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胜利主义(世界语:Finvenkismo)是目前世界语运动中一种理念, 最早可追溯至柴门霍夫(世界语创造者)时期。最终胜利主义的目标是,世界语能够成为全世界的第二语言。一个最终胜利主义者应该为此目标而奋斗。根据某些支持者, 该“最终胜利”可以帮助消除战争,沙文主义以及文化压迫。
近来, 部分世界语者希望“最终胜利”的表述能够改为“最终成功”(世界语:fina sukceso)。因为前者令人联想起战争。
柴门霍夫创立世界语时,就已经立下了令世界语成为每个人第二语言的永远目标。因此可以说,最终胜利主义的起源等同于世界语的起源。在世界语运动的初期,基本所有世界语者都是最终胜利主义者。但是,随着世界语的发展和壮大,世界语社群出现了其他理念。这些理念甚至开始直接对抗最终胜利主义。因此,现代世界语的发展是, 一个世界语者并非必然是一个最终胜利主义者。
在1910年的国际世界语大会上,柴门霍夫强调了两点可能的,达到此终胜目标的途径:
一,是全球公民自觉学习世界语;二,通过政府行为将世界语教学纳入教学系统中。
该两种方式,随着世界语的成熟,亦分别被称为“向上主义”及“向下主义”。
20世纪80年代开始, 最终胜利主义面临劳马主义的挑战。劳马主义将世界语社群形容为“无国籍,流散的语言少数群体”,支持者致力于世界语文化的构建,而非推广世界语。劳马主义一词来自于1980年第36届国际世界语青年大会上通国的劳马宣言。
随后,劳马主义一词亦被赋予两种意思:一,劳马主义者是不推广世界语的世界语者;二,劳马主义者主张世界语社群是自我选择的语言少数群体,并且支持建立类似国家的制度代表该少数群体。第二种意义更加理想的劳马主义,很多时候亦被称为公民主义(世界语 :Civitanismo)。因为第二种见解同时亦是世界语公民社群的官方意识形态,该组织致力于为流散各地的世界语者建立一个类似国家的代表。
虽然现时大部分世界语者都相当重视耕耘社群内部的文化, 那些使用世界语但是并没有参与推广世界语的世界语者比例亦日渐提升, 但是理想主义化的劳马主义者(公民主义者)在世界语者内部开始自我封锁,因为相对在构建世界语文化上花时间,他们更多时候是在批评最终胜利主义。
作为对劳马主义者的回应,最终胜利主义者随后发表布拉格宣言。布拉格宣言强调最终胜利主义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强调民主交流,语言权利,维护语言多样化以及高效语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