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136a1

✍ dations ◷ 2025-07-07 07:31:53 #R136a1
R136a1是一颗蓝特超巨星,是目前在巨大质量恒星列表中已知质量最大的恒星。这颗恒星的质量是由谢菲尔德大学的天文学家测量的,估计是351太阳质量 。这颗恒星也列名在恒星光度列表中,光度是太阳的870万倍。它位在大麦哲伦星系的蜘蛛星云中,是靠近剑鱼座30复合体的R136超星团中的成员。发现这颗恒星的新闻是在2010年7月发布的,由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天文物理学教授保罗·克劳瑟(Paul Crowther)领导的一个小组,使用欧洲南方天文台在智利的甚大望远镜(VLT),和来自哈伯太空望远镜的资料,研究NGC 3603和R136a这两个星团。R136a曾经被认为是拥有质量高达1,000—3,000太阳质量的超大质量天体。R136a的本质被全像的斑点干涉测量解析和发现是一个高密度的星团。这个小组发现其中有些恒星的表面温度高达40,000K,超过太阳的7倍,并且亮度是太阳的数百万倍。至少有3颗恒星的质量大约是150倍的太阳质量。R136a1是一颗沃尔夫-拉叶星,表面的温度超过50,000 K,或是4.57 eV的能量单位。如同其他接近爱丁顿极限的恒星,R136a1已经透过连续不断的恒星风,损失了大量的质量。根据估计,它诞生时的质量是320太阳质量,而在过去的百万年间已经流失了50太阳质量。然而,爱丁顿光度极限理念却认为,没有恒星是可以在诞生时已有超过150个太阳质量。当一颗恒星的质量达120倍太阳质量以上时,必然会发生猛烈爆炸。超过这个极限时,恒星将会排挤自己,或开始流失质量,直至其内部降低到至恒星可以承受的速率。在理论上,由于恒星风会让许多物质流出,一颗更巨大的恒星不能一直维持如此巨大的质量。因此,这些理论提出所有超大质量恒星,包括R136a1,都是透过多个恒星互相合并而形成的。质量在太阳8倍至150倍的恒星会以超新星爆炸作为生命的结束,留下中子星或是黑洞;天文学家怀疑是否会有质量在150至300太阳质量的恒星存在,并且怀疑质量如此巨大的恒星灭亡时会成为极超新星,一颗爆炸时释放的能量是超新星的100多倍(1046焦耳)。这种恒星也可能在核心坍缩之前就因为核燃料的匮乏,如同"不稳定对超新星"早早就结束了生命。氢融合的核心会产生大量的电子-正电子对,减弱了核心内部的热压力,造成局部性的坍缩发生。如果R136a1经历了这样的爆炸,将不会留下黑洞,取而代之的是在它核心数十倍于太阳质量的铁将抛射送入星际物质成为超新星残骸。R136a1的质量是透过理论推测而得,因此这样无法准确测定R136a1的温度和绝对星等,并导致其质量不能被完全确定。另外,R136a1距离地球165,000光年,其距离很难被精确测量,因此质量的准确性也存疑。除了上述原因之外,R136a1等质量巨大恒星都是被其自身喷出来的气体包围,并会遮蔽其光度。因此,其距离和光度的不确定性会被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R136a1在过去亦曾被误以为是一颗大于1,000倍太阳质量的恒星,但后来被证实是一个高密度的星团。由此可见,R136a1的质量确实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R136a1拥有如此巨大的质量,远远超过通常天文学界所认为的太阳质量150倍的上限,有科学家指出,他很有可能通过合并诞生,即诞生之初,R136a1很可能属于一个双星甚至于多星的系统,但由于超星团中央高度密集,原本的双星甚至于多星系统受到恒星引力的作用相互靠拢,最后合并成一颗巨大的单星。不但R136a1,R136星团当中多颗巨无霸恒星,都有可能通过合并诞生。甚至连R136星团本身,都曾经跟一个年龄约200万-500万年的疏散星团合并过。

相关

  • 大卫·麦克利兰大卫·麦克利兰(英语:David McClelland, 1917年-1998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行为心理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当代研究动机的权威专家,从1940年代1950年代起就开始对人的需求和动机进
  • 谷氨酸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是变构酶的一种,该酶通过氧化脱氢、转氨、联合脱氢和非氧化脱氢,等反应在体内产生。其中以联合脱氢最为重要,它催化可逆反应。EC 1.1/2/3/4/5/6/7/8/9/10/11/12/13
  • 石化木石化木是化石的一种。石化木的所有有机物质都被矿物(大多为硅酸盐,如石英)所取代,但是它还保留着木头原始结构。石化的过程是在地底下完成,整个木头都被埋在地层底下。当富含矿物
  • 砂岩砂岩,同沙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砂粒胶结而成的,其中砂粒含量大于50%。绝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石英和长石是组成地壳最常见的成分。砂岩的颜色和成分有关,可以是任何
  • 食肉菌坏死性筋膜炎(英文:Necrotizing fasciitis)又称食肉菌感染或噬肉菌感染,是身体内软组织坏死导致的感染疾病,是会突然发病并且快速散播的严重疾病,症状包含在感染部位皮肤呈现红色
  • 正态分布正态分布(英语:normal distribution)又名高斯分布(英语:Gaussian distribution),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连续概率分布。正态分布在统计学上十分重要,经常用在自然和社会科学来代表一个不明
  • 部是政府机构的一种,在现代通常是指政府中第一级的行政部门,如教育部、财政部等,其中文用法来自于中国古代“三省六部”制度中的“六部”。在汉字文化圈的国家或语言中,多数将此
  • 芦竹区芦竹区(台湾话:.mw-parser-output .sans-serif{font-family:-apple-system,BlinkMacSystemFont,"Segoe UI",Roboto,Lato,"Helvetica Neue",Helvetica,Arial,sans-serif} Lôo-
  • 序曲序曲源于法语ouverture,指歌剧、舞剧等开幕前演奏的短曲,亦称"开场音乐",由管弦乐队演奏。其使命在于综合地叙述全剧发展的重要关键场面,奏出剧中代表主角发旋律,音乐内容预示了
  • 蔡 旭蔡旭(1911年5月12日-1985年12月15日),江苏武进人,农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小麦杂交育种的开拓者。蔡旭于1934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农艺系。后留校任教,在农学家金善宝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