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

✍ dations ◷ 2025-07-04 06:53:31 #二茂铁,二膦烷,二价铁化合物

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常简写为“dppf”,是一种常用取代膦,也是有机金属化学中的常用配体。dppf在其骨架中含有一个铁原子并与另两个桥联二苯基膦密切相连,如 1,1-双(二苯基膦)甲烷 (dppm)或1,2-双(二苯基膦)乙烷 (dppe)。

该化合物为商业市售试剂。可在TMEDA的存在下,通过二茂铁和正丁基锂下进行锂化反应,而后继续和氯代二苯基膦反应得到:

Dppf可与各种金属形成络合物; 钯衍生物(dppf)PdCl2即是钯催化偶联反应中一种很流行的催化剂。它易于用常规方法制备:即通过dppf和氯化钯的乙腈或苯腈络合物反应制得:

相关

  • 斑贴试验贴布试验,又名斑贴试验,是一种用来确定是否有特定物质会导致患者过敏性或发炎肌肤。任何人被怀疑有过敏性接触性皮肤炎(英语: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或过敏性皮炎,需要经过
  • 耳机耳机(Headphone),又称耳筒或听筒,是一对转换单元,它接受媒体播放器或接收器所发出的电讯号,利用贴近耳朵的扬声器将其转化成可以听到的音波。耳机一般是与媒体播放器可分离的,利用
  • 除冰剂除冰是指除去某物件表面的冰的作业。冰可以透过用坚硬物件削去,或采用加热或使用化学物品(如盐或醇)的方式去除。道路上的除冰工作传统上使用盐,如氯化钠、氯化钙或氯化镁。维基
  • 普利昂蛋白朊毒体(英语:prion,发音为/ˈpriː.ɒn/;又译为普利昂、蛋白质侵染因子、毒朊、感染性蛋白质、普恩蛋白等)是一种具感染性的致病因子,能引发人类及哺乳动物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朊
  • 三叶虫纲三叶虫纲(学名:Trilobita)的动物通称三叶虫,是节肢动物门中已经灭绝的一纲。它们最早出现于寒武纪,在古生代早期达到顶峰,此后逐渐减少至灭绝。最晚的三叶虫(砑头虫目)于二亿五千万
  • 丹参丹参(学名:Salvia miltiorrhiza)又称作柴丹参、红丹、赤参,是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其根是一种中药。多年生草本,有丹红色肥大的根,俗称“红根”,茎高40~80厘米,多分枝,被长柔毛。叶常为
  • 癸丑日记《癸丑日记》,又名《西宫录》、《西宫日记》,是部以朝鲜宣祖去世后光海君血腥争夺王权为题材的朝鲜宫廷文学作品,分为上下两卷,创作于“仁祖反正”之后,现传乐善斋本,由宫女所作,作
  • 也拉府 small(惹拉府)/small也拉府(泰语:จังหวัดยะลา,皇家转写:Changwat Yala,泰语发音:),是位于泰国最南部的一个府,也是泰南一个不甚安宁的府份。当地华人称其为惹拉府。首府为也拉(惹拉)。也拉府位
  • 波兰圆桌会议波兰圆桌会议(波兰语:Okrągły Stół)于1989年2月6日到4月5日在波兰华沙举行。当时波兰政府为了抑制社会骚乱,与波兰团结工会和其他反对派举行了此会议。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工
  • 重点色重点色(Point coloration)指的是动物的毛皮由较浅的身体颜色以及较暗的四肢颜色构成,例如脸、耳朵、脚、尾巴和(雄性动物的)阴囊。重点色在暹罗猫以及相近品种的猫中最容易辨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