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恩洛厄家族

✍ dations ◷ 2025-11-17 23:49:58 #1450年建立的国家或政权,1806年终结的国家或政权,德国贵族家系,神圣罗马帝国诸侯国,已不存在的欧洲国家

霍恩洛厄家族是德意志贵族家庭,来自法兰克尼亚地区,此家族在1450年成为伯爵,后又升格为亲王国;最终在1806年成立的莱茵邦联中分割并入巴伐利亚、符腾堡两个王国。在霍恩洛厄被兼并之际,他们拥有1,760平方公里的领土,以及108,000人口。莱茵邦联的成立虽然终结了亲王国,但并未夺取家族的财产,直到德意志帝国垮台前,霍恩洛厄等贵族家庭仍然拥有部分政治特权,如在巴伐利亚、普鲁士、符腾堡等邦国,霍恩洛厄家族都可世袭帝国议会议员资格;他们在1825年时更由德意志邦联议会授予了“殿下”(Durchlaucht)的尊称。

霍恩洛厄家族最早的纪载可以追溯到1153年,魏克尔斯海姆领主康拉德之子小康拉德,自称继承了乌芬海姆附近的霍拉赫城堡(Hohlach,又作Hohenloch 或 Hohenlohe),他的影响力也逐步在科赫尔河、雅格斯特河、陶贝尔河(英语:Tauber)一带发展,这个地区也被称作霍恩洛厄高原,但该地在1378年被售予纽伦堡城堡伯爵(英语:Burgraviate of Nuremberg)。

于1183年逝世的海因里希一世(Heinrich I)是第一位以霍恩洛厄为姓氏的领主;到1230年,他的两个孙子哥特弗里德(Gottfried)、康拉德(Conrad))因支持皇帝腓特烈二世而获得封地,以他们所领的城堡命名为霍恩洛厄─霍恩洛厄(Hohenlohe-Hohenlohe)与霍恩洛厄─布劳内克(Hohenlohe-Brauneck),但后者在1390年绝嗣,领地辗转由勃兰登堡藩侯接收。

霍恩洛厄─霍恩洛厄往后又形成数个分支,其中以霍恩洛厄─魏克尔斯海姆(Hohenlohe-Weikersheim)与霍恩洛厄─乌芬海姆─斯佩克菲尔德( Hohenlohe-Uffenheim-Speckfeld)较值得一提。霍恩洛厄─魏克尔斯海姆始于伯爵克拉夫特一世(Kraft I, 1266–1313),在往后也出现多个分支,特别在1551年阿尔贝特(Albert)与格奥尔格(Georg)两位伯爵去世之后,霍恩洛厄─诺伊恩斯坦因(Hohenlohe-Neuenstein)与霍恩洛厄─瓦尔登堡(Hohenlohe-Waldenburg)支系分别由格奥尔格的子嗣创立。霍恩洛厄─乌芬海姆─斯佩克菲尔德则于1412年绝嗣,其领地透过复杂的联姻而被分割兼并。出身霍恩洛厄家系的另一位格奥尔格曾于1418至1423年间出任匈牙利埃斯泰尔戈姆大主教,也是匈牙利国王(后来兼任波希米亚国王及神圣罗马皇帝)西吉斯蒙德的廷臣

1450年,罗马人的国王腓特烈三世(他在1452年加冕为帝)授予霍恩洛厄家的克拉夫特五世(Kraft V, 1429–1472)与阿尔布雷希特(Albrecht)兄弟分别担任霍恩洛厄伯爵与齐根海恩伯爵的头衔与封地。阿尔布雷希特的母亲伊丽莎白来自哈瑙,透过继承方式取得了莱茵河中游的齐根海恩,但该地始终由黑森的领主(英语:Landgraviate of Hesse)控制,霍恩洛厄家族最终放弃了对齐根海恩的声称。

霍恩洛厄家族的财产大都位于法兰克尼亚行政圈(英语:Franconian Circle),并在此区的帝国议会中拥有两个席位。而他们在法兰克尼亚的帝国伯爵院中也拥有六个席位,在帝国议会中的投票权与影响力也使霍恩洛厄家族跻身高等贵族之列。

