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号舰(日语:ひゃくじゅういちごうかん)是大日本帝国海军大和级战舰计划中的四号舰,不过后来于1942年3月间中止建造,已建成的舰体亦遭拆解。本舰原先的预定舰名可能为“纪伊”(きい)。
限制各国海军军备的《华盛顿海军条约》于1936年间失效,大日本帝国海军于是积极研发新型战舰以对抗以英国与美国为首的西方海军,并提出了“A-140计划”,准备舰造4艘新式战舰。1937年11月4日,日本海军在《丸三计划》的规划下于吴海军工厂起造1号新战舰,而该艘战舰即日后闻名于世的大和号战舰;翌年3月29日复于三菱重工业长崎造船所起造2号新战舰,即日后的武藏号战舰。1940年8月8日,大和号战舰下水。同年5月4日(一说4月7日),日本海军又在《丸四计划》的基础上于横须贺海军工厂起造110号舰(即信浓号战舰,后改装为航空母舰)。大和号战舰下水后约三个月左右,大和级战舰的四号舰111号舰亦于1940年11月7日在吴海军工厂动工。
本舰的基本性能与大和号及武藏号相同,但日本海军已在信浓号与本舰的建造过程中尝试解决各种设计上的瑕疵。本舰原先预定搭载九八式100毫米高射炮,但可能由于预算上的限制而取消。
111号舰的建造过程于1941年3月间尚称平顺,不仅于舷侧的双层装甲已完成安装,舰艏与舰艉的装甲防护亦均完工。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大日本帝国海军建造轻型舰艇的时间远比建造大型战舰的时间要久,而且军方的主要资源均集中于战舰的损伤修补、升级与建造上;珍珠港事变与马来亚海战后,帝国海军体认到航空武力的重要性,从而中止了110号舰(即信浓号)的建造,而本舰亦自那时起便注定将永远无法建造完成。
1942年6月上旬爆发的中途岛战役使日本海军一夕间损失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及飞龙号等四艘航空母舰,横须贺海军工厂于是将110号舰改装为航空母舰。另一方面,吴海军工厂所分配到的优先工程项目是建造2艘改大凤级航空母舰与5艘改飞龙级航空母舰,111号舰的建造遂受搁置。吴海军工厂不久后即着手拆除111号舰,并将其上的钢材、装甲与其他可用资源挪作他用,部分舰体甚至当作浮桥使用。原先规划于111号舰后建造的超大和级战舰亦于同一时间遭到取消。
本舰拆除后,其剩余资源用于其他舰艇的修复或建造上。其中一部分钢材则挪用到信浓号上。此外,伊势级战舰的两艘舰(伊势号与日向号)于1943年改装为航空战舰时亦使用了部分111号舰的资源。另一部分的钢材则用于改装将德国商船改装为神鹰号航空母舰的工程上。
本舰的正式名称有多种说法,然而由于史料阙如,至今仍无法证实。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本舰的舰名将会遵循大和级战舰以古代令制国国名命名的惯例。多数学者认为本舰将会命名为“纪伊号战舰”(きい),而战后日本复员厅内所保存的帝国海军资料亦肯定此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