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德山

✍ dations ◷ 2025-10-29 09:10:05 #博尔德山

博尔德山(英语:Boulder Mountain),又名布卢贝尔山(Bluebell Knoll)或博尔德峰(Boulder Top),是美国犹他州的一座山峰,位于犹他州中南部的韦恩县和加菲尔德县,占阿奎里厄斯高原(英语:Aquarius Plateau)一半面积。这座山峰地处卡皮特尔沙岩国家公园西部,顶部有面积达50,000英亩(200平方公里)的森林和草地。山顶近乎平坦,面积约70平方英里。博尔德山也是北美最高的被森林覆盖的高原,是迪克西国家森林的一部分。

犹他州12号公路(英语:Utah State Route 12)自托里途径博尔德至埃斯卡兰特穿过博尔德山的东侧。在短暂的无雪期间(通常仅有7月至9月的这段时间),游客可通过未铺装的小径和吉普车小径到达山顶。这些吉普车小径最初是作为埃斯卡兰特和博尔德之间的货车通行路线而修建。当俄亥俄钻井公司在1920年修建至Wagon Box Mesa的道路时,这一小径升格为公路。山上有一条名为地狱脊梁路(英语:Hell's Backbone Road)的著名道路。这条道路分岔自12号公路,最后到达埃斯卡兰特,是一条全长38英里的环形路。

博尔德山经常被犹他人视为钓鱼爱好者的天堂。这一地区的钓鱼史开始于1950年代,当时开始有鱼苗(英语:juvenile fish)被放流在山上的湖泊和溪流中。1971年,曾在这里捕获过重达7磅(8盎司)的溪红点鲑,创出犹他州记录。溪红点鲑是博尔德山上主要的放流鱼种。科罗拉多河割喉鳟(英语:Colorado River cutthroat trout)则是这一地区主要的原生鱼类。2014年,一个由钓鱼爱好者和当地居民组成的委员会成立,决定今后的博尔德山渔业管理。这个委员会帮助犹他野生资源部解决博尔德山高山湖泊过多的溪红点鲑问题。讨论结果决定管理35%的湖泊以捕捞溪红点鲑,并将山上的湖泊划分为10个不同的区域,包括北溪、北坡、南坡、东坡、西坡、博尔德山顶、格里芬山顶和埃斯卡兰特山。

博尔德山委陵菜(英语:Potentilla angelliae)(Potentilla angelliae)是博尔德山的珍贵特有种之一。这种植物在1987年被发现,仅分布在博尔德山地区。

苏格兰梦幻流行乐队极地双子星的第五张专辑《布卢贝尔山(英语:Blue Bell Knoll)》以博尔德山命名。

维基共享资源上有关博尔德山的多媒体资源

相关

  • 杀菌杀菌(Sterilization),又称作灭菌,与消毒(disinfection)近似,但更追求移除或消灭物体表面、液体、药物、培养介质上的任何形式微生物及传播性病原体(如真菌、细菌、病毒、芽孢等)。适
  • 陈和生陈和生(1946年8月-),祖籍福建福州,出生于湖北武汉,中国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前所长。陈和生于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原子核物理专业。此后曾在武汉
  • 43· motile cilium味觉感受器,类型2,成员43,TAS2R43 是一个人类基因组中TAS2R43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苦味味觉感受器的一员。
  • 民生必需品民生必需品指满足人类基本生活需求的商品,其范围主要涉及衣、食、住、行。拥有或可以利用民生必需品,作为一个人的基本生存才可以得到保障。民生必需品可以分几类:
  • 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研究所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研究所(Ludwig von Mises Institute)是一所位于美国阿拉巴马州欧本市的自由意志主义研究所,研究的领域包括了经济学、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米塞斯研究所是
  • 卡尔·劳瑞森卡尔·劳瑞森(丹麦语:)(1879年4月4日 – 1940年4月18日)是一名丹麦男演员。他一生总共出演了91部电影。他去世后被葬于腓特烈斯贝的索尔比约公园公墓(英语:Solbjerg Park Cemeter
  • 神奇宝贝剧场版:比克提尼与黑英雄 捷克罗姆/白英雄 雷希拉姆</noinclude>《比克提尼与黑英雄 捷克罗姆/白英雄 雷希拉姆》,是神奇宝贝动画的第十四部电影版(两部共并)、同时也是超级愿望系列的第一部电影版。本作以“理想与真实,黑.白的
  • 科内利斯·约翰内斯·范豪滕科内利斯·约翰内斯·范豪滕(荷兰语:Cornelis Johannes van Houten,1920年2月18日-2002年8月24日)是一位荷兰天文学家,有时候也被称为凯斯·范豪滕(Kees van Houten) 。范豪滕生于荷
  • 米夏埃尔·桑德林米夏埃尔·桑德林(德语:Michael Sanderling,1967年2月21日出生),德国指挥家、大提琴家。米夏埃尔·桑德林出生于柏林,是低音提琴家芭芭拉·瓦格纳和指挥家库尔特·桑德林的儿子。
  • 2003年飓风马蒂飓风马蒂(英语:Hurricane Marty)于9月18日形成,是2003年太平洋飓风季第13场热带风暴和第四场飓风,也是该季最致命的热带气旋。风暴总体保持向西北方向移动,虽然外界环境只略趋有利,但气旋依然稳步增强,最终在达到二级飓风强度后先后登陆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和墨西哥本土。飓风激起强烈风暴潮并引发重大洪灾,造成价值一亿美元(2003年美元)的破坏,其中又以下加利福尼亚半岛灾情最为严重,该国还有12人丧生。马蒂吹袭的许多地区在一个月前受到飓风伊格纳西奥袭击,令局面雪上加霜。9月10日,一股东风波从中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