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波庙 (横县)

✍ dations ◷ 2025-07-29 13:57:10 #伏波庙 (横县)

伏波庙,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横州,为祭祀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庙宇。该庙宇始建年代早于宋朝,并曾多次增建和维修。文化大革命期间,庙宇部分建筑被毁,后于2008年重修完成。该庙宇为三进院落,可分为钟鼓楼、牌坊、前殿、回廊、祭坛亭、中殿、后殿七大部分。2013年,伏波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横县的首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在征讨交趾时,为通航船只,在横县附近开辟了航路,清理了当地著名的险滩乌蛮滩。后来当地民众在乌蛮滩北岸建造了伏波庙以示纪念,并在每次航行通过前都会来伏波庙祭拜。此外,当地群众会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四于伏波庙举行庙会。此后该伏波庙在宋朝庆历年间和明朝洪武年间均有重修。嘉靖年间,新建伯王守仁曾率领兵马经过此地,随后监督当地州府对伏波庙进行了增建。由于伏波庙周围树木繁茂,但瓦顶常年无落叶,具体原因至今不明,有学者认为是伏波庙所处位置特有的气流方向所致。文化大革命期间,伏波庙内的神像和横匾等庙内物品被拆毁,后殿、祭坛亭在也被毁:565。

现存的伏波庙均为明清时期的建筑,同时也是广西仅存的五座明清时期的木构架建筑之一。原有的伏波庙为三进院结构,由南向北可分为钟鼓楼、牌坊、前殿、回廊、祭坛亭、中殿、后殿七大部分,建筑面积990平方米。除后殿等建筑为被毁后重建外,其余部分保存较为完整。庙门两旁为钟鼓楼。左侧钟楼当中还保存有钟,而右侧鼓楼当中的鼓已经遗失。钟鼓楼均为两层建筑,下层用青砖砌筑,第二层的栏杆均雕有花草,屋顶为青瓦飞檐。钟鼓楼北侧1米左右的位置,有一座红柱绿琉璃瓦的牌坊,高约6米。牌坊北侧为伏波庙的大门,庙门上悬挂有金子匾额“伏波庙”。庙门后左侧为供奉土地神的“福德祠”,神龛上摆放有尊塑像;右侧为供奉马援之子的“少侯祠”。这两幢建筑通过回廊连接,组成前殿。大殿之前建有一座祭坛,用青砖围砌、花岗石铺面。大殿无门,宽约18米,进深约20米,两排有6根木圆柱,直径约30厘米。柱基石雕有垂莲形,塔状形等,梁架底面有精细雕刻。殿中为伏波将军马援的塑像。大殿后墙左右各有一圆拱小门,通向后殿。后殿为伏波将军和夫人“葛氏娘娘”的寝宫,其内有葛氏娘娘的造像。庙内还保留有大量的名人题词和楹联。

1983年,横县人民政府将伏波庙列为横县文物保护单位:565。1994年,伏波庙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3月,横县政府出资70万元重修伏波庙,该工程于当年12月完工,基本恢复了伏波庙的原状。2013年3月5日,伏波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成为横县首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

  • 卡约儿卡约儿(印度语:काजोल,孟加拉语: কাজল ,马拉地语: काजोल,英语:Kajol,1974年8月5日-)的原名叫:卡约儿·穆科吉,婚后名为:卡约儿·德乌根。她是活跃于二十世纪末的著名印度女
  • Richard R. Schrock理查德·罗伊斯·施罗克(Richard Royce Schrock,1945年1月4日-),现任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化学系正教授,因为在有机化学中烯烃复分解反应的贡献,成为2005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之
  • 一七线一七线可以指:广义的北纬17度线从本初子午线由东向西穿越下列国家和地区:
  •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橄榄球比赛橄榄球曾在1900年奥运、1908年奥运、1920年奥运和1924年奥运成为正式比赛项目,是15人制的橄榄球。2016年奥运将采七人制橄榄球成为正式项目,2016年的获奖国家也与当时大相径庭
  • 阔叶假小檗阔叶假小檗(学名: var. )为小檗科小檗属下的一个变种。
  • 小额贷款广义的小额贷款泛指所有小额个人信用贷款,包括民间借贷、非法高利贷、或合作贷款,小额贷款一般金额较小,借款人一般是没有什么抵押物,没有稳定的工作,或者没有信贷历史的穷人。
  • 阿兰·卡彭特阿兰·卡彭特(Alan John Carpenter,1957年1月4日-)是澳大利亚的一位前政治人物。他在2006年至2008年期间曾经担任第28届西澳大利亚州州长。卡彭特毕业于西澳大学,在从政之前曾是
  • 阿扎语 (尼罗-撒哈拉语系)阿扎语(外语名拼作Aja、Adja或Ajja等)是一个通行于南苏丹共和国加札尔河地区与中非共和国在其邻接南苏丹共和国边界一带地区的中苏丹语族语言。虽使用此语言的部族认定自己为克瑞什人,其语言无法和克瑞什语(Kresh languages)互通。此语言有许多单词源自班达语言(Banda languages),然其语言之结构依旧与克瑞什语类似。许多使用此语言的人亦通晓克瑞什语。
  • 施莱谢尔施莱谢尔 (Schleicher) 又译为施莱歇尔或施莱歇,是德语姓氏,可以指:
  • 屈赤角屈赤角(?-?),芈姓,屈氏,名赤角,字子朱,中国春秋时期楚国的大夫。屈御寇之子。《左传·鲁文公三年》(前624年)记载有“息公子朱”,《春秋分记》、《绎史》皆认为子朱名为屈朱,是息公子边(屈御寇)之子。赵逵夫认为,屈公子朱即楚屈子赤角簋盖中记载之屈子赤角,子朱是其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