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雪芬

✍ dations ◷ 2025-02-24 00:49:27 #1922年出生,2011年逝世,袁姓,嵊州人,越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

袁雪芬(1922年3月26日-2011年2月19日),女,浙江嵊县人,中国越剧表演艺术家,工小旦,为“越剧十姐妹”之一。

1922年3月26日(农历二月廿八日),生于浙江省嵊县(今浙江省嵊州市)甘霖镇杜山村。1933年入四季春科班学戏,1936年到杭州演出,同年初次到上海,参加灌制了女子越剧第一张唱片。1938年后一直在上海从事艺术活动,被誉为越剧“新后”。1942年起开始越剧改革,率先在中国戏曲中建立了编、导、演、音、美的艺术机制;在表演上形成了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表演形式,开创一代先河。1943年演出《香妃》时,与琴师周宝财合作,创造了新的(尺调)腔,后发展成越剧的主腔,并衍化出不同流派。其唱腔被称为“袁派”。1946年把《祥林嫂》首次搬上越剧舞台,被舆论称为“新越剧的里程碑”。1949年,她和梅兰芳、周信芳、程砚秋作为戏曲界特邀代表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出席开国大典。1950年,创造了新的(男调)腔,并任华东越剧实验剧团团长。1951年,任华东戏曲研究院副院长兼越剧实验剧团团长;1978年,重新担任上海越剧院院长;1985年担任名誉院长。1995年起担任上海市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评委会主任。

袁雪芬是第一、二、三、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五、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2011年2月19日下午2点,在上海淮海路家中去世,享年89岁。

袁雪芬擅长小旦,其艺术被称为“袁派”,戚雅仙、张云霞、金采风、吕瑞英等人皆曾学习袁派艺术。

艺术上力倡革新

相关

  • 赤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五十五个(七划的则为第九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赤部归于七划部首。赤部只以左方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可用者将部首
  • 普法战争巴登  巴伐利亚王国 符腾堡909,9511,200,000756,285116,696普法战争,在法国称1870年法德战争(法语:Guerre franco-allemande de 1870),在德国称德法战争(德语:Deutsch-Französis
  • 色氨酸羟化酶色氨酸羟化酶(英语:Tryptophan hydroxylase,EC 1.14.16.4)也称为色氨酸5-单加氧酶,简称TPH,是合成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过程中重要的酶。色氨酸羟化酶可催化如下酶促反应:以上反应还
  • 立德棒球场坐标:22°37′48″N 120°17′21.6″E / 22.63000°N 120.289333°E / 22.63000; 120.289333高雄市立立德棒球场,简称立德棒球场,原名高雄市棒球场,是位于台湾高雄市前金区的棒
  • 尼干子筏驮摩那,或译笩駄摩那、伐达摩那(梵语:वर्धमान Vardhamāna,约前599年-前527年,意谓光荣者),原名尼乾陀若提子(Nigaṇṭha jñāta putta),或尼干子,或尼犍,著名古印度宗教思想家
  • 萘钠萘钠是一种有机盐,化学式为NaC10H8/ C10H8Na,离子化学式为Na+C10H8−。在实验室研究中,它被用作有机化学、有机金属化学和无机化学合成中的还原剂。尚未制得固体,一般是现配现用
  • 约翰·普渡约翰·普渡 (英语:John Purdue,/pɜːrˈduː/; 1802年10月31日生于宾夕法尼亚州亨丁顿县 – 1876年9月12日)曾是是印第安纳州拉斐特的一位实业家,普渡大学最早的捐赠人。 大
  • 加藤正人加藤正人(1963年3月28日-)是日本电子游戏美工师、编剧与总监。他在生涯早年使用“Runmaru”和“Runmal”的假名。之后他加入史克威尔,最知名的工作是为《时空之轮》、《Radical
  •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克拉斯诺谢科夫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克拉斯诺谢科夫(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Краснощёков,1880年10月10日-1937年11月26日),苏联政治家,苏联卫星国远东
  • 顾禄顾禄(1793年-1843年),字总之,一字铁卿,自署茶蘑山人,江苏苏州府吴县人,清代文学家。家境富裕,出身弟子员,嘉庆二十三年(1818),母亲去世,守孝后,不再参加乡试,登山玩水,诗酒风流。与褚逢椿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