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白额高脚蛛
✍ dations ◷ 2025-04-24 22:19:40 #白额高脚蛛
白额高脚蛛(学名:Heteropoda venatoria),俗称“高脚蜘蛛”、“大蜘蛛”、“擒老”、“蟧蜈狩猎巨蟹蛛”、“喇牙”(或作“”、“旯犽”或“蟧蜈”(lâ-giâ))。为巨蟹蛛科巨蟹蛛属的动物。原生于全球的热带地区,后于近代因人为活动扩张至部分副热带地区,常栖息于室内、外墙壁。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欧洲。是大型的室内蜘蛛,必要时会吐丝但不结网,是家居蟑螂的主要天敌。白额高脚蛛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及副热带地区,包括亚洲、马斯克林群岛以及加勒比海周围地区。在中国大陆主要存于东南沿海地区。闽南语称之为“蟧蜈”(白话字:lâ-giâ),常根据汉字的国语读音谐音为“拉牙”(la-yá)、喇牙。白额高脚蛛形状较扁,这使得它能够钻入小的缝隙里,它也能够适应人类的居住环境,喜欢潜入住宅、农舍,喜欢躲在屋顶、橱柜缝隙等阴暗处。白额高脚蛛体长约20mm~30mm,全长(包括脚)约100mm~130mm,张开脚时约有CD的大小,在台湾是最大型的室内栖息蜘蛛;头胸部前后缘各有一条黄白色横带;为夜行性动物,捕捉蟑螂或飞行的昆虫。繁殖季节时,母蛛会将卵以丝包裹住,再挂在腹部上拖行,随时照看。白额高脚蛛是毒性相当弱的蜘蛛,人类被咬之后,虽然被咬的位置会肿起,但是不会受到严重伤害。且白额高脚蜘蛛生性胆小、看到人类接近会主动逃跑。白额高脚蛛在遇到光度高于73.35流明以上时会进入迎击姿态,但其实只是佯攻,且准备逃跑。然而,人类若是不小心将它抓住或困住,白额高脚蜘就会攻击人类。白额高脚蛛在热带地区被认为具有价值,因为它主要以捕食蟑螂、苍蝇、蛾等昆虫维生,可以消灭家中的害虫;食量不小,可连续捕食数只蟑螂。也有人在网络上发布影片,发现白额高脚蛛也会补食老鼠。白额高脚蛛会吐丝但不会结网,捕食的时候,它会迅速地用螯肢抓住猎物并注入毒液,该毒液对人体伤害微小到可忽视。因为不结网故没有定点居住的习性,所以当蟑螂等家庭害虫都被吃光时,失去食物来源的白额高脚蛛便会离去。但一般而言,家里的蟑螂根本吃不完,故白额高脚蛛很少会离去,甚至还会在家里繁殖。民间传说接触白额高脚蛛的尿液可能造成皮肤(尤其是嘴角)溃烂,多视为害虫而人人避之唯恐不及。与民间传说相反,台湾的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员赵世民写道,根据生物学,蜘蛛是不会沥尿的;他认为,嘴角的溃烂是由具有传染性的疱疹一型病毒所引起的唇疮。而传说会让皮肤溃烂的其实是隐翅虫的体液,当这虫子在人的身上爬时,人会因搔痒难耐而徒手打,这时虫体内的体液便会因身体破裂而流出造成过敏。除了民间传说外,白额高脚蛛的外型和高速移动的习性也会让很多害怕蜘蛛的人看到起鸡皮疙瘩,因而会遭到部分人类不理性的攻击,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员赵世民先生表示白额高脚蛛对人类算是益虫,应该要理性对待白额高脚蛛的存在。可以利用看到人类会立刻躲藏的性格,简单让它逃跑至阴暗处即可。
相关
- 风湿热风湿热(英语:Rheumatic fever)也称为急型风湿热(英语:acute rheumatic fever, ARF),是会侵犯心脏、关节、皮肤和脑部的发炎性疾病。病情最早的描述出现在公元前五世纪希波克拉底的
- 尸体尸体,是相对于生物的概念,指生物体死亡后遗留的尚未完全腐烂的躯体。至于完全腐坏、仅残余骨骼组织的动物尸体则称为骸骨,亦称白骨、骷髅、遗骨等,其中“骷髅”一词可能带有恐惧
- 客机民航飞机,又名民航机,包括客机及货机。民航客机是体积大、载客量多的集体运输工具,来往城市之间。客机是定翼飞机,机舱内有座位和洗手间。飞行员(机长 · 副机师 · 二副机师 ·
- 霰粒肿霰粒肿(英语:chalazion),又称睑板腺囊肿,是因为皮脂腺堵塞造成的眼睑囊肿,一般会在眼睑中间,会发红,不过不会疼痛。多半会持续出现几周。会长出霰粒肿的原因可能是先前已罹患针眼或
- 小黄瓜小黄瓜可以指:
- 夏尔·佩罗夏尔·佩罗(Charles Perrault,1628年1月12日-1703年5月16日)是十七世纪法国诗人、作家,以其作品《鹅妈妈的故事》而闻名。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是家中七个孩子中最小的。
- 阿尔弗雷德·佩罗让-巴蒂斯特·阿尔弗雷德·佩罗(法语:Jean-Baptiste Alfred Perot,法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
- 巴恩斯特布尔巴恩斯特布尔(英语:Barnstable)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东南部科德角,是巴恩斯特布尔县的县治所在,面积197.5平方公里。根据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共有47,821人,其中白人占91.85%、非裔美
- 林 群林群(1935年7月-),福建省连江人,数学家,无党派人士。福州一中1949-1952年校友,195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5年获得华罗庚数学奖。其算法被称为“林群迭代
- 曹春晓曹春晓(1934年8月6日-),男,浙江上虞人。1956年上海交通大学金属压力加工专业毕业,之后一直在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从事金属材料研究。现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