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苏打水
✍ dations ◷ 2025-01-23 11:31:23 #苏打水
碳酸水(英语:Carbonated water),又称梳打水、苏打水、气泡水,是在压力下将二氧化碳气体溶入水中的饮料。有时加入一些添加剂,如钠。这个过程,被称为碳酸化,它使水可以起泡。人们喜欢喝饮料,碳酸水则可以提供无热量和无糖的替代品。碳酸水绝大多数用饮料瓶出售,但在家里它很容易用苏打机制造出来。碳酸水或苏打水在英语中有多种称谓,如club soda、soda water、sparkling water、seltzer water等。这些其实都是一个东西。称之为“soda”只是英语中soda本身就有此意,和是否添加小苏打并无直接对应关系。近年来多有商家炒作概念试图区分苏打水(添加碳酸氢钠(即小苏打,烘焙苏打)的)和碳酸水(只加二氧化碳的),属于望文生义。当然事实上,由于碳酸水呈偏酸,确有部分品牌会添加碱盐(常见的有小苏打碳酸氢钠、碳酸氢钾、柠檬酸钾等)来改善口感。但是并不能说只有添加了小苏打的才叫“苏打水”。从前,碳酸水由一家德国赛尔脱兹的天然汽泡矿泉水公司生产,他们将水放入瓶中,然后加入碳酸氢钠制成。根据苏打俱乐部出产的碳酸水瓶上标示之制成分量,也是用小量的食盐、柠檬酸钠、碳酸氢钠、碳酸氢铵、硫酸钾或磷酸盐制成,这些添加剂使得碳酸水略带咸味。英国化学家约瑟夫·普利斯特里为发现碳酸水制作方法的第一人。他在利兹的一间啤酒厂中,将一碗水放在啤酒桶之上的一个地方。之后,二氧化碳和氮两种气体便溶入发酵啤酒桶上的水碗。当时,人们多是用二氧化碳和氮来灭鼠。约瑟夫·普利斯特里意想不到,水加入了气体之后有更宜人的口感,于是他为朋友提供碳酸水作一种新的饮料。1772年,约瑟夫·普利斯特里出版了一本书《水与气之结合》,描述把硫酸滴在白垩上会释放二氧化碳,并且鼓励人们用盛满水的碗收集气体。1771年,瑞典化学家卢本·贝格曼独立发明一种与约瑟夫·普利斯特里发现碳酸水制作方法相似的制造过程。但不太成功,他设法再生产自然地冒泡的泉水,当时认为冒泡的泉水对健康有益。现在,碳酸水都是由被加压的二氧化碳通过水做成。加压之压力比标准大气压力更强,使其增加溶解度,令更多二氧化碳溶入。当瓶盖打开,压力被释放,气体形成汽泡出来,如此形成独特泡沫。碳酸水最出名的好处是去除污迹,例如咖啡杯中的咖啡污迹,或银的污迹。据说葡萄酒污迹可以混入食盐,然后加入大量碳酸水去除。今天,碳酸水在杂货店有售,制作亦非常简单。软饮料和碳酸饮料(汽水、可乐、沙士、雪碧)其主要材料就是碳酸水。
相关
- RNA核糖核酸(英语:Ribonucleic acid),简称RNA,是一类由核糖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聚合而成的线性大分子。自然界中的RNA通常是单链的,且RNA中最基本的四种碱基为A(腺嘌呤)、U(尿嘧
- 费雯·丽奥利维尔爵士夫人费雯·丽(英语:Vivien Leigh, Lady Olivier,1913年11月5日-1967年7月8日),英国国宝级电影演员,两届奥斯卡影后。费雯·丽不但是一位出色的电影演员,也是一名优秀的
- 异孢异孢耳霉(学名:Conidiobolus incongruus)是属于虫霉目新月霉科耳霉属的一种真菌,腐生在植物的腐烂组织、枯枝落叶及土壤中。该种分布于中国、印度、美国。
- 中子辐射中子辐射(英语:Neutron radiation)是一种由自由中子组成的电离辐射。核裂变的结果是原子会释放出自由中子,这些自由中子与其他原子的核发生反应形成新的同位素,反过来也可能会产
- 鸭嘴兽鸭嘴兽(学名:Ornithorhynchus anatinus;英语:Platypus,偶称Duck-billed platypus)是原兽亚纲单孔目鸭嘴兽科鸭嘴兽属(Ornithorhynchus)的唯一一种动物。鸭嘴兽是少有的卵生哺乳动物,
- 传导性听力损失感觉神经性耳聋是由内耳,前庭耳蜗神经(第VIII号脑神经)或中枢听觉系统的病变造成的耳聋。感觉神经性耳聋分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先天性耳聋可由遗传(包括如 Usher 综合征等罕见遗
- 石洞壁画石洞壁画是在洞穴或岩石上的绘画,有时也称为岩画。一般多为史前所做。使用的颜料包括红色和黄色赭石,赤铁矿,氧化锰和木炭。最早的石洞壁画可以上溯到4万年前。中国岩画分布极
- 噬菌细胞吞噬细胞为一类防卫细胞,它们透过吞噬细菌、坏死细胞和凋亡细胞等有害物质来保卫有机体。其原文“Phagocytes”的前半部来自希腊语“phagein”(意为“食用、吞食”),后半部“-cy
- 张恭庆张恭庆(1935年5月29日-),上海人,中国数学家,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以其对无穷维莫尔斯理论的研究而知名。张恭庆早年曾就读于圣芳济中学初中、南洋模范中学,1954
- 行人隧道地下人行通道是土木工程、交通、建筑物、隧道的一种,作用是供行人通过,解决在地面人车争路的问题。地下人行通道多数出现于大城市、商场、地铁、巴士总站、码头之间。地下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