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类Y染色体DNA单倍型类群
✍ dations ◷ 2025-10-21 19:11:53 #人类Y染色体DNA单倍型类群
人类Y染色体DNA单倍型类群(Human Y-chromosome DNA haplogroup)是利用Y染色体遗传变异特性进行人类学研究的一门科学,主要用于研究人类的“非洲起源论”及以后的种群分布的遗传学证据。人类有23对46条染色体,其中22对44条为常染色体,另外一对为性染色体,XY组合的为男性,XX组合的为女性。Y染色体只能父子相传,所以研究Y染色体,可以发现人群在父系关系上的迁徙和发展。人类Y染色体谱系树是根据Y染色体单倍型类群的不同把全部现代智人分为不同类型,用从A到T的字母作为索引,使用数字和小写字母来进一步细分。谱系树中的父节点代表的对应基因突变是所有子节点共有的,但反之不然。Y染色体亚当,在遗传学上是理论上人类父系的最近共同祖先,生活在6-20万年前。单倍型类群 A00单倍型类群 A0单倍型类群 A1单倍型类群 B单倍型类群 D单倍型类群 E单倍型类群 C单倍型类群 F1-F4单倍型类群 G单倍型类群 H单倍型类群 I单倍型类群 JK*单倍型类群 L单倍型类群 T单倍型类群 K1-K4单倍型类群 M单倍型类群 N单倍型类群 O单倍型类群 Q单倍型类群 R单倍型类群 S单倍型类群A是非洲人的子单倍型类群,现代的所有单倍型类群起源点。BT是单倍型类群A的分支。 它有两个主要谱系,单倍型类群B和CT。定义突变分离CT(除A和B的所有单倍型类群)为M168和M294。这些突变早于“走出非洲”的迁移。DE突变的定义可能发生在非洲东北部,大约65、000年前。 P143突变定义了单倍型类群CF。可能发生在那时,将现代人类带至亚洲南部海岸。单倍型类群F发现于大约90%的世界人口,但几乎完全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之外。IJ的突变对应于45000年前的一个中东或南亚地区的移民浪潮,随后迁移到欧洲 (克罗马侬人)。
单倍型类群G,30000年前起源于中东地区,或更东的地区至巴基斯坦,并迁移至欧洲引发新石器革命。单倍型类群H可能30000-40000年前起源于印度,并随罗姆人迁移至西方。单倍型类群K在欧亚大陆, 澳洲和南太平洋分布极广。单倍型类群L主要分布于南亚。单倍型类群M则最流行于美拉尼西亚。NO单倍型类群在35000-40000年前出现在亚洲。
单倍型类群N可能起源于东南亚并扩散到西伯利亚北部和西部,最常见分布于乌拉尔语系人群。单倍型类群O最常见分布于东亚和东南亚,少量分布于大洋洲、中亚和南亚。单倍型类群P引出了群组Q和R,并且很少发现在其未分化的阶段。很可能起源于中亚或阿尔泰地区。单倍型类群Q也起源于中亚,向东迁移到北美。NO单倍型类群在35000-40000年前出现在东亚。单倍型类群N可能起源于亚洲东部并向北和向西传播于西伯利亚,高频分布于一些乌拉尔语系人群。单倍型类群O最常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在大洋洲主要为其下游的O3,在南亚主要为其下游的O2a1和O3,在西伯利亚主要为其下游的O1。单倍型类群 P (M45)有两个分支。Q-M242和R-M207,都有一个共同的标记M45,至少18 单核苷酸多态性。Q被定义由SNP M242。认为出现在大约35000-40000年前的中亚。单倍型类群Q的亚类型和定义变异,根据2008 ISOGG树在下文提供。ss4 bp、rs41352448不出现在ISOGG 2008树,因为STR。作为一种新型的Q系(Q5),在印度人中已经被低频率发现2008 ISOGG树单倍型类群R的定义由SNP M207。大部分单倍型类群 R表现为R1a和R1b。
R1a可能起源于欧亚大草原,伴随斯基泰人文明和原始印欧语人群的扩张。主要分布于中亚、南亚和东欧。R1b可能起源于中亚。在西欧占主导地位,也稀少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其子群R1b1a2 (M269)在现代欧洲人分布最常见,特别在西欧。人类Y染色体DNA单倍型类群进化树各族群Y染色体单倍型类群 · 著名的Y染色体单倍型类群人
相关
-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特征及性质。
- 菜籽固醇菜籽固醇(英语:Brassicasterol,简称BR, 又称为5,22-二烯-24S-甲基-3β-胆固醇、5,22-二烯-麦角甾-3β-醇、菜籽甾醇)是一种由一些单细胞藻类(浮游植物)以及某些陆生植物(如油菜)合成
- 颗粒颗粒可以指:
- 机械键机械键(mechanical bond)是出现在轮烷及索烃等机械互锁分子结构的化学键。机械键和传统分子结构不同,互锁的两个化学结构之间没有共价键的键结,是两个独立的结构,但因为其几何结
- 黄道光黄道光(英语:Zodiacal light)是指在夜空中靠近太阳的地方,沿着黄道或黄道带泛出略呈三角形的白色微光。在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最适合观察黄道光的时段是春季的暮光完全消失之后的
- 四大文明古国四大文明古国,或称四大古文明,一般指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巴比伦位于今伊拉克)、古印度及中国此四处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四大文明古国是四大古文明的旧称,而四大古文明也
- 政区政区是指因行政区划而产生的行政区域。任何一个拥有有效政府的地区均可以称为政区。政区不等同国家,而等同于各级政府所掌控的区域。所以,在政区的划分上可以包括:国家、州、省
- 大陆地壳大陆地壳(英语:continental crust)是岩石圈的一部分,和海洋地壳一同成为固态地球的最外层,主要由较轻之硅铝质岩石如花岗岩、和变质岩组成,偏向酸性。相对于海洋地壳,大陆地壳的较
- 布劳恩卡尔·费迪南德·布劳恩(德语:Karl Ferdinand Braun,1850年6月6日-1918年4月20日),德国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阴极射线管的发明者。1850年6月6日,布劳恩出生在富尔达,父亲是
- 神奇的尿液毒蝇伞(学名:Amanita muscaria)又称毒蝇鹅膏菌,为一种含神经性毒害的担子菌门真菌,分类上为鹅膏菌科鹅膏菌属的物种。毒蝇伞的生长环境遍及北半球温带和极地地区,且也无意间拓展到