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光谱仪

✍ dations ◷ 2025-08-07 21:58:49 #原子吸收光谱仪
原子吸收光谱法(英语: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AAS),又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一种根据特定物质基态原子蒸气对特征辐射的吸收来对元素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在仪器分析中,原子吸收光谱法用于测定特定元素在溶液中的浓度。对于固体样品则需通过处理制成溶液分析。目前可用AAS定量分析的元素达70余种。AAS在不同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除了环境中衡量元素的测定,到生物体组织中微量元素含量分析,以及制药中检验产品催化剂金属元素残留含量等。原子吸收现象早在19世纪初就已被发现。德国海德堡大学的本生和基尔霍夫的研究奠定了AAS的理论基础。然而,原子吸收的波长范围十分狭窄,用于定量分析对光源单色程度要求十分苛刻,故早年的应用受到限制。直到1955年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的科学家阿兰·沃尔什(Alan Walsh)发明了空心阴极灯,得到了满足AAS测量条件的锐线光源,才奠定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测量基础,应用于金属元素分析。该法在6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趋于成熟。它现在可用于70多种元素的直接测定,是测定微量或痕量元素的重要技术,有很广泛的应用。方法仪器简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精密度高。原子吸收光谱仪主要由锐线光源、原子化器(与试液相连)、分光系统、检测系统和电源同步调制系统组成。在测定特定元素含量时,用该元素的锐线光源发射出特征辐射,试液在原子化器中雾化并解离为气态基态原子,它吸收通过该区的元素特征辐射使后者得到减弱,经过色散系统和检测系统后测得吸光度,最后根据吸光度与被测定元素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行该元素的定量分析。最常用的分析方法为标准曲线法,即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在相同测定条件下用空白溶液调整零吸收,根据标准溶液浓度和吸光度绘制吸光度-浓度标准曲线,测定试样溶液的吸光度,并用内插法在标准曲线上求得试样中被测定元素的含量。

相关

  • 激素激素(英语:hormone)也音译作荷尔蒙或贺尔蒙,在希腊文原意为“兴奋活动”。激素是指体内的某一细胞、腺体或者器官所产生的可以影响机体内其他细胞活动的化学物质。仅需很小剂量
  • 免疫缺乏免疫缺陷(英语:immunodeficiency)是指免疫系统抵抗传染病的能力失常或欠缺。免疫缺陷还可能降低肿瘤免疫监视功能。免疫缺陷多为继发性(secondary)免疫缺陷,不过也有些人生来就有
  • 专门立法许多国家政府制定语言政策来鼓励或压抑民众对某一特定语言的使用。虽然国家经常透过语言政策的制定来推行官方语言,但亦有许多国家借助语言政策来保护地区性语言或濒危语言。
  • 方言 §“方言”和“语言”的界定方言指的是一个某种语言的变体,但有时也可以指地方上使用的语言。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对所谓的“语言”和“方言”进行定义时,无论是采用社会语言学者“相互理解性”的判别标准
  • 字模字型或字模(英语:font;传统英式英语:fount)是指印刷行业中某一整套具有同样样式、字重和尺码的字形,例如一整套用于内文的宋体5号字、一整套用于标题的10号字就叫一套字型。电脑早
  • 赤道板有丝分裂(英语:mitosis)是真核细胞将其细胞核中染色体分配到两个子核之中的过程。细胞核分裂后通常伴随着细胞质分裂(英语:cytokinesis),将细胞质、细胞器与细胞膜等细胞结构均等分
  • 生源说生源说(英语:Biogenesis,又称为生源论、生生论)是主张生物体只能来源于先存的另一个生命的理论,例如蜘蛛生蛋,后者又发育成蜘蛛。这种理论也指认为生物化学过程只能发生在生物体内
  • 衍射效应衍射(英语:diffraction),又称绕射,是指波遇到障碍物时偏离原来直线传播的物理现象。:559-560在经典物理学中,波在穿过狭缝、小孔或圆盘之类的障碍物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弯散传播。
  • 砂眼披衣菌砂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披衣菌)是一种绝对寄生病原体,披衣菌是一种在构造上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以往被认为是一种病毒,但因其同时含有 DNA 和 RNA、并有和革
  • 国家卫生院国家卫生院可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