现存的霍恩洛厄家族支系来自于诺伊恩斯坦因、瓦尔登堡两家,分别在1551年由格奥尔格的两个儿子路德维希·卡希米尔(Ludwig Casimir, 1568年逝世)与埃贝哈德(Eberhard, 1570年逝世)建立,前者为新教徒,后者则信奉罗马公教。

霍恩洛厄─诺伊恩斯坦因家系随后历经了多次分家与合并,并于1631年时继承了格莱亨(英语:Gleichen)的城堡;然而,诺伊恩斯坦因家系的嫡系在1805年绝嗣,旁系于1701年时一分为三:兰根堡(Langenburg)、英格尔芬根(Ingelfingen)、基希贝格(Kirchberg)。除了基希贝格家系在1861年绝嗣,其余两支都延续至今,只是英格尔芬根家的嫡系也已在1960年绝嗣,改由旁系的霍恩洛厄─厄林根(Hohenlohe-Öhringen)取代。

同时,信奉罗马公教的霍恩洛厄─瓦尔登堡家系也分为三支,但其中两支已在1729年绝嗣,仅存部分又分作希灵斯菲斯特(Schillingsfürst)、巴尔腾斯坦因(Bartenstein)两支。目前,霍恩洛厄家系仍存瓦尔登堡、希灵斯菲斯特、雅格斯特贝格(Jagstberg)、巴尔腾斯坦因四支;其中,希灵斯菲尔斯特曾经继承了拉蒂博尔公国(英语:Duchy of Racibórz),也从1834年起继承了科尔菲的帝国修道院(英语:Imperial Abbey of Corvey)领地。

神圣罗马皇帝在1744年授予霍恩洛厄─瓦尔登堡家族亲王头衔,其领地在1757年时也被提升为亲王国;诺伊恩斯坦因(厄林根)则在1764年取得亲王头衔。1772年,诺伊恩斯坦因与兰根堡领地也升格为亲王国。

霍恩洛厄军团(Legion de Hohenlohe)为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期间存在的一支部队,由反抗拿破仑的外籍士兵组成(主要是瑞士卫队),并以担任法国元帅的路易·阿洛瓦·德·霍恩洛厄─瓦尔登堡─巴尔腾斯坦因命名,成立于1815年,1831年解散,余留的官兵改编至新成立的法国外籍兵团。

相关

  • NSAID非甾体消炎药(英语: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縮寫作NSAID),也译作非类固醇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效果的药物,在施用较高剂量时也具有消炎作用。“非甾体”一词用
  • 尿刊酸水合酶结构 / ECOD尿刊酸水合酶(英语:Urocanase或 urocanate hydratase以及imidazolonepropionate hydrolase )是催化组氨酸降解代谢中第二步反应的酶,将尿刊酸水合为咪唑-4-酮-5-丙酸
  • 后周世宗周世宗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又名郭荣,五代时期后周皇帝,于954年2月26日-959年7月27日在位,在位6年。邢州尧山柴家庄(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是周太祖郭威的养子(柴荣本身
  • 红绿联盟红绿联盟可以指:
  • 德班市德班(英语:Durban,南非语:Durban)是南非夸祖鲁-纳塔尔省最大的一座城市,祖鲁语称之为“eThekwini(特克维尼)”,“itheku”在祖鲁语中意为“海港或潟湖”,而“eThekwini”的叫法即是由
  •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天然气纠纷俄罗斯-乌克兰天然气争端是指一些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Naftohaz Ukrayiny和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商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天然气供应,价格和债务上的纠纷。俄罗斯提供了欧
  • 天目铁木天目铁木(学名:Ostrya rehderiana)为桦木科铁木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浙江等地,生长于海拔400米至500米的地区,多生长在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小叶
  • 菟丝菟丝 (学名:),为旋花科菟丝子属下的一个种,植株通常呈淡黄色的旋花科寄生植物。中国大陆 (东北、河北、陕西、四川、河南、山东、广东)、台湾、韩国、日本。菟丝子的宿主有豆科
  • 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中国药品通用名称(CADN,Chinese Approved Drug Names),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命名的规范。CADN是以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为依据,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的。CAD
  • 等松农夫藏等松农夫藏(とうまつ のぶぞう,1896年-4月25日1980年),日本帝国时代海军少将。原为日本帝国海军军需官,后成为会计师,其事务所后被德勤收购。等松出生在群马县,1917年自海军军需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