Giovanni Arrighi、Andre Gunder Frank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等人创建的一套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及社会理论。世界体系
  • 鲣鸟目Pseudosulidae鲣鸟科(学名:Sulidae)是鸟纲鲣鸟目中的一个科,包括三属。体长约65-85厘米的大型海鸟。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在海洋上空飞行寻找鱼群和鱿鱼。发现鱼
  • 克尔白克尔白或称卡巴天房、天房等(阿拉伯语:الكعبة‎,罗马化:al-Kaʿbah),是一座立方体的建筑物,意即“立方体”,位于伊斯兰教圣城麦加的禁寺内。相传是第一个人类阿丹(亚当)兴建的,并
  • 里弗赛德县里弗赛德县(英语:Riverside County)或称河滨县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一个县,东邻亚利桑那州。面积18,915平方公里,根据美国2010年人口普查数字,共有人口2,189,641人。县治为河
  • 合川区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市合川县及其后改设的合川市、合川区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分别列表如下。国务院1992年8月4日批准撤县设立县级市。2006年10月22日,撤县级市设立为重庆市的市辖区。1980年7
  • 涅瓦河之战涅瓦河之战(俄语:Невская битва)是1240年7月15日在涅瓦河边,诺夫哥罗德共和国、卡累利阿与瑞典、挪威和芬兰之间的一场为争夺涅瓦河河口和旧拉多加的战争,在亚历山大
  • 徐岳生徐岳生(1884年-?),字蔚方,江苏省苏州府常熟县赵市圩港姜巷人,宣统二年进士。
  • HTV-X货运飞船新型空间站补给机(日语:新型宇宙ステーション補給機),又称“HTV-X货运飞船”,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正在设计和研发中的一型无人货运飞船。计划将用于取代其前身“HTV货运飞船”,向国际空间站定期补给必要的维持物资以及器材。
  • 尹元衡尹元衡(윤원형,1509年-1565年),朝鲜王朝政治人物,字彦平(언평),本贯坡平尹氏,父亲为尹之任,母亲李氏为李德崇之女。他是文定王后的弟弟,是小尹派的代表人物。尹元衡是尹之任的第五子。尹元衡于1528年小科及第,为承候官,朝鲜中宗在位时,尹元衡的小尹派支持文定王后之子庆原大君,与支持章敬王后所生的世子李峼、以尹任为首的大尹派对立。中宗死后,世子即位,是为仁宗,但不到一年就去世,由其异母弟庆原大君继位,是为明宗,此时发生乙巳士祸,尹元衡等人立大功,被封推诚协翼定难卫社功臣、瑞原君,因明宗年幼故由文定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