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特烈一世 (普鲁士)

✍ dations ◷ 2025-10-22 12:25:50 #1657年出生,1713年逝世,勃兰登堡藩侯,勃兰登堡选侯,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公爵,霍亨索伦王朝

腓特烈一世(Friedrich I,1657年7月11日-1713年2月25日),全名腓特烈·威廉·冯·霍亨索伦(Friedrich Wilhelm von Hohenzollern),普鲁士的第一位国王(1701年至1713年在位),得到国王的称号前为勃兰登堡选帝侯兼普鲁士公爵。

腓特烈一世是勃兰登堡大选侯腓特烈·威廉与第一任妻子奥兰治-拿骚的路易丝·亨利埃特之子,1657年7月11日生于柯尼斯堡(今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路易丝·亨利埃特是联省共和国执政奥兰治亲王腓特烈·亨利的大女儿。1688年,大选侯去世,腓特烈继承了勃兰登堡选帝侯兼普鲁士公爵之位,称腓特烈三世。


1701年前,霍亨索伦家族的领土分为勃兰登堡和普鲁士两部分,勃兰登堡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选侯国,普鲁士是波兰的一个公国。而腓特烈一生的精力在于寻求成为国王,但是根据神圣罗马帝国的法律,神圣罗马帝国内除了一般由皇帝兼任的罗马人民的国王和波希米亚国王以外不能有别的国王。

腓特烈一世为了实现升级为国王的愿望,建立了庞大而精良的军队和宫廷机构。他加入反法的奥格斯堡同盟,联合奥地利、英国、荷兰等国对抗法国的路易十四。在反法的大同盟战争(1688-1697年)中,普鲁士军队表现出色;他还在1688年力挺荷兰执政威廉三世西征英国,把自己出名的军队总司令绍姆贝格调拨在威廉帐下(位列第二指挥),全力援助威廉三世发动“光荣革命”。

1701年,皇帝利奥波德一世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陷入孤立的境地,腓特烈一世第一个与皇帝结盟并派出援军。作为回报,皇帝在一份秘密协约中答应授予其国王的称号。1701年1月18日,腓特烈一世在柯尼斯堡加冕为王,称腓特烈一世。

腓特烈一世的称号是“在”普鲁士的国王(König Preußen)而不是勃兰登堡国王,也不是普鲁士“之”国王(König Preußen),因为第一:神圣罗马帝国内除了一般由皇帝兼任的罗马人民的国王和波希米亚国王以外不能有别的国王,而勃兰登堡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第二:普鲁士仍有一部分(西普鲁士)是波兰领土。

称王之后,腓特烈一世积极参加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继续扩大领土。他相继获得林根、默尔斯、上盖尔登、诺伊堡等地,此外还买得泰克伦堡和奎德林堡,为普鲁士争夺欧洲霸权打下基础。

腓特烈一世即位之初,在宰相埃伯哈德·唐克尔曼(Eberhard Danckelmann)帮助下,领地逐渐摆脱神圣罗马帝国的控制。唐克尔曼精明能干、励精图治,在掌政期间(1688-1697年)大力促进贸易、工业、艺术、科学的进步,并增设重要的学院与大学。但是唐克尔曼勤俭治国、不苟言笑的喀尔文派作风,却日渐受到腓特烈一世的厌恶,加上唐克尔曼不但和选侯夫人夏洛特发生冲突,据说他还反对腓特烈一世获取普鲁士国王的称号;于是在腓特烈一世把他当作1697年里斯维克和约的代罪羔羊(和约结束了大同盟战争,但是勃兰登堡却一无所获,引来埋怨声浪),在同年解除他的首相职位。

之后腓特烈一世的作风转向奢华挥霍与王室排场,更不利的是在1702-1710年重用争议极高的“三W”大臣:Wartenberg、Wittgenstein和Wartensleben,这三位大臣垄断国政,替国王奢华的开销寻找财源,因此开征各种新式苛税;同时却屡次传出三人的贪腐事件与金融丑闻,引起公众强烈的不满。到1710年因为破产危机已迫在眉睫,国王表示自己被三人欺瞒,才让俭朴的王储腓特烈·威廉一世以民意为后盾,把三人赶下政坛、代父理政。从此腓特烈·威廉一世以父亲为戒,励行俭朴吝啬的财政措施,并在1713年腓特烈一世死后继位,成为著名的“士兵王”、“乞丐王”。

