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趾鞋袜

✍ dations ◷ 2025-02-24 07:40:54 #袜子,鞋,汉服,琉装,和服

分趾鞋袜,或称二趾鞋袜,是拇趾与其余四趾分开的鞋子和袜子,日语称足袋(たび)。中国古代称分趾袜或二趾袜为丫头袜(也作鸦头袜、鸦头袜)或歧头袜,除了是布料、丝织品所造之外,有些是用皮革制成的,因此有时会写成丫头袜、鸦头袜、鸦头袜、丫头袜、鸦头袜、鸦头袜、歧头袜、歧头袜。

分趾袜呈“丫”形,穿木屐时可以让脚趾卡住上面的绳系。

“足袋”本来是古汉语称袜子,日本也吸收了这个名称,在11世纪时就有“足袋”的记载。后来在日语里变成专指分趾的袜子和鞋。

分趾袜最早出现在中国,称为“丫头袜”。唐朝的李白有《越女词》云:“屐上足如霜,不着鸦头袜。”“鸦”是“丫”的通假字。当时江南人因为当地气候潮湿多雨,多穿木屐,丫头袜就是专用来配搭人字带木屐的袜子。

至宋朝,丫头袜仍然很流行,姜夔《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提到:“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渺身。”,当时不但在江南地区流行,在北方也可以见到,金朝元好问《续小娘歌》之五:“风沙昨日又今朝,踏碎鸦头路更遥。”吴无闻注曰:“鸦头袜,女子歧头袜。”

元朝时丫头袜也很常见于江南,当时浙江诸暨人杨维桢《翡翠巢》:“屏开时露鸦头袜,弦断应衔凤嘴胶。”当时在诸暨民间,农妇做鸦头袜、草鞋袜是必须的技能。清末民初的绿林人物仍有穿着。

日本在11世纪的文献上开始有“足袋”一词的记载,但不确定其形制是否和现在的足袋相同。而现在发音是“たび”的分指袜“足袋”,出现在镰仓时代(另一说为室町时代),其实际的起源以及发音来源至今未有定论。

对于其来源有以下说法:

平安时代的皮革足袋,脚踝部分附上可缝合的纽,缝合后纽不会掉下来。

镰仓时代曾规定武家只限于从当年的十月十日到第二年的二月二日可以穿袜子,而且只有年过50岁的老人、贵族和经过各级官府特殊批准的人,才有这种待遇,是为“足袋御免”,到江户时代,才废止这项规定。

1657年发生明历大火后,皮革供应不足导致价格高涨,木绵制品在当时突然成为普及产品。在木绵制足袋普及之时,以钮扣扣住足袋的方法有所改变。现在的足袋是以呼作“こはぜ”(甲驰、牙签、甲钩、骨板)的金属制成的挂勾扣住的,绑在钮上的线称为“受け糸”(又称作挂け糸),这种方式是江户后期至明治初期期间非常普及。但以钮扣扣住的足袋并没有消失。

现代日本人在穿着和服与下駄、草履时仍然常穿足袋。最正式的是白色,在一些正式场合如茶道会穿着。男性出行时则常穿黑色的足袋。有花纹、图案的足袋则多为女性穿着。

传统的分趾袜以无弹性的布料缝制,开口在后面,穿着时要用带子、钮扣或扣子扣紧,这些部件往往容易松开,令袜子滑下。近年就出现了以弹性纤维纺织、袜头加上橡皮筋的分趾袜,穿着时能够紧贴脚部,也不用系带子或扣扣子,穿着方便且不易滑下。但传统以带或扣子扣紧的分趾袜仍然存在。

部分ACG作品中,也有以传统分趾鞋袜为基础而产生的其他种类(如长筒等)

分趾鞋是一些拇趾和另外四趾分开的鞋子,日语称为“地下足袋”,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日本的祭穿着的,另一类则是平日穿着的鞋子,当中又分为被建筑工人、农夫、园丁等穿着的工作鞋以及制成分趾样式的流行时尚休闲鞋和运动鞋。

祭穿着的分趾鞋的底部物料以较分趾袜坚韧、厚实的纺织物料制造,用作工作或日常鞋子的地下足袋会用橡胶制造。虽然现在一些建筑工人已经渐渐改穿钢头硬底工作鞋,但底部柔软的分趾鞋仍然受到一些工人的喜爱,这是因为穿着分趾鞋接触地面时会给他们较好的触觉,且脚穿柔软的分趾鞋会较硬底鞋灵活。例如建筑工人在工地上走动时能感觉到他们踏着什么;木匠、园丁等穿着柔软的分趾鞋也可以用脚捡起地上的物件。

近年又出现一些分趾休闲鞋和运动鞋,由于造型特别、款式新颖,受到一些年轻人欢迎。

相关

  • 关原之战关原之战(日语:関ヶ原の戦い、大日本帝国陆军参谋部出版书籍使用關原之役)是日本广义的战国时代末期或安土桃山时代发生于美浓国关原地区的一场战役,交战双方为德川家康带领的东
  • Dickinsonia狄更逊水母(学名:Dickinsonia)又名狄更逊蠕虫、迪金索尼亚虫,是埃迪卡拉纪时代埃迪卡拉生物群中最具标志性的一种生物。其分类地位还不是很明朗,多数研究者认为它是动物,但也有人
  • 大休斯敦休斯敦–伍德兰–舒格兰为美国行政管理和预算局定义的城市群,包括9个县,位于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地区得克萨斯州东南部,一般通称该都会区为“大休斯敦”。休斯敦–伍德兰–舒格兰
  • 威尔士英语威尔士英语(Welsh English,Anglo-Welsh,Wenglish)是指主要流行在威尔士,由威尔士人使用的一种英语方言。威尔士英语受到了威尔士语很强的语法影响,并且包括了不少借用自威尔士语的
  • ATC代码 (C04)A·B·C·D·G·H·QI·J·L·M·N·P·R·S·VATC代码C04(外周血管扩张剂)是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药物分组,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HO Coll
  • 仁祖反正仁祖反正(韩语:인조반정)是发生于朝鲜王朝光海君执政时期的癸亥年(西历1623年)三月十二的一场宫廷政变。这场政变由西人党主导,最终将光海君废黜,将绫阳君拥上王位,是为朝鲜仁祖。16
  • 绍鲍多什·米克洛什绍鲍多什·米克洛什(匈牙利语:Szabados Miklós,1912年3月7日-1962年2月12日),匈牙利/澳大利亚乒乓球运动员。他曾获得15枚世界乒乓球锦标赛金牌。1926: 雅各比 / 佩奇  · 1928
  • 高井研一郎高井研一郎(1937年7月18日-2016年11月14日),日本男性漫画家。代表作是小学馆长期连载的《小职员周记》(原作:林律雄)。高井研一郎出身于长崎县佐世保市。从小因父亲在上海租界开书
  • 洛尔米洛尔米(Lormi),是印度恰蒂斯加尔邦Bilaspur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2158(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12158人,其中男性6264人,女性5894人;0—6岁人口1772人,其中男943人,女829人;识字率62.
  • 刘征 (1926年)刘征(1926年-),原名刘国正(一作刘国政),笔名刘铮、牛小白、生力等,男,北京人,中国作家、编辑家,曾任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名誉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