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南方古猿

✍ dations ◷ 2025-09-18 17:47:27 #鲍氏南方古猿
鲍氏傍人(学名:Paranthropus boisei)为人科傍人属的一种,是早期的人族及最大的傍人。他生存于260-120万年前上新世至更新世的东非。他最初被命名鲍氏东非人,及后被更名为鲍氏南方古猿,而最终被分类为鲍氏猿人。玛丽·利基(Mary Leakey)于1959年在坦桑尼亚奥杜瓦伊峡谷发现一个保存完好的头颅骨,编号OH 5,化名"Nutcracker Man",估计是属于175万年前,有南方古猿的特征。玛丽及其丈夫路易士·利基(Louis Leakey)将这个标本命名为鲍氏东非人,以纪念其资助者查尔斯·鲍伊斯(Charles Boise)。理查·李基(Richard Leakey)认为鲍氏傍人是首个人族使用石器工具。理查亦于1969年在近特坎纳湖的库比福勒化石遗存发现了另一个鲍氏傍人的头颅骨。鲍氏傍人的颅腔很小,约有500-550立方厘米,仅大于阿法南方古猿及非洲南方古猿。他的头颅骨结构适合咀嚼,并有很多现今大猩猩的特征,例如:位于头顶的矢状嵴。鲍氏傍人生活在大草原地区。雄性重68公斤,站立时高1.3米;雌性重45公斤,站立时高1.05米。后方的臼齿相对较大,是现今人类的两倍。有些学者指鲍氏傍人的头颅骨及牙齿形态显示他们是吃粗糙的伥物,例如坚果及种子,也有学者认为他们以草为食。于1993年,在埃塞俄比亚发现了鲍氏傍人的化石。这个化石是部分的头颅骨,编号KGA10-525,可以追溯至140万年前。这是已知最大及在埃塞俄比亚唯一发现的鲍氏傍人头颅骨标本。最古老的鲍氏傍人标本是在奥莫河谷发现(编号L. 74a-21),估计属于230万年前;最近代的标本则是在奥杜瓦伊峡谷发现的(编号OH 3及OH 38),属于120万年前。

相关

  • 林修二林修二(1914年-1944年6月5日),汉名林永修,另一笔名南山修。出生于台湾日治时期的台南厅蔴豆支厅(今台南市麻豆区)。东京庆应义塾大学英文科毕业。风车诗社同人。大学时期受到西胁顺
  • 轻水反应堆轻水反应堆(Light Water Reactor, LWR)是指使用水作为冷却剂及慢化剂的核反应堆,包括沸水反应堆和压水反应堆,是目前世界上核反应堆的主要类型。与重水反应堆相比,轻水反应堆比较
  •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伦敦雾霾(英语:Great Smog of London、Great Smog of 1952)是1952年12月5日至12月9日发生于英国伦敦的空气污染事件。发生的原因包括气温低、反气旋、无风以及大量燃烧煤炭所产
  • IIIAbr /13固体、 液体、 气体硼族元素(又称铝族元素)是指元素周期表上第13族(ⅢA族)的元素,位于12族元素和碳族元素之间。硼族元素包含硼(B)、铝(Al)、镓(Ga)、铟(In)、铊(Tl)、鉨(Nh),其中硼为类金属,其
  • 耳鼻喉/头颈外科耳鼻喉科学(Otorhinolaryngology /oʊtoʊˌraɪnoʊˌlærənˈɡɒlədʒi/;亦称为: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是一门医学专科,专门研究耳、鼻、喉病变的诊断及治
  • β-酮硫解酶缺乏症β-酮硫解酶缺乏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代谢疾病,全世界仅报告有50至60例。患者机体无法正确处理异亮氨酸或脂质分解产物,典型发作年龄为6个月至24个月。该病症由ACAT1基
  • 旧字体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 
  • 笔迹学笔迹学(英语:Graphology)是一种研究和分析笔迹的伪科学,主要是借此分析人的心理。在医疗领域,有时会利用笔迹分析来辅助大脑和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跟进。笔迹学常被误会是文件鉴
  • 流纹英安岩流纹英安岩是一种组成上介于英安岩和流纹岩之间的喷出性火山岩。与之对应的侵入岩是花岗闪长岩。流纹英安岩常见的组成矿物为隐晶质到玻璃质的富钠斜长石、透长石、石英、黑
  • 异养生物异营生物(英语:heterotroph)指不能直接以无机物或有机物,必须摄取现成的养分来维持生存机能的生物。异营生物包括捕食、寄生和腐生三种。 异营性动物细胞需要的物质为水和矿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