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平

✍ dations ◷ 2025-05-19 08:05:19 #1852年出生,1932年逝世,光绪十六年庚寅恩科进士,清朝府儒学教授,清朝儒学学者,清朝经学家,乐山人,廖姓

《清代学者象传》第二集之廖平像

廖平(1852年-1932年),初名登廷,字旭陔,光绪五年(1879年)中举后改名廖平,字季平。晚号六译。四川井研县青阳乡盐井湾人。清末至民国时期学者、思想家。廖平一生治经学,融合古今中外多种学说,形成一套独特的经学理论体系,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廖平出身于贫困之家,父亲曾为地主放牧,后靠卖茶水为生。廖平早年学习宋学和八股文,昼夜苦读,成年后,仍勤学不倦。同治十年(1873年),补县学生(秀才),三年后参加科试,受到四川学政张之洞奖掖,以学识拔之,入尊经书院,自经解与经学历史省思经今古学。光绪五年(1879年),师从王闿运治今文经学,常就王闿运请业,每至深夜,尤重《春秋》,光绪七年(1881年),注《谷梁春秋》。光绪十一年(1885年)著《何氏公羊春秋续十论》,次年又著《何氏公羊春秋再续十论》。

光绪十二年(1886年),刊印《古学考》(本名《辟刘篇》)与《知圣篇》,康有为的作品《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皆受其影响,廖平多次指责康抄袭自己,康始终讳言莫深,不予表态。梁启超承认其师受廖平影响为“不可诬”。皮锡瑞也指出:“康学出于廖”。张之洞甚至认为康有为为廖平的嫡传弟子。钱穆以为康有为剽窃廖平的著作,《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写道:“盖长素《伪经考》一书,亦非自创,而特剽窃之于川人廖平。”,甚至说“康门学说,尚是廖季平范围”。但也有学者指出两人是同时发明,没有抄袭问题。

光绪十五年(1889年),廖平赴京应礼部春闱,中贡士。次年补殿试,名列二甲,赐进士出身。朝考三等,授知县。以高堂亲老,不欲远出,改为龙安府儒学教授。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成都创办《蜀学报》。宣统三年(1911年)担任《铁路月刊》主笔。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赴成都洽谈出版事业,至乐山时,忽发大病,其子廖成励将之抬回,半途卒于河坎场。章太炎撰写《清故龙安府教授廖君墓志铭》。廖平之女廖幼平编有《廖季平年谱》。

刘师培说廖平的经学研究,“长于《春秋》,善说礼制”。其学术思想凡六变,晚年自号六译老人,愈变愈玄,特别是后三变,附会离奇,多遭学者批评。一变以“礼制”区分今、古文经学;二变“尊今抑古”,认为只有今文经学才是孔子真传;三变“小统大统说”,认为孔子经说有小统、大统之分;四变是“天学人学说”,认为孔经中有天、人两种制度,至此沉迷天学,好为臆度;五变是“天人大小说”,把天学之神游、形游与人学之小统、大统加以贯通;六变是以《黄帝内经》五运六气解释《诗》、《易》,今日学界尚未定论。廖平一生称著书多至百种,以《今古学考》、《古学考》二书最重要,主张今文是孔子之真作,古文是刘歆伪作,是清代今文经学的大贡献。

廖平治学常暴露牵强附会的缺点,他把邹衍的“大九州”之说附会为全球的地理学说,又说:“吾国当未有六书之前,亦必有字母之时代。”以至于胡适说他是方士。廖平经常为变而变,甚至受张之洞贿逼而变,使其理论常有自相矛盾之处,成为近代历史上的经学畸人。

相关

  • 马塞诸塞州马è¨è¯¸å¡å·ï¼ˆè‹±è¯­ï¼šCommonwealth of Massachusetts),简称麻çœã€éº»å·ï¼Œæ­£å¼å称为é©
  • 闭元音表内成对的元音分别为不圆唇/圆唇。闭元音(close vowel、high vowel(美国使用))是元音的一种,特征是舌头的位置尽可能接近上颚,而不产生属于辅音的过狭收缩。这个限定是由国际语
  • glucogenic amino acid生糖氨基酸(英语:glucogenic amino acid)是指在体内能转化生成葡萄糖、糖原的氨基酸。生糖氨基酸有15种:丙氨酸、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半胱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精氨酸
  • 他氟前列素他氟前列素(英语:Tafluprosttrade,商品名:Taflotan)是一种前列腺素类似物(英语:prostaglandin analogue),作为局部用药(如眼药水)来控制青光眼缓解高眼压(英语:ocular hypertension)。它通
  • 大亨大亨(tycoon),源自日本语对幕府将军的尊称“大君”(taikun)一词传入欧洲,19世纪成为欧洲人对富豪的称号。后中国人翻译为“大亨”,指在一个行业内拥有相当大的财富和权力的人士,例如
  • 高华峰高华峰,日本称奈良原岳(ならはらだけ),是位于钓鱼岛岛上的一座山峰,位置在岛上的中部偏西。高华峰是岛上的最高峰,也是钓鱼岛的主峰,海拔高度为362米。中华人民共和国在2012年9月命
  • 何作霖何作霖(1900年5月5日-1967年11月17日),中国矿物学家。生于河北蠡县。192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39年10月获奥地利茵城大学岩石矿物系博士学位。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
  • 李凤奎李凤奎(?-1861年5月15日),直隶承德府朝阳县(今辽宁省朝阳市)南腰而营子村人,生于清道光年间,清代反清起义领袖。李凤奎少年家贫,为生计所迫,李凤奎尚未成年便给富户做长工,后又到金厂沟
  • 吴坤煌吴坤煌(1909年-1989年),笔名“梧叶生”、“北村敏夫”、“誉烔煌生”,是一位出身台湾南投的文学创作者。在就读台中师范学校时,吴坤煌因发起学运遭校方以退学处分。后来,他前往东京
  • 壕沟壕沟(Trench)泛指一条长型的凹地,可为人工,也可为天然。壕沟是军事防御工事中常见的一种,早期常用于断绝敌军据点的对外交通以便进行围困,而随着投射兵器的普及和精准度提高,挖掘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