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

✍ dations ◷ 2025-08-19 09:41:42 #1896年出生,1945年逝世,郁达夫,郁达夫家族,中华民国作家,中华民国诗人,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国立中山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教授,武汉大学教授,杭州高级中学校友

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名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近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郁达夫,本名郁文,出生于浙江省富阳县满州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三岁丧父,七岁入私塾。九岁便能赋诗。曾先后就读于富阳县立高等小学、之江大学预科(因为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杭府中学(与徐志摩、厉麟似是同班挚友)。1913年随兄长郁华赴日本留学,初入旧制第八高等学校(名古屋大学前身之一),1919年11月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至1922年毕业回国。

他虽然修读的是经济,但文学活动不绝,在留学期间阅读了不少外国小说,以俄国、德国小说居多。1921年,与同为留日学生的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郑伯奇组织文学团体“创造社”。同年开始写作小说。该年10月15日,首部短篇小说集《沉沦》出版,内容畅述留学日本时迷恋日本女人的故事,故事也刻画了主角因孤独、性压抑及对中国的矛盾情结所产生的复杂心理结构,轰动国内文坛。

郁达夫与鲁迅和郭沫若均私交甚笃,虽然鲁郭二人文人相轻。

1922年回国后,先在安庆法政专校教英语,翌年辞职。

1923年,任北京大学讲师,讲授统计学。1924年,转赴国立武昌师范大学任教,也只任职一年。

1925年起编辑《洪水》杂志。1926年与郭沫若一同任教于广州中山大学文学院,年底辞职。

1926年12月24日到上海,主持创造社出版部工作。

1930年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为创始会员,但不久即退出。同年任安徽大学(现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仅任教四个月。

1933年由上海移居杭州。1934年任浙江省政府参议。

1935年,担任《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之主编。

1936年应老朋友、福建省主席陈仪之邀,任福建省政府参议兼公报室主任。同年11月13日赴日本访问。12月17日离日回国途中,访问台湾,会见杨云萍、黄得时等文化界人士。

抗战初期,郁达夫曾担任《福建民报》副刊主编。1938年携眷至武汉,任政治部设计委员、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曾赴徐州劳军,在各前线参访。同年底,又携眷前往南洋,宣传抗战。

1938年12月,郁达夫抵新加坡,任《星洲日报》文艺副刊《晨星》、《星洲晚报》文艺副刊《繁星》和《星光画报》文艺版的主编。郁达夫热心文化艺术事业,曾和当时旅居新加坡的画家徐悲鸿、刘海粟,音乐家任光经常来往。

郁达夫在星洲日报前后三年,共发表400多篇抗日政论,后经台湾学者秦贤次整理为《郁达夫南洋随笔》、《郁达夫抗战文录》二书(台北:洪范书店,1978)。

1940年郁达夫成为新加坡南洋学会创建人之一。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任“星华文化界战时工作团”团长和华侨抗敌动员委员会执行委员,组织“星洲华侨义勇军”抗日。新加坡失守后,郁达夫避难至苏门答腊。

1942年6月初郁达夫流亡至苏门答腊西部市镇巴爷公务,化名赵廉,居于当地华侨蔡承达的房屋,并在当地人协助之下开设酒厂维生。

附近地区的日本宪兵队得悉赵廉是当地唯一懂日语的华侨,希望他当翻译。郁达夫不收日军薪金,但当时其自愿充当日军翻译一事仍然引起当地人的许多误解和不满,但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保护和营救了不少印尼人和华侨。

1945年,日军已发现他的真正身份。日本投降后不久的某个晚上,郁达夫突然神秘失踪,其失踪原因至今仍然是一个谜,怀疑他被日本宪兵杀人灭口或被当地抗日民众作为汉奸秘密惩办的说法都有。虽然有日本学者铃木正夫经过研究得出了郁达夫是被日本宪兵下令杀害的结论(写成专书《苏门答腊的郁达夫》),但由于铃木拒绝公布据说私下承认参与此事之日本宪兵的具体个人资料,所以学术界还并不能把这种说法当成定论。。郁达夫享年五十岁。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郁达夫为革命烈士。1983年6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革命烈士证书。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郁达夫为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之一。

郁达夫的创作受日本文学影响颇深。相应地,日本评论者也对他的作品高度关注。大江健三郎认为郁达夫是“亚洲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

郁达夫的小说带有强烈浪漫主义色彩。

《沉沦》是郁达夫早期的短篇小说,亦是他最有名的作品,当初出版时震撼了当时的文坛。他讲述了一个日本留学生的性苦闷以及对国家懦弱的悲哀。该小说以郁达夫自身为蓝本,带有日本私小说风格。

著名小说:

郁达夫亦写游记、散文、政论、文学评论等,其中以游记与写景散文最为著名。

著名游记:

