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Y染色体DNA单倍型类群

✍ dations ◷ 2025-08-08 09:35:46 #人类Y染色体DNA单倍型类群
人类Y染色体DNA单倍型类群(Human Y-chromosome DNA haplogroup)是利用Y染色体遗传变异特性进行人类学研究的一门科学,主要用于研究人类的“非洲起源论”及以后的种群分布的遗传学证据。人类有23对46条染色体,其中22对44条为常染色体,另外一对为性染色体,XY组合的为男性,XX组合的为女性。Y染色体只能父子相传,所以研究Y染色体,可以发现人群在父系关系上的迁徙和发展。人类Y染色体谱系树是根据Y染色体单倍型类群的不同把全部现代智人分为不同类型,用从A到T的字母作为索引,使用数字和小写字母来进一步细分。谱系树中的父节点代表的对应基因突变是所有子节点共有的,但反之不然。Y染色体亚当,在遗传学上是理论上人类父系的最近共同祖先,生活在6-20万年前。单倍型类群 A00单倍型类群 A0单倍型类群 A1单倍型类群 B单倍型类群 D单倍型类群 E单倍型类群 C单倍型类群 F1-F4单倍型类群 G单倍型类群 H单倍型类群 I单倍型类群 JK*单倍型类群 L单倍型类群 T单倍型类群 K1-K4单倍型类群 M单倍型类群 N单倍型类群 O单倍型类群 Q单倍型类群 R单倍型类群 S单倍型类群A是非洲人的子单倍型类群,现代的所有单倍型类群起源点。BT是单倍型类群A的分支。 它有两个主要谱系,单倍型类群B和CT。定义突变分离CT(除A和B的所有单倍型类群)为M168和M294。这些突变早于“走出非洲”的迁移。DE突变的定义可能发生在非洲东北部,大约65、000年前。 P143突变定义了单倍型类群CF。可能发生在那时,将现代人类带至亚洲南部海岸。单倍型类群F发现于大约90%的世界人口,但几乎完全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之外。IJ的突变对应于45000年前的一个中东或南亚地区的移民浪潮,随后迁移到欧洲 (克罗马侬人)。 单倍型类群G,30000年前起源于中东地区,或更东的地区至巴基斯坦,并迁移至欧洲引发新石器革命。单倍型类群H可能30000-40000年前起源于印度,并随罗姆人迁移至西方。单倍型类群K在欧亚大陆, 澳洲和南太平洋分布极广。单倍型类群L主要分布于南亚。单倍型类群M则最流行于美拉尼西亚。NO单倍型类群在35000-40000年前出现在亚洲。 单倍型类群N可能起源于东南亚并扩散到西伯利亚北部和西部,最常见分布于乌拉尔语系人群。单倍型类群O最常见分布于东亚和东南亚,少量分布于大洋洲、中亚和南亚。单倍型类群P引出了群组Q和R,并且很少发现在其未分化的阶段。很可能起源于中亚或阿尔泰地区。单倍型类群Q也起源于中亚,向东迁移到北美。NO单倍型类群在35000-40000年前出现在东亚。单倍型类群N可能起源于亚洲东部并向北和向西传播于西伯利亚,高频分布于一些乌拉尔语系人群。单倍型类群O最常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在大洋洲主要为其下游的O3,在南亚主要为其下游的O2a1和O3,在西伯利亚主要为其下游的O1。单倍型类群 P (M45)有两个分支。Q-M242和R-M207,都有一个共同的标记M45,至少18 单核苷酸多态性。Q被定义由SNP M242。认为出现在大约35000-40000年前的中亚。单倍型类群Q的亚类型和定义变异,根据2008 ISOGG树在下文提供。ss4 bp、rs41352448不出现在ISOGG 2008树,因为STR。作为一种新型的Q系(Q5),在印度人中已经被低频率发现2008 ISOGG树单倍型类群R的定义由SNP M207。大部分单倍型类群 R表现为R1a和R1b。 R1a可能起源于欧亚大草原,伴随斯基泰人文明和原始印欧语人群的扩张。主要分布于中亚、南亚和东欧。R1b可能起源于中亚。在西欧占主导地位,也稀少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其子群R1b1a2 (M269)在现代欧洲人分布最常见,特别在西欧。人类Y染色体DNA单倍型类群进化树各族群Y染色体单倍型类群 · 著名的Y染色体单倍型类群人

相关

  • Tm4f13 6s22, 8, 18, 31, 8, 2蒸气压第一:596.7 kJ·mol−1 第二:1160 kJ·mol−1 第三:2285 kJ·mol主条目:铥的同位素铥是一种化学元素,符号Tm,原子序数69,是一种金属。铥是第二稀
  • 罗格列酮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是一种用于控制糖尿病的药物,商品名称有:安糖健、文迪雅、梵帝雅(Avandia)等。由葛兰素史克(GSK)开发制造。制剂为药片,每片含2mg、4mg或8mg马来酸罗格列酮(Ro
  • 碱性饮食碱性饮食(英语:Alkaline diet)也被称为碱性灰烬饮食(alkaline ash diet)、碱酸饮食(alkaline acid diet)、酸灰烬饮食(acid ash diet)或是酸碱饮食(acid alkaline diet)泛指一类被认为
  • 白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〇六个(五划的则为第十二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白部归于五划部首。白部通常是从上、下、左方均可为部字。且无其他
  • 双链断裂双鏈断裂(英语:double-strand break,缩写:DSB),又称双股断裂,是指双股DNA分子的两条单链在同一位置被切割时发生的现象。双股断裂可诱发DNA修复,可能造成遗传重组,细胞也有一些系统作
  • 玛丽亚·特蕾西亚玛丽娅·特蕾西亚·沃尔布加·阿玛丽娅·克里斯蒂娜(德语:Maria Theresia Walburga Amalia Christina;1717年5月13日-1780年11月29日),哈布斯堡君主国史上唯一女性统治者,统治范围
  • 甲基叔丁基醚甲基第三丁基醚,英文缩写为MTBE(methyl tert-butyl ether),是一种无色透明、粘度低的可挥发性液体,具有特殊气味,含氧量为18.2%的有机醚类。它的蒸汽比空气重,可沿地面扩散,与强氧化
  • 测度与概率数学上,测度(英语:measure)是一个函数,它对一个给定集合的某些子集指定一个数,这个数可以比作大小、体积、概率等等。传统的积分是在区间上进行的,后来人们希望把积分推广到任意的
  • 起世经《起世经》,又称《起世因本经》,为佛陀解说宇宙形成、发展、组织和灭亡的经书。《起世经》分十二品,包括阎浮洲品、郁单越洲品、转轮圣王品、地狱品、诸龙金翅鸟品、阿修罗品、
  • 圣保罗双年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Sao Paulo Art Biennial)是一个艺术双年展。由1951年意大利实业家马塔拉佐(Francisco Ciccillo Matarazzo Sobrinho)所创立。并与威尼斯双年展及德国卡塞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