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闽南语常用副词

✍ dations ◷ 2025-11-11 17:11:54 #台湾闽南语常用副词
自明郑时期到清治时期,中国闽粤一带的移民大量进入台湾,其中以福建省南部的泉州府人以及漳州府人最为多数,使得闽南语逐渐取代了台湾原住民族诸语,成为了台湾最优势语言,使得今日台湾闽南语成为台湾第一大方言。后台湾闽南话在日治时期更以“台湾话”称之。由于外来政权不断更迭,加上日治后,两岸逐渐隔阂,使得台湾闽南语在腔调上与原生闽南语有着些微差异,在语汇上也吸收了各时期政权以及原住民族的外来语,因此最后形成了与原生闽南语有差异的台湾话。下方整理出台语中与华语有着些微或较大差异的常用副词字词与华语字词间的对照,并采用台罗拼音为其标音。不过,需注意的是台语的部分副词也有地域性的差异。

相关

  • .mw-parser-output ruby.zy{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p{user-select: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t{font-feature-settings:
  • 科莫湖科莫湖(意大利语:Lago di Como),意大利阿尔卑斯山脉一冰蚀湖,著名旅游胜地,属伦巴第大区管辖,面积146平方公里,为意大利第三大湖。列尔纳城堡列尔纳瓦伦纳
  • 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是中华民国早期最重要的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培植的北洋新军的主要将领组成,袁世凯执掌政权后,袁世凯的“北洋新军”的主要将领雄霸一方,在1916年袁世凯死后,因无人
  • 色矛亚纲色矛纲(学名:Chromadorea)之下只有色矛亚纲(学名:Chromadoria)一个分类单元,包括下列八个目:原来的蛔虫目(Ascaridida)及旋尾目(Spirurida)已被分别降为蛔形下目及旋尾下目。
  • span style=color:transparent;升结肠/span升结肠是结肠的一部分,位于腹腔右侧,是盲肠向上的延续,自右下腹部向斜后方上升,直到肝脏下缘以直角向左侧水平的横结肠移行。长约25厘米。
  • 赛伦赛斯特坐标:51°43′08″N 1°58′05″W / 51.719°N 1.968°W / 51.719; -1.968赛伦赛斯特(Cirencester,i/ˈsaɪərənsɛstər/)是英格兰格洛斯特郡的一个城镇,位于伦敦西北93英里(15
  • 迈克·约翰斯迈克尔·欧文·约翰斯(Michael Owen Johanns,1950年6月18日艾奥瓦州欧塞奇),美国政治家,美国共和党成员,曾任内布拉斯加州州长(1999年-2005年)、美国农业部长(2005年-2007年)。
  • 镰木目镰木目(Drepanophycales),又名镰蕨目,为石松纲下一个已灭绝的目,其下的物种生存于志留纪与泥盆纪,例如镰木、星木和巴拉曼蕨等。它们的化石在北美洲、欧洲、中国、俄罗斯与澳洲都
  • 溴化亚铜溴化亚铜(化学式:CuBr)是铜(I)化合物之一。无色反磁性粉末,易受氧化而呈铜(II)的绿色。 难溶于水,主要用作有机合成试剂。溴化亚铜常由溴离子存在下二价铜盐被亚硫酸根离子还原得
  • 歌谣曲日本音乐所称之“歌谣曲”,指的是日本流行音乐的一个种类。但根据情况的不同,有几个不同的意义被使用,大概有以下诸些定义。广义上,凡有日本歌词的流行音乐(演歌、J-POP都算)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