郁达夫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位在世时就已出版日记的作家,作品包括:

毕华流的校园小说有一角色以此人命名。

郁达夫自1910年起便作旧体诗,亦颇有声名。与王映霞失和后,将事情经过写成组诗《毁家诗记》,有诗十九首、词一阙。

台湾作家刘心皇编有《郁达夫诗词汇编全集》(台北:台湾商务,1982)。

郁达夫精通英、德、日三种外语,故亦有不少翻译作品。

郁达夫有三次婚姻,育有十一个孩子。

1917年8月28日,奉母命与孙荃订婚。孙荃(1897年10月16日—1978年3月29日),原名孙兰坡,小字潜媞,浙江富阳人。大约在1917年10月16日之后,改名孙荃,字兰坡。郁达夫有七言绝句题为《为某改字曰兰坡名曰荃》。订婚之后郁达夫前往日本留学。1920年正式结婚。生有两子两女:龙儿(长子,早夭)、黎民(原名洁民,小名文儿,长女,1925年—)、天民(次子,已逝)、正民(次女,已逝)。

1927年1月14日,他认识杭州人王映霞。王映霞(1908年1月25日—2000年2月5日),本姓金,小名金锁,学名金宝琴,大约在13岁时过继给外祖父做孙女,改名王旭,号映霞,后来以映霞为名。6月5日,郁王两人订婚,孙荃和郁达夫分居。大约在翌年的3月中旬,郁王两人在上海结婚。育有四子一女:飞(小名阳春,1928年-)、静子(早夭,1929年11月-1931年?)、云(小名殿春,1931年3月17日-)、亮(小名耀春,早夭,1933年5月-1934年?)、荀(小名建春,1936年9月?-)。

1938年7月4日,王映霞出走,郁达夫找到情书三封,证明她早已和浙江省官员许绍棣私通。翌年两人正式离婚。郁达夫在《毁家诗纪》详细记载了此事。

郁达夫曾作诗《下堂妾王氏改嫁前之遗留品》一首:

及词《贺新郎》一首:

郁达夫到苏门答腊后,于1943年9月15日与当地华侨女子何丽有结婚,生有一子一女。大雅(幼子,1944年—)、美兰(幼女,遗腹女,1945年—)。

现在杭州仍保留有郁达夫故居,地址在杭州大学路场官弄63号,是1933年4月郁达夫为暂避国民政府的政治迫害,从上海举家移居杭州时购置的寓所。

相关

  • 氧化银电池氧化银电池,又称银锌电池或锌-氧化银电池,是以银的氧化物作正极、锌作负极、碱性溶液作电解质的一种电池。既可做成一次电池,也可做成蓄电池,但两者的其他辅助成分与制造方式有
  • 二十四面体在几何学中,二十四面体是指有24个面的多面体,在二十四面体当中没有任何一个形状是正多面体,换言之即正二十四面体并不存在,但仍有许多由正多边形组成的二十四面体,例如三侧锥正十
  • 第十一航空队第十一航空队(英语:Eleventh Air Force)是美国太平洋空军下属的一个编号航空队,指挥部位于阿拉斯加州的埃尔门多夫空军基地(英语:Joint Base Elmendorf–Richardson)。
  • 天元区天元区为湖南省株洲市辖区,为1997年5月31日新成立的市辖区,地处株洲市城区西南部,北部、东南部湘江环绕;西与湘潭县接壤,东、南和北面隔湘江与芦淞区、石峰区相望。2005年,国内生
  • 贸易利得贸易利得,又译作、、、,为英文"gain from trade"的翻译,意指在国际贸易中,两国(或延伸至多国)之间透过进出口,与两国没有进出口前相比较,所可得到的贸易利益。是近代经济学形容国际
  • NHK岐阜放送局NHK岐阜放送局,是日本放送协会位于岐阜县岐阜市的地方放送局,也是负责主管当地事务的放送局。
  • 3 (消歧义)3是一个自然数。3还可以指:
  • 阿里斯戴尔·伯奈特詹姆士·威廉·亚历山大·伯奈特爵士(英语:Sir James William Alexander Burnet,别称阿里斯戴尔·伯奈特爵士(Sir Alastair Burnet),1928年7月12日-2012年7月20日),曾是英国主播和记
  • 盖茨山坐标:47°25′50″N 13°25′50″E / 47.43056°N 13.43056°E / 47.43056; 13.43056盖茨山(德语:Gerzkopf),是奥地利的山峰,位于该国中部,由萨尔茨堡州负责管辖,属于萨尔斯堡板岩阿
  • 最长的电影列表这是片长超过300分钟(5小时)的电影列表。注意:有的电影发行时是加长版或导演剪辑版,以下根据最长的可验证片长进行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