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型板块边界

✍ dations ◷ 2025-11-10 09:33:57 #聚合型板块边界
聚合性板块边缘(Convergent plate boundary / Destructive plate boundary,又译大陆汇聚带、聚合性板块边界、破坏性板块边界),顾名思义,是指边界两旁板块相移近之处。其动力源自软流圈中下沈的熔岩对流,乃三种主要板块边界之一。由于板块相撞时产生巨大挤压力和摩擦力,并形成俯冲带,产生大量熔岩,故容易触发地震、火山爆发和海啸等自然灾害。与此同时,亦造出褶曲山脉、海沟、火山、火山岛弧等自然地貌。软流圈中的对流会带动岩浆流动,当岩浆和板块间产生摩擦,就会带动板块移动。若果对流上升,板块会相移开,形成扩张性板块边缘;若果对流下沈,板块会相移近,形成聚合性板块边缘。板块相撞时密度较高的一块会下沈,使其在板块边缘的部分被对面的板块压着,形成俯冲带。俯冲带会一直伸入软流圈,然后熔掉,故聚合性板块边缘又名破坏性板块边界。聚合性板块边界产生巨大挤压力和熔岩,可以形成褶皱山脉(又名褶曲山)、海沟、火山和火山岛弧等地形特征。另外,亦可能形成逆断层。当边界两旁都是大陆板块时,两个板块均密度不高,不会产生俯冲带。大陆碰撞的过程产生巨大挤压力,推高原来的沉积物,形成折皱山脉。其著名例子包括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碰撞形成的喜马拉雅山脉,以及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形成的土耳其本廷山脉,其中喜马拉雅山脉上有世界最高峰。当边界两旁都是海洋板块时,密度较重的一个会隐没在另一个板块之下,形成俯冲带。过程中,会产生一个地形上的凹陷处,称为海沟。另外,由于产生大量熔掉物质,造就火山活动,故会形成火山弧|火山岛弧。其著名例子包括太平洋板块北部和北美洲板块西北部形成的阿留申群岛 , 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和欧亚板块形成的日本、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等。当边界两旁分别为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时,密度较重的海洋板块会被压在大陆板块下,形成俯冲带。过程中,会产生火山、折皱山脉和海沟等地形。其著名例子包括纳斯卡板块沉入南美洲板块时形成的安第斯山脉和秘鲁-智利海沟。板块移动时会产生巨大力量,可能触发地震、火山爆发和海啸。其中在环太平洋火山带,板块边界多为聚合性,亦是世上地震、火山爆发和海啸最密集的地方之一。

相关

  • 学术研究研究是用主动和系统方式的过程,是为了发现、解释或校正事实、事件、行为、或理论,或把这样事实、法则或理论作出实际应用。“研究”一词常用来描述关于某一特殊主题的资讯收集
  • 中国铁路25G型客车25G型客车,是中国铁路的空调铁路客车型号之一,分为普通型及国际联运型。25G型客车(G代表改进型,汉语拼音:GaiJin)是25A型客车的改进型。1991年,在168辆25A型新型空调客车试制和应用
  • HER1/EGFR1IVO, 1M14, 1M17, 1MOX, 1NQL, 1XKK, 1YY9, 1Z9I, 2EB2, 2EB3, 2GS2, 2GS7, 2ITN, 2ITO, 2ITP, 2ITQ, 2ITT, 2ITU, 2ITV, 2ITW, 2ITX, 2ITY, 2ITZ, 2J5E, 2J5F, 2J6M, 2JIT
  • 白酒白酒,又称烧酎、烧酒、白干、火酒、高粱酒,是一种传统蒸馏酒,为烧酒的一种,主要产自中国大陆和台湾,是中国人最常饮用的蒸馏酒,也是在传统节日送人的礼品。它其实是一种包含很多不
  • 奇异物质奇异物质(英语:strange matter)是夸克物质(英语:QCD matter)的一种特例,通常认为是包含上夸克、下夸克和奇夸克的流体。这是与核物质(英语:nuclear matter)(质子、中子等构成的普通物质
  • 华金·桑斯·加德亚华金·桑斯·加德亚(西班牙语:Joaquín Sanz Gadea,1930年6月30日-2019年5月25日)是西班牙籍国际医生。1930年生于阿拉贡地区的特鲁埃尔。毕业于萨拉曼卡大学医学与外科专业。他
  • 高雄市立国际游泳池高雄市立国际游泳池,旧称高雄市立国际标准游泳池,位于高雄市苓雅区中正一路94巷1号,邻近中正运动场与中正技击馆,建成于1996年4月,观众容量3000人。该游泳池是举办游泳、跳水及水
  • EP-3侦察机EP-3A/B猎户式(EP-3A/B Orion)与EP-3E白羊I/II型(EP-3E Aries I/II)是一系列主要由美国海军所操作,配备有涡轮推进引擎的信号侦察机。它的机身设计取自同厂的P-3“猎户”海上巡逻
  • 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英语:Relational database),是创建在关系模型基础上的数据库,借助于集合代数等数学概念和方法来处理数据库中的数据。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实体以及实体之间的各种联系均
  • 规范化数据库规范化,又称正规化、标准化,是数据库设计的一系列原理和技术,以减少数据库中数据冗余,增进数据的一致性。关系模型的发明者埃德加·科德最早提出这一概念,并于1970年代初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