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言巧语(doublespeak)是一种故意扭转或隐藏原意的修辞法,常为政治组织、军队、企业或公关宣传领域使用,有时候可以视为一种委婉或政治正确的表达方式,但在用于政治组织、军队或企业的场合,现代通常称为“双言巧语”。
其出现历史极度悠久几乎与人类文字史同等,孔子于公元前480年左右编纂《春秋》就出现春秋笔法微言大义的作法,可以视为双言巧语典型,到了宋朝宋欧阳修组织编修的《新唐书》、《新五代史》全篇大量运用春秋笔法。
双言巧语在1950年代开始出现于美国,许多人误认为双言巧语这个词出于乔治·奥威尔的反乌托邦小说《一九八四》,但双言巧语从未出现在该小说中。虽然如此,奥威尔倒是在小说中使用了形容政府试图颠倒是非的“新语”(Newspeak)、“旧语”(Oldspeak)及双重思考(Doublethink)等几个词,当《一九八四》风行之后,在英文名词后加上speak(例如Irakspeak)一时开始流行,而在社会语言的演进过程中产生了“双言巧语”这个用法。依照奥威尔式辞书学的定义,就如同“新说法”的反义B词汇一样,双言巧语的目的是蓄意为政治用途创造新的字汇,这不但具有政治的意图,同时也试图影响字汇使用者的态度。
双言巧语常见于政治和外交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