因为腓特烈一世晚年的失政,后代有些人因此认为他是个优柔寡断、爱慕虚荣的愚者,并把他死后遗留的庞大债务与财政管理不善,归咎于此。但事实上腓特烈的奢华挥霍,才是财务问题的主因;而且他负面的愚者形象,是在其孙腓特烈大帝极为刻薄的主观立场之下,刻意塑造的结果。譬如腓特烈大帝称祖父为“贪财王”(也作“佣兵王”the mercenary King)、“处理小事时精明、处理大事时愚笨”;但事实上,腓特烈一世以国王称号和王者风范,收取民心、团结领地,对霍亨索伦家族有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1702年英王兼奥兰治亲王的威廉三世无嗣过世后,虽然其遗嘱把奥兰治亲王传给同族的侄辈兼教子——约翰·威廉·弗里索,但腓特烈一世身为威廉三世的表弟,认为依据荷兰的继承惯例,自己才是威廉的合法继承人,加上他一直是威廉三世的忠实支持者,于是在1702年宣布继承表哥威廉,自称“奥兰治亲王”,并出兵占领奥兰治亲王的封建领地。之后在1713年他虽然把这些领地和法王路易十四的部分领土作交换,但是获得路易十四对他“奥兰治亲王”的承认,他并分割自己其他领地,作为新“奥兰治亲王”的封地。从此普鲁士王一直享有“新教领袖”奥兰治亲王的英雄头衔。(参见威廉三世条目)

在王后汉诺威公主索菲·夏洛特的影响下,腓特烈一世对艺术表现出强烈兴趣,任命知名的施吕特尔建筑师,建造夏洛滕堡宫等王宫、军械库。他鼓励发展科学和艺术,在位时,柏林创建了哈雷大学(1694年)、艺术学校(1696年)和柏林科学院(1701年)等机构。普鲁士的经济文化得到长足进步,逐步摆脱神圣罗马帝国的影响。这些文艺建设让柏林被誉为“施普雷河畔的雅典”。

腓特烈一世跟随流行,模仿路易十四而生活奢侈,节俭的王太子经常反对他的浪费,继位后将其父的奢华作风称作“世上最疯狂的排场”。

腓特烈一世于1713年2月25日在柏林去世,终年55岁,安葬于柏林大教堂。

腓特烈一世一生共结婚三次,有二子一女:


相关

  • 米西尔逊-斯塔尔实验梅瑟生-史达实验(Meselson-Stahl experiment)是马修·梅瑟生(Matthew Meselson)与富兰克林·史达(Franklin Stahl)在1958年所作的实验,证明了DNA复制的半保留性质。氮是DNA的重要组
  • 国徽希腊国徽(希腊语:Εθνόσημο της Ελλάδας,转写:Ethnósimo tis Elládas)由一个蓝色的,上面有一个白十字的盾徽和两枝包围盾徽的橄榄枝构成。国徽主要被印或织在
  • 碘元素4d10 5s2 5p52, 8, 18, 18, 7蒸气压((正交))第一:1008.4 kJ·mol−1 第二:1845.9 kJ·mol−1 第三:3180 kJ·mol主条目:碘的同位素碘(Iodine)是一种非金属化学元素,元素符号是I
  • 变性者变性人又称换性、性转者(英语:Transsexual),其经历性别认同与其出生时的指定性别不一致或没有文化的相关性,并希望身体永久转变为符合他们的性别认同,通常寻求医疗援助(包括激素替
  • 第一型及第二型错误第一型及第二型错误(英语:Type I error & Type II error)或型一错误及型二错误为统计学中推论统计学的名词。在假设检验中,有一种假设称为“零假设(虚无假设)”;假设检验的目的是利
  • 褐基蜻蜓褐基蜻蜓分布于低中海拔山区,栖息于池塘、沼泽等水域。体长40-50mm,雄虫复眼上红下黑褐色,合胸呈红色,腹部为红色,背面第8-9节有2枚小黑斑,翅膀透明,前翅的前缘脉为红色,前后翅基具
  • 大卫·A·约翰斯顿大卫·亚历山大·约翰斯顿(英语:David Alexander Johnston,1949年12月18日-1980年5月18日)是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火山学家。 他是圣海伦火山观察队的主要科学家。约翰斯顿在1980年5
  • 中国队勇夺世界杯《中国队勇夺世界杯》是2006年7月12日一名名叫“猫少爷”的网友制作的恶搞短片,片长18分48秒,内容幻想中国国家足球队意外进入德国世界杯,施展各种手段,最终取得世界杯冠军的事
  • 李抱忱李抱忱(1907年7月18日-1979年4月8日),笔名饱尘、疲兮,是一位出身河北保定的音乐教育家。1907年,李抱忱出生在河北保定西关外长老会福音园一个信仰基督教的家庭里;他的父亲是一位牧
  • 蓝山起义蓝山起义(越南语:Khởi nghĩa Lam Sơn/.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Nom Ming","HAN NOM A","HAN NOM B","Ming-Lt-HKSC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