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胜利主义

✍ dations ◷ 2025-11-12 10:00:02 #最终胜利主义

最终胜利主义(世界语:Finvenkismo)是目前世界语运动中一种理念, 最早可追溯至柴门霍夫(世界语创造者)时期。最终胜利主义的目标是,世界语能够成为全世界的第二语言。一个最终胜利主义者应该为此目标而奋斗。根据某些支持者, 该“最终胜利”可以帮助消除战争,沙文主义以及文化压迫。

近来, 部分世界语者希望“最终胜利”的表述能够改为“最终成功”(世界语:fina sukceso)。因为前者令人联想起战争。

柴门霍夫创立世界语时,就已经立下了令世界语成为每个人第二语言的永远目标。因此可以说,最终胜利主义的起源等同于世界语的起源。在世界语运动的初期,基本所有世界语者都是最终胜利主义者。但是,随着世界语的发展和壮大,世界语社群出现了其他理念。这些理念甚至开始直接对抗最终胜利主义。因此,现代世界语的发展是, 一个世界语者并非必然是一个最终胜利主义者。

在1910年的国际世界语大会上,柴门霍夫强调了两点可能的,达到此终胜目标的途径:

一,是全球公民自觉学习世界语;二,通过政府行为将世界语教学纳入教学系统中。

该两种方式,随着世界语的成熟,亦分别被称为“向上主义”及“向下主义”。

20世纪80年代开始, 最终胜利主义面临劳马主义的挑战。劳马主义将世界语社群形容为“无国籍,流散的语言少数群体”,支持者致力于世界语文化的构建,而非推广世界语。劳马主义一词来自于1980年第36届国际世界语青年大会上通国的劳马宣言。

随后,劳马主义一词亦被赋予两种意思:一,劳马主义者是不推广世界语的世界语者;二,劳马主义者主张世界语社群是自我选择的语言少数群体,并且支持建立类似国家的制度代表该少数群体。第二种意义更加理想的劳马主义,很多时候亦被称为公民主义(世界语 :Civitanismo)。因为第二种见解同时亦是世界语公民社群的官方意识形态,该组织致力于为流散各地的世界语者建立一个类似国家的代表。

虽然现时大部分世界语者都相当重视耕耘社群内部的文化, 那些使用世界语但是并没有参与推广世界语的世界语者比例亦日渐提升, 但是理想主义化的劳马主义者(公民主义者)在世界语者内部开始自我封锁,因为相对在构建世界语文化上花时间,他们更多时候是在批评最终胜利主义。

作为对劳马主义者的回应,最终胜利主义者随后发表布拉格宣言。布拉格宣言强调最终胜利主义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强调民主交流,语言权利,维护语言多样化以及高效语言教育。

相关

  • 拉米夫定拉米夫定(英语:Lamivudine,一般称为3TC),是一种抗反转录病毒药物,用以预防及治疗艾滋病,若没有其他药物选择时,也可以拿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拉米夫定治疗HIV-1和HIV-2都很有效。通
  • 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厌食症(英语:anorexia nervosa),一般称为厌食症(英语:anorexia)是一种进食障碍,一般分别为:“自我约束型”以及“暴饮暴食型”。其中“自我约束型”厌食患者占多数,此型患者会万
  • 果胶果胶(英语:pectin),是一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它主要存在于所有的高等植物中,是植物细胞间质的重要成分。果胶沉积于初生细胞壁和细胞间层,在初生壁中与不同含量的纤维素、半纤维素、
  • 巨人传《巨人传》(法语:La vie de Gargantua et de Pantagruel),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文学作品,由法国作家弗朗索瓦·拉伯雷创作,共有五集,1532至1564年陆续出版。此书具体反映出中古
  • 新斯的明新斯的明(英语:Neostigmine)是一种拟副交感神经药,其作用机理是作为一种易逆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药。
  • 麦克·摩尔迈克尔·肯尼思·穆尔(英语:Michael Kenneth Moore,1949年1月28日-2020年2月2日),新西兰工党籍政治家,1972年当选为新西兰国会议员进入政界。曾担任新西兰外交部长、工党领袖并于19
  • 昆士兰科技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英语: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缩写:QUT),中文简称昆科大,又译为昆士兰理工大学,设于澳州联邦昆士兰州首府布里斯班的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现为昆士兰州
  • 特洛伊小行星地球特洛伊是轨道在邻近地球-太阳拉格朗日点L4和L5上运行的小行星。它们类似于木星与拉格朗日点相关联的小行星,都被称为特洛伊小行星。从地球表面上观察,它们的位置大约在太阳
  • 1164年重要事件及趋势重要人物
  • 王少飞王少飞,字野月,号稀男。中国湖南人,旅居日本,是一位画家。自3岁开始画画,13岁开始发表作品,被誉为”东方的毕加索”,”天才画家”。在日本、美国、法国、澳洲等地被邀请举